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622节

初唐峥嵘 第622节

  “若事定,你们再回返长安,若事有不协,你们可以北上去灵州,张仲坚领灵州军,应该能护佑一二。”
  尔朱焕解释道:“本是打算让你们去华洲,一旦不妥,可以过黄河去河东,或者走潼关去洛阳,南下江南,但若有追兵,只怕难逃,还不如北上去灵州,毕竟朝中不会公然问罪,张仲坚乃是怀仁旧部亲信,决计不至于将你们交出来。”
  李善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若是太子登基,裴世矩如果不将内情说清楚,那朝中就没办法问罪,就算说清楚了,朝中更没办法公然问罪。
  而自己身后还有平阳公主撑腰,天台山一战,多少世家门阀都深受自己活命大恩,再加上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依附东宫的门阀说情,李建成短时间内还真不能将自己如何……毕竟要考虑到灵州军的动向,这是关中最具战力的精锐了。
  朱氏担忧的看了眼李善,她很清楚儿子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勉强说:“若是无事……他日陛下回京,阿郎怎么向陛下解释?”
  尔朱焕苦笑道:“那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李善是以探望怀孕妻子的理由离开仁智宫,而且也是以这个理由逗留长安的,却突然带着全家去岐州避暑……偏偏仁智宫那边还出了事,李渊又不是个傻子。
  尔朱焕看妹妹面露犹豫不再开口,怔了下后看向了沉默的李善,“怀仁?”
  一直在整理思路的李善抬起头,眯着眼重新打量着面前这位嫡亲舅舅,“舅父去坊州作甚?”
  尔朱焕身形略有些矮下去,迟疑了会儿才说:“遵命而已。”
  李善敏锐的察觉到这个回复中的不确定……遵命,是遵谁的命?
  但李善没有抓住不放,而是喃喃道:“仁智宫……大半个朝廷都在仁智宫,舅父要去做甚?”
  “甥不讳言,自去岁天台山一事后,陛下对太子多有防备,仁智宫内,也是有人盯着罗艺、冯立、郑善果的……只是不知道是陛下的人还是秦王的人。”
  “太子更是心知肚明,想悄无声息的攻陷仁智宫,绝无这种可能。”
  “舅父去仁智宫……是要去找谁吗?”
  看着尔朱焕一直沉默的模样,李善视线闪烁不定,“又或者,舅父不是去仁智宫……”
  尔朱焕面色依旧平静,但眼中的惊异之色没有躲过李善的察觉,后者轻声道:“如果不是仁智宫,那只能是坊州刺史杨文干了。”
  “记得舅父在太子身边多年,而杨文干乃是太子侍卫出身,想必乃是旧交吧?”
  一旁的朱氏看着儿子眉头紧锁,目光清冷,侃侃而谈中带着萧瑟之味,而兄长却有些不太自在,嘴唇微动却没有开口。
  这时候,李善长叹一声,起身踱了几步,忍不住眼角余光又扫了扫这位舅父大人,在尔朱焕自承要往坊州一趟之后,李善就有了这种猜测,但没想到居然真的被自己猜中了。
  李善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让自己的名字铭刻在史书之上,但同时他也对很多历史谜团极为感兴趣……到现在他都有些懊悔,因为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导致不能亲眼目睹解密莫测的玄武门事件。
  但现在,有一个谜团解开了,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中,奉命送军械铠甲的东宫属官突然转道仁智宫,告发太子谋反,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其他势力的插手……说白了,这件事是其他人栽赃在太子李建成头上的。
  深吸了口气,李善目光炯炯的盯着尔朱焕,“舅父此去坊州,是要送什么东西给杨文干吗?”
  尔朱焕霍然起身,目光全是震惊。
  果然如此,李善反而坐了下来,在心里这么想着。
  虽然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可能时间点与原时空不同,但李渊、李世民、李元吉依旧还在仁智宫避暑,而尔朱焕这个东宫属官却莫名其妙的要去坊州见杨文干……李善忍不住咧咧嘴,历史上告发太子谋反的搞不好就是自己这位舅父。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相见(下)
  虽然知道这位外甥在短短几年之内异军突起,文武两道均有极高建树,被誉为“世间第一流”,但尔朱焕还是大为意外,大为震惊,他完全想不通对方是怎么从中窥破这一切的?
  外甥向来不涉夺嫡,乃是陛下嫡系,难道陛下知道了这件事?
  尔朱焕不信,这件事极为机密,用的都是绝对信得过的人手,如果陛下知晓……那废太子的理由都不用另外去找了。
  呃,谁都想不通啊,谁让李善读过《旧唐书》,还读过《新唐书》呢。
  李善叹了口气,“舅父是送军械去吗?”
  看尔朱焕没吭声,似乎还没回过神来,李善追问道:“太子意欲使杨文干起兵吗?”
  “绝无成功可能。”李善断然道:“杨文干麾下就算召集府兵,也不会超过三千,而左右千牛卫均属精锐之师,加上各将部曲,千余精锐坚守凤凰谷,败敌或许勉强,但绝不至于实守。”
  “难道太子在仁智宫中有所布置?”
  在察觉到历史车轮再一次滚入原时空的轨迹之后,李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判断,首先要确定的是,尔朱焕的身份。
  “难道太子有必胜的把握?”
  朱氏虽然不懂这些,但至少能看得出来,谈话的节奏已经完全被李善掌握,尔朱焕只能被动的应付。
  想了想,朱氏轻声道:“兄长,若东宫没有把握,那为何要让怀仁携家暂避岐州呢?”
  在目前的局势下,没有一定的把握,李建成是不会动手,也只有在成功之后,裴世矩才会对李家下手。
  看见微有成型的汗珠从尔朱焕的额头泌出,李善感觉自己一点点的接近事实,他慢悠悠的说:“是裴相吗?”
  “不对,裴相虽得陛下信重,但却手无缚鸡之力,也难抗秦王之威。”
  “是户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郑善果吗?”
  “应该不是,郑善果在仁智宫中常与江国公来往,其侄郑仁泰为其引荐天策府大将秦叔宝、侯君集、段志玄。”
  “更不可能是冯立……”
  略为停顿了片刻后,李善才开口问道:“舅父,会是齐王吗?”
  “齐王?”一直没吭声的尔朱焕忍不住脱口而出,“怎么会是齐王……”
  李善突然笑了,“真的不是齐王?”
  “还以为舅父是齐王的人呢。”
  尔朱焕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李善,“齐王一无功,二无威,三无德,四无能,怎敢觊觎东宫之位?!”
  “哈哈哈,舅父说得是。”李善放声笑道:“但陛下子嗣虽多,但成年嫡子中,除却太子、秦王,就是齐王了。”
  尔朱焕摇摇头,他似乎不太想继续说仁智宫这个话题,“其实某也不知道到底会如何……”
  话还没说完,尔朱焕就住了嘴,因为李善打断了他的话。
  虽然外甥贵为嗣王,但毕竟是晚辈,尔朱焕心里是很不悦的,但等他听完这句话,不由得身子僵硬,不敢置信的盯着李善,眼神呆滞。
  因为李善是用感慨的口吻这么说,“原来舅父是秦王的人。”
  一旁的朱氏也目瞪口呆,兄长不是太子的心腹吗?
  怎么会是秦王的人?
  但看看呆若木鸡的尔朱焕,朱氏立即知道,儿子的猜测是正确的。
  对于尔朱焕、朱氏来说,李善的认定堪称天外飞仙,简直匪夷所思。
  但实际上在李善这边,却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是通过这一世的观察与前世记忆相印证得出的结论。
  李善很确定封伦与齐王密谋……都盯了三年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错,虽然李善至今都不知道封伦为什么要与齐王勾结。
  从尔朱焕默认是运送军械给杨文干这件事上,李善确认历史上杨文干事件中,李建成八成是被人坑了。
  而幕后的黑手到底是谁呢?
  只有两个选择,而这两个选择都与封伦有关,因为昨晚尔朱焕密会封伦。
  所以,要么是齐王,要么是秦王。
  一个是暗中与封伦勾结,一个是将封伦视为天策府柱石。
  既然尔朱焕否热了齐王,李善相信对方不会在这时候扯谎,那么只有秦王这一种可能了。
  至于历史上杨文干事件的真相,李善不再去想,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在这一世,李善已经差不多想明白了。
  安静了片刻后,李善还在斟酌如何询问,从哪儿开始问起,尔朱焕却主动开口了。
  “十余年前,陛下龙潜晋阳,暗中聚拢豪杰,算起来某也是陛下嫡系。”尔朱焕低低道:“败宋老生,攻占长安,也曾有功勋。”
  “武德元年,陛下尚未建国登基,遣派太子、秦王率大军攻略洛阳,不胜而归,那一战的归途中,韦挺曲意接纳……”
  “所以,秦王就将你顺势送进了东宫。”李善对此倒是不意外,历史上李世民在东宫内的的确确安插了不少人手。
  尔朱焕点点头,“数年间,秦王南征北战,军功盖世,太子于东宫惶恐不安,武德六年调杨文干回关中出任坊州刺史。”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了,太子密令,自去岁十一月起,每三个月送一批铠甲、军械去坊州,这一次正好是七月。”
  李善有些诧异,“如今陛下就在坊州避暑,难道太子还要送吗?”
  “秦王使人下令,起运铠甲、军械去坊州,转道仁智宫告发太子谋反。”尔朱焕苦笑道:“一旦事发,太子走投无路,或会起兵……”
  朱氏接过话茬,“所以兄长才会劝怀仁携家往岐州避一避。”
  尔朱焕叹道:“太子或会在长安举兵,杨文干或也不会坐以待毙,两处均是凶险之地……”
  朱氏点点头,转头看向李善,而后者陷入了沉思。
  李善首先判断的是,这个逻辑比较通顺,舅父身为太子心腹,举告太子谋反……李渊要么直接派人回京架空东宫,要么干脆传召太子来仁智宫觐见,都有可能使李建成再也坐不稳太子宝座,而李世民也能顺理成章的入主东宫了。
  看上去一切都符合秦王的利益,但无奈李善不信,决计不信。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选择
  在决定来日月潭之前,尔朱焕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也准备了很多有理有据的理由,但他没想到这位外甥用看似平淡却锋锐的言语,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心神失守。
  但最让尔朱焕震惊的是李善刚刚说出的这句话。
  “此非秦王之命。”
  简单的言语,却是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出的,尔朱焕呆呆的看着外甥,“但……但……”
  李善突然笑了,“舅父,裴世矩为何投入东宫门下?”
  “他裴弘大数朝名臣,又年近八旬,大限不远,这是何苦来由?”
  那个答案就在喉间打转,尔朱焕双目圆瞪,“你……你……”
  “数年间,太子、秦王夺嫡日烈至此。”李善叹道:“自一介随军平民,屡立功勋,山东力挽狂澜,代州扬威塞外,泾州再破突厥,更与平阳公主交好……你真的相信,我不涉夺嫡吗?”
  尔朱焕用古怪的口吻说:“你……也是秦王的人。”
  “早在山东战事期间便已决意投入秦王麾下。”李善嘿然道:“实在没料到,你我殊途同归。”
  这个形容让尔朱焕忍不住笑了,但他随即脸色微变,“不对,河北战事……你难道知晓李德武投入东宫了?”
  李善深深的看了眼尔朱焕,“舅父,恰恰相反,因为甥要投入秦王麾下,所以才将其送入了东宫。”
  朱氏横了眼过去,心想以后儿子的话要选择性的听了,到现在她才知道儿子那么早就投秦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