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608节

初唐峥嵘 第608节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掀桌子
  李善摆出了这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大家都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人吭声。
  “怎么都行谦让事了?”李善嗤笑道:“适才吴国公与邹平县侯不都动手了吗?”
  “对了,听说卢国公已经替孤理好名单了?”
  程咬金缩了缩脖子,暗骂自己嘴贱……天策府大将中,他与尉迟恭是最为不爽的,去年天台山一战负伤,导致没能参加后面的几场大战。
  这才使得段志玄、李客师、郭孝恪这些秦王一脉中地位不算特别高的将领与他们并肩,所以程咬金才会挑拨一二。
  其实程咬金压根就没想到,李世民是不会将他、尉迟恭、秦琼这些绝对的心腹将领外放领军的,在贞观年间这几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宿卫宫禁。
  程咬金率大军出征都要等到唐高宗登基之后了,而且还是以一场败战收场。
  安静了片刻后,有人笑着打圆场道:“魏嗣王殿下入榜,乃是情理之中。”
  “不错。”李客师捋须道:“赵国公苏定方西征吐谷浑以偏师败主力,阵斩名王,生擒可汗,又在朔州擒欲谷设,败颉利可汗,今岁又领大军败梁师都,以弱胜强,方面之将,足以名列榜单。”
  “武德元年,张武安拒守潼关,数败郑军,使王世充不得攻汉中,亦为方面之将。”房玄龄笑吟吟的说:“维扬县公张仲坚率精锐雪夜下萧关,使战局急转直下,可谓扭转战局。”
  魏征面无表情的说:“武安郡公薛万彻与顾集镇一战斩落汗旗,又于云州再缴汗旗,勇烈无双。”
  李善嘿嘿一笑,“霍国公柴绍早年便战功累累,前年改旗易帜,率军大败吐谷浑,使陇右不再起战事。”
  “淮阳王李道玄,曾任河北道行军元帅,虽有下博之败,但却知耻后勇,大溃敌军,擒杀刘黑闼……再或任城王李道宗,如今任并州总管,虽近年少有战功,但数年前独镇灵州,数拒梁师都、突厥来袭。”
  “好了,再加上赵郡王、代国公、酂国公与孤王,都已经十一人了,足矣足矣。”
  众人都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李善……这位是被逼疯了吧?
  还真要一口将那么多名额都吞下去啊,除了李孝恭、窦轨、李靖之外,其他的人选也就是李道宗与其关系稍微远一些,剩下的要么是李善门下,要么是李善的生死至交。
  陈叔达眉头一皱,“怀仁不可说这等气话。”
  “真不是气话。”李善诚恳的说:“既然诸位都逼上门了,难道除此之外,孤还有他策吗?”
  “反正孤日后不会再领兵上阵,甚至都准备明年辞了司农卿,就在这儿做个富家翁……对了,到时候倒是能多推敲几首好诗呢。”
  众人面面相觑,李善这是掀桌子了,这份名单呈交上去,李渊只要脑子没坏……不,就算脑子坏了也不会准的,到时候李善自然能脱身了。
  而且人家都说了,以后不指望再度领兵上阵,甚至也不贪恋权位,就算陛下猜忌……大不了我不干了呗!
  这时候,吴国公尉迟恭突然沉声道:“若论战功,殿下为天下先,难道还不能……”
  尉迟恭说到一半,边上的程咬金咧着嘴使劲的拽了把,这货才没说下去。
  李善哭笑不得的指着尉迟恭,“玄龄公,克明公,赶紧拉走,拉走!”
  陈叔达、房玄龄、王珪几个人也是眼神古怪……尉迟恭你到底是哪头的啊,居然还想把秦王给列进去!
  “怀仁,观国公主理中书省,之前数战督促粮草、军械,助你良多。”陈叔达试探道:“而且观国公也曾镇守凉州多年。”
  “说的是,说的是。”李善打了个哈哈,“那就把淮阳王去掉。”
  今天也来凑热闹的李道玄翻了个白眼,不过也没说什么,他对李善还是了解的,知道这厮完全就是在扯淡。
  “若论镇守一方”冯立试探道:“先管国公任瑰,燕郡王均……”
  李善丢了个冷冷的眼神过去逼得冯立闭上了嘴巴,“不论其他,孤绝不会举荐罗艺那厮!”
  众人也无话可说,魏嗣王与燕郡王之间的仇怨……那是太子李建成都化不开的。
  “不过管国公……那就将代国公撤下来好了。”
  任瑰虽然兵败灵州,自刎而死,但毕竟与李渊的私人关系太深,而且也曾经独当一面击败徐圆朗。
  不远处的李客师咂咂嘴,他今天来其实不是为了自己,主要就是为了李靖……不过李善私下跟他说过了,李靖那是肯定的,但可能要等到与突厥国战之后了。
  “那便是如此了。”李善不耐烦的说:“拜师礼已毕,诸位观礼也观够了!”
  段志玄眨眨眼,“殿下,据说这两日封赏就要下来了?”
  厅内众人中,就数段志玄的爵位最低,只是一个县候,之前不忿与尉迟恭放对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李善冷笑道:“等不及了?”
  “末将不敢,末将不敢。”
  “对了,你递过好几次帖子要登门造访,还提及南关镇一战,武安郡公、南阳郡公、赵国公都难以破之!”李善高呼一声,“阿黑,你带着他去东院比试一二,不要留手!”
  刘黑儿很是无所谓,王君昊、曲四郎幸灾乐祸的拉着段志玄就走,李善骂道:“正好火气没处发呢,活该他撞上来!”
  陈叔达伸手点了点李善,“明日觐见,两仪殿议事。”
  李善嘴角抽搐了下,他是真的有点怕了,李渊那厮拼命的挖坑也就算了,还非要让老子背锅,实在是不想去啊!
  但又不能不去……如果没有意外,明日应该就是最后的论功了,自己也是有不少好处的,还真不能不去。
  从前线返回长安小半年了,李善深刻的感受到,在算计人心上,自己与那些宦海沉浮的老狐狸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先是吃了裴世矩一个亏,之后又被李渊算计了好几次。
  所以,在送走所有宾客,连李道玄、张文瓘这些好友都送走之后,李善在心里下定决心,真的不能与那些老不死的玩这些阴谋暗战了,还是得来硬的!
  所谓拳怕少壮嘛。
  虽然说拳怕少壮后面还跟着一句,老擅用械……那些老人一旦手上有了兵器,能以一敌十,将那些小伙子杀个干干净净。
  但是,李善还是个穿越者呢。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文武分立
  崔十一娘好奇的打量着骂骂咧咧的丈夫,这个模样的李善她还从来没见识过呢,主位上的朱氏听得不耐烦了,柳眉倒竖训斥道:“食不语,寝不语。”
  李善今天一肚子气呢,条件反射的反驳道:“寝不语……上古圣贤亦未必能为之,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说梦话?!”
  “就算是食不语,咱家也没……”
  说到这,看见母亲已经将筷子放下了,李善话锋一转,“母亲说的是,孩儿闭嘴。”
  崔十一娘无语的看着怂了的夫君,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她早就看明白了,能管得住李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管大事的平阳公主,另一个是管小事的阿家。
  嘴上不再絮叨,但李善心里却在发狠,你李渊既然不要脸在先,那就不要怪我这个穿越者让你吃个苦头了!
  不管齐王、封伦、杨文干到底要做什么……李善很确定一点,他们的目标要么是李世民要么是李渊。
  考虑到裴世矩并不知情,所以齐王的第一目标很可能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不然就算成功的击杀了李世民,难道李渊会舍弃虽然不孝但至少有能力的太子,而选择愚蠢而狠毒的齐王吗?
  到时候只可能是李建成坐收渔人之利……封伦既然敢与齐王密谋,就不会傻到干这种事。
  李善放下碗筷,不禁浮想联翩,李渊你不厚道在先,就不要怪我了。
  留了崔十一娘与母亲叙话,李善起身去了前院,凌敬与苏定方已经到了,刚刚坐定,凌敬就用很平静的语气提醒李善……今日皇城各衙中已有闲言碎语,魏嗣王李怀仁喜武厌文。
  李善忍不住啐骂了句,却惹得凌敬投来一个警告的眼神……这才想起来,在这方面凌敬与房玄龄、魏征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
  其实关键不在于流言蜚语指责自己喜武厌文,关键在于一旦自己将文臣列入名单……那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文武分立的局面。
  凌敬板着脸说:“殿下带话过来,不可贸然行事。”
  “嗯。”
  看李善心不在焉的模样,凌敬加重了语气,“此事看似简单,但实则非同小可,你不可随意处置。”
  李善这次抬起头看了眼凌敬,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及对将来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就算是李渊、李世民以及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人杰也想不到,猜不到的……因为这是穿越者纵观历史才能有的感悟。
  苏定方对这些不太擅长,只是旁观了今日的拜师礼,迟疑道:“裴寂曾有河东大败,若是上榜,那凌烟阁还有何意义?”
  李善嗤笑了声,“裴寂虽然一手葬送河东战事,但却是太原元谋功臣榜中仅次于秦王的功臣,更与陛下乃是数十年交情。”
  凌敬看李善神色晦暗难明,不由得有些担心,“怀仁可有定计?”
  “山人自有妙计。”李善咧嘴一笑,“既然陛下……那做臣子的也只能胡搅蛮缠了。”
  “你要作甚?”
  “放心吧。”
  “名单拟定了?”
  李善摸了摸短须,“没有,等明早吧。”
  凌敬皱着眉头,“卢国公不过戏言,怀仁不可贸然。”
  其实程咬金替李善拟定的那份名单,还真是个主意,只不过后遗症稍微有点重……李渊再体谅李善,在明面上若无其事,背地里也不可能不忌惮一二。
  即使李渊只是应下了李善、苏定方、薛万彻、李道玄、张仲坚等将,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善除非真的做个富家翁,不然李世民不可能不忌惮。
  这种蠢事,李善是不会做的,他微微摇头将话题扯开,聊了几句后将苏定方、凌敬送走,自己一个人久久的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他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历史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总会将责任丢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总会让那个人有着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和原因。
  李善有些悲哀的在心里想,历史上一直到北宋年间才有明确的文武百官泾渭分明,导火索是因为五代十国期间,武力泛滥不受制约给天下带来的伤害所导致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固皇权……他的前辈都是武将叛乱政变上位的,就连他自己也是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
  所以赵匡胤才会先跟那帮老兄弟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然后不遗余力的大力打压武将的地位,而他的继任者也遵循这条路,至于文臣……更是欢欣鼓舞。
  以至于几十年后,韩琦斩杀狄青的部将,用嘲讽的语气说出那句流传了千年的话,“东华门外簪花唱名方为好男儿”。
  看似是五代十国的残酷以及赵匡胤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文武分立,但真正本质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集权所导致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文武分立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以文驭武就不可能避免……这同样也是中央集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
  在唐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那些大权在握的宰辅,基本上都没有军功在身……如隋朝杨素、贺若弼、高颎,初唐李靖、李绩这样出将入相的名臣基本上没有了,也就郭子仪能与之相提并论,那还是拜安史之乱所赐。
  至于后面的两宋大明,文臣在地位、权柄上彻底的压制住了武将,狄青都算是不错的了,至少他乖巧,最惨的就是岳飞。
  岳飞之死的关键不在于他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即使宋徽宗、宋钦宗真的回来了,亲手制造了靖康之难的他们有什么资格、底气与宋高宗争权呢?
  关键在于当时的岳飞已经成为了隐形的军阀,实际上岳飞的名声鹊起就是因为他在敌后的诸战,士卒的来源、粮草供应……这些朝廷完全不能制约,甚至每次攻击或者防守都是由岳飞自行其是的。
  再到之后的四次北伐,岳飞向来是独立行动的,收复建康,挺进中原,尽收粮草,招募北地汉人组建万骑……换句话说,岳飞会不会反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反了,南宋的朝廷根本没有应付的策略。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权、相权对岳飞可能的自立门户的警惕性,导致了风波亭惨剧的发生……而岳飞偏偏又是南宋大将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西军将门的。
  李善不由得苦笑,这个时空的文武分立,难道就要从自己捣鼓出的这份凌烟阁功臣榜开始吗?
  如果当日提出仿云台二十八将没有圈定在领兵大将这个范围之内的话,可能影响力不会那么大,但现在就不好说了。
  如果不是五代十国,如果不是赵匡胤,后世武将的地位可能不会那么低,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过度,或许能改变历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