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558节

初唐峥嵘 第558节

  “就在昨日,清河县公入宫觐见,为父还问起……崔卿却道,数月前奉命抚慰大军,私下曾言,怀仁实有英雄气。”李渊叹道:“崔卿还提及,只怕无人能管束啊。”
  “不会。”平阳公主冷笑道:“风雪大作以至于延时抵箫关,苏定方、道玄王弟均惊惧不已,前者未至箫关便已经来信,女儿昨日去了崔府,见了朱娘子,得其许可,他日女儿奉命管束。”
  “哈哈哈!”李渊大笑道:“为父也授权平阳,一为君命,二为母命,平阳他日尽可管束。”
  “三日两夜,风雪中进军,五步之外难以视人,怀仁手脚冻疮,寒气入体。”平阳公主从袖中取出那封信递过去,“故自请回朝。”
  “甚么!”李渊大惊,接过信迅速看了一遍,迟疑道:“奏折中未曾提及……”
  平阳公主哼了声,“突厥放出那等流言蜚语,怀仁何敢公然自请回京?”
  “这倒也是。”李渊略略颔首,之前流言指责李善拥兵自重,如今李善在年节时分突然出兵,一举扭转战局,却突然自请回京,难免被视为主帅试探君主心意。
  所以,李善才会私下通过平阳公主与李渊沟通……信中将三日两夜的辛劳、艰苦、困难描绘得如在眼前,仅仅失踪、冻毙的士卒就有一成半。
  而这些士卒不管武艺如何,都是军中一等一的精锐,而李善……平心而论,从来不因武力称雄,在这方面未必比一个老卒要强。
  所以,李善负创患病,元气大伤,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啊。
  所以,李善自请回京,那更是顺理成章啊。
  第九百七十六章 太好笑了点
  正常情况下,现在还没正月十五,各个官衙都在放假期间,要等到元宵节之后才会开衙,如这一次正月初九李渊就召见群臣,少有先例。
  临湖殿内,太子、秦王以及众位宰辅列坐,而平阳公主面无表情的侍立在上首位的李渊身侧。
  看到这位公主,太子、秦王对视了眼,前者是完全不知道内情,而后者隐隐猜到了什么,李世民心想,有三姐这条线,李善行事还真是方便了不少呢。
  想到这,李世民侧头看了眼,老迈的裴世矩双目浑浊,视线也落在了平阳公主身上,他心里有数,今日主要是议泾州大捷、原州战事之后的封赏,其中最关键,同时也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主帅邯郸王李怀仁,而现在平阳公主毫不避讳的出现,显然是来给那位邯郸王撑腰的。
  但下一刻,裴世矩脸色微变,因为李渊用迟疑而惋惜的口吻提及……灵州道行军总管邯郸王李怀仁负创患病,自请回朝休养。
  短暂的沉默后,门下省侍中陈叔达第一个开口,“陛下,门下未得邯郸王奏折。”
  一般来说,奏折都是要门下省过一遍才会递交给中书省的,而陈叔达却没有看到这份奏折,一边说着还一边看了眼侧面的裴世矩,显然是怀疑这位同僚。
  原因很简单,有能力干这种事的只有另一位侍中裴世矩,而这位依附东宫,而陈叔达隐隐投向秦王……两位侍中如今在门下省是分庭抗礼。
  邯郸王手握大半个关内道的兵权,是如今东宫、天策府都要竭力拉拢的重要人物。
  裴世矩眯着眼睛,微微低下头,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心里大骂……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如裴世矩这样的老狐狸如何猜不到李善的想法……掌控大半个关内道的兵力,这样的位置李善居然轻易的放弃,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秦王还是李善,都不会允许大军脱离他们的掌控。
  苏定方这个名字立即浮现在裴世矩的脑海中。
  裴世矩一边想着如何阻止……不是阻止李善,而是阻止苏定方,一边在心里琢磨,李善回京的用意,但可以肯定,一定是针对东宫,或者说,一定是针对自己。
  裴世矩还在那沉思,身侧的陈叔达的嘴巴就一直没停下,一力劝诫李渊,战事未毕,不可临阵换将……言语间隐隐带出了前段时间流言蜚语的味道。
  李渊并没有立即解释,而是欣赏的看着陈叔达……这位宰辅在他的暗示下,向秦王靠拢,但在军国大事上,却没有因私废公。
  若是邯郸王罢职,不管是谁接任主帅之位,若是能胜那还好说,若是败或者僵持不下,那么秦王就有了上阵的机会。
  实际上柴绍断定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麾下就是这个理由,只是没有对妻子言明而已。
  “子聪当掌门下。”李渊笑着如此评价,才解释道:“怀仁顶风冒雪,夜取萧关,负创带病,故自请回朝休养,因突厥散播流言蜚语,才会使平阳传信,而未以奏折入京。”
  陈叔达看了眼平阳公主,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秦王,闭上嘴巴坐了回去……他曾经数次私下与秦王提及,或能笼络邯郸,但秦王不置可否。
  裴寂笑着说:“陛下,陇州奏折中提及,年前数日,原州风雪之大,历年罕见,李怀仁三日两夜亲自领军,只怕元气有损,回京休养……也无妨。”
  “裴监……”李渊对这位老臣的态度与其他人是有明显不同的,苦笑道:“泾州大捷解关中危机,雪夜下萧关扭转战局,这番的硬仗……”
  李世民点头道:“父亲所言甚是,怀仁收服稽胡,又有苏定方、薛万彻都名将领兵,当能顺利驱逐梁贼。”
  简而言之,骨头已经被李怀仁咬碎了,接下来就是吃肉喝汤,但大家都是要脸的……谁继任主帅,回头难免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这便宜捡的!
  裴世矩嘴角扯了扯,是啊,谁都没脸继任这个主帅之位,但如果是李善亲卫出身的苏定方……那就顺理成章了吧?
  这个念头刚刚闪过,一直没吭声的太子李建成突然开口道:“父亲,赵国公堪当重任。”
  李建成其实没什么选择,窦轨和他没什么交情,而苏定方代表的李善是他需要争取的……特别是在如今的局势下。
  李世民侧头看了眼,视线与裴世矩撞了撞,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随口道:“父亲,舅舅乃是宿将。”
  这两个人选李渊都考虑过,从资历上来说,窦轨显然更合适,而且本就是副帅,接任主帅顺理成章,而从战功上来说,苏定方在这两战中都立下大功,而且还与李善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李善自请回京休养的情况下。
  裴世矩开始怀疑之前的流言蜚语或许与李善那厮有关了,正是因为那些指责李善拥兵自重的流言,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即使陛下赐下锦袍、骏马,但邯郸王还是难以自安,不得不通过平阳公主婉转的自解兵权。
  这是一个态度,而李渊作为皇帝,而且仅仅半年前还经历了生死大变,李怀仁是有救驾大功的……李渊难免会觉得亏欠,即使不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作为上位者,抚慰邯郸王也是应有之义。
  而抚慰李怀仁,还有什么比让苏定方越位继任主帅更好的证明呢?
  裴世矩仔细盘点过那位对头的行事手段,这种环环相扣的方式……的确很像是那厮的手笔啊。
  殿内众臣有的支持苏定方,也有的支持窦轨……气氛有些许古怪,当然了,这种古怪的气氛只有李世民和裴世矩才能感觉到。
  秦王一脉支持的是窦轨,毕竟李世民这位舅舅曾经在其麾下参与了历次大战,关系非同寻常;而太子那一边却支持苏定方……裴寂更提及当年苏定方随柴绍西征吐谷浑,一日八战,斩将夺旗的雷霆猛击,这样善使骑兵的将才,用在灵州、会州最是妥当。
  甚至太子李建成都问起平阳公主了……在他看来,这位妹妹肯定会支持自己的,毕竟苏定方与李善是一体的。
  平阳公主没吭声,只瞄了眼裴世矩,如果丈夫没有猜错的话……那这一幕太也好笑了点。
  第九百七十七章 封赏(上)
  临湖殿内,气氛略为有些凝滞,这些年来太子、秦王御前争执的次数多了,众人都见状不怪了。
  太子往往咄咄逼人,秦王却绵里藏针,与他们给外界的印象正好相反,但事实上,更多时候是秦王占了上风……只不过很多时候,作为唯一裁判的李渊会下场左右胜负。
  但在天台山一战之后,随着李渊这个裁判开始冷眼旁观,甚至隐隐有倾向秦王的迹象,太子在争执中很少有占便宜的时候。
  在到底应该用窦轨还是用苏定方这个问题上,李世民很轻易的就将李建成说得哑口无言……毕竟在军事上,全天下包括李渊在内斗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说话的声音最响,那是一场场战时打出来的。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苏定方从来没有担任过方面之将,虽然长期实际是邯郸王李善的副手,但从来都没有独当一面,当年西征吐谷浑更只是临时指认的先锋。
  而窦轨就不同了,虽然曾经被西秦击败,但历次讨伐党项、吐谷浑、獠人,都是军中主帅,更别说资历深,而且还是外戚。
  裴世矩狐疑的看着李世民,他绝不相信这厮真的希望两边不靠的窦轨接任主帅之位,八成这里面还有玄机。
  李渊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挥手道:“暂且搁置。”
  李世民住了嘴,毕竟李善自请回朝这件事大家刚刚知道,一时半会儿倒不一定要定下接任者,接下来要讨论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封赏。
  事实上,李渊在年节时候召众多宰辅入宫议事,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虽然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甚至还没有收复灵州、会州,但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接下来的战事是吃肉喝汤,并没有什么难度了。
  此次出征,难就难在原州被梁军、突厥占据,敌方据雄关而守,且可能骑兵破阵,迅速兵临长安,饮马渭河,这些骨头都已经被嚼碎了,剩下的可不都是吃肉喝汤了吗?
  其实裴世矩几个月前有过推测,他本人不仅精于权谋算计,也擅长军略之道,在他看来,这场战事很可能旷日持久,有突厥撑腰,梁师都在三州扎下根基,不敢说能与大唐争雄,但能随时南下,侵扰京兆,说不定还能割裂关中与陇右。
  裴世矩甚至与裴寂商议过,会选择时机造势,劝诫李渊选择迁都……毕竟几个月前,若是大军不能抵挡,突厥必入京兆。
  平心而论,裴世矩这些谋划并不是针对李善,针对的是李世民,让这位秦王重归战场,就意味着太子屁股下的位置已经被抽走了。
  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李神符、任瑰连续败北丧师之后,李怀仁在三四个月内用两场战事砍瓜切菜一般的奠定了胜局,这让裴世矩沮丧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那人的惊艳表现。
  看来还是要在长安城,还是要在这座皇城,这座宫城……裴世矩如此思索,听见前面李渊用询问的口吻提及,此战类比?
  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具体的封赏现在不可能出炉……虽然接下来的吃肉,但说不定谁就战死了。
  需要拟定的其实是规格,或者说是一个类比,是类比洛阳虎牢大战,是类比洛水大捷,是类比平定江淮一战,还是类比前年李善三破突厥?
  从重要性上来说,洛阳虎牢一战、三破突厥,前者奠定大唐一统天下的基业,后者是大唐对突厥的第一场大胜,这两场战事都有不少将校得以封爵。
  而洛水、江淮两战是降而复叛,所以得以封爵的人数很少。
  简而言之,关键在于爵位。
  要不要再来一次爵位大放送,这才是李渊与众多宰辅商议的原因。
  这个时代绝没有所谓的文贵武贱,这些宰辅每一个都曾经领军上阵,但对于要不要大批的封爵晋爵也有不同的看法。
  陈叔达、封伦、萧瑀都不太赞成大批次的晋爵,原因也很简单,这三位要么是秦王一脉,要么隐隐靠向秦王,而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势力、人脉已经足够……一方面是针对冯立、薛万彻这些东宫将领,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李世民留下他日施恩的余地。
  而李建成、裴寂两人却义正词严,两场战事立下如许功勋,若不封赏,军心不稳那都是小事了……这话不能说错,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怨愤往往来自于后者的刻薄寡嗯。
  关于这一点,其实李渊私下与李世民有过讨论,后者坦然直言,梁师都虽占据三州,但不过小贼,关键还是大溃突厥,这一战彻底击溃了梁军的底气,即使没有李善雪夜下萧关,战事也会很顺利。
  关键在于,突厥虽然在两年内连续几场大败,死了一个可汗,两位可汗内斗,元气有损,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日大唐与突厥还是要有大规模国战的。
  如果没有意外,到时候领军上阵的将领大抵还是这些人……苏定方、薛万彻、张士贵、段志玄、张仲坚等等,所以现在就晋爵就显得有点不合适了。
  没有肉吊在前面,猎犬未必会竭尽全力,这个道理李渊自然是懂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李建成、裴寂说得也有道理,如果说前年大败突厥还有运气的成分,这一次大唐是堂堂正正两军对垒击溃了突厥大军,斩首四万有余,血流成河,这样的大功怎么能不封赏?
  李渊听了好一会儿后,看向了裴世矩,“弘大可有建言?”
  裴世矩灰白色的眉毛动了动,缓缓道:“如此大功,必要封赏,但也需留有余地,可散官而进爵,可国公以下晋爵。”
  李渊思索片刻微微颔首,这是个和稀泥的主意,但很合适。
  一般文武官员中,有爵位的,身上肯定有散官,但散官,身上未必有爵位,后一种现象主要出自于中层将领或者没有机会立下战功的将校。
  换句话说,裴世矩是提议这一次的封赏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将校身上,而众多领军大将,国公以下可以晋爵,最多晋爵为郡公……前者是施恩,后者是留有余地。
  第九百七十八章 封赏(中)
  李世民忍不住心里嘀咕,没想到裴世矩这厮和稀泥也是把好手。
  李渊显然很满意裴世矩的建言,昨日与李世民商议的时候他都忍不住后悔了,后悔前几次的爵位大放送……不过也无可奈何,李渊本为前隋重臣,占据关中一地,当时西有薛家父子、凉州李轨,北有突厥,河东老巢都被刘武周攻占,恰巧宇文化及、李密连续兵败,不搞爵位大放送也不行啊。
  李渊琢磨了下,笑着问:“记得怀仁上书,已然列功?”
  杨恭仁点点头,从袖中取出奏折,“邯郸王自萧关上书,述军中众将之功,赵国公苏定方、维扬县公张仲坚功为一等。”
  “淮阳王李道玄、南阳郡公张士贵、武安郡公薛万彻、平原郡公段德操功为二等,余者有详细表单,此外稽胡降将刘黑儿亦被列为二等。”
  李渊在心里默算,也就是说只有张仲坚、刘黑儿两个人能晋爵,这好像有点少啊。
  这时候,李世民突然反应过来了,脸色微冷的偏头看了眼裴世矩,真是好手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