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272节

初唐峥嵘 第272节

  崔信赞赏的点点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哎,崔信真是不了解自己这位未来快婿……李善现在更加怀疑刘世让,如何敢让其留下。
  刘世让在代州、朔州旧部甚多,如果昨日抵达马邑,找机会将消息送出去,如果这股突厥骑兵是从云州南下,的确是赶得及的……李善想了想去,只有这种可能性。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如果另有人暗通突厥,今日突厥骑兵突然出现,刘世让试图以此洗刷身上的嫌疑。
  李善脑子有点乱,会是李神符、李高迁吗?
  他们的确有这个动机。
  但当日自己是启程时候才宣布刘世让随行的,之后李道玄就接管了雁门关,断绝出入,李神符、李高迁怎么送信的?
  从代州去云州,并不是只有雁门关一条路,山间总是有小道的……但不可能携带马匹,走到云州去报信,来得及吗?
  想来想去,还是刘世让的嫌疑最大啊。
  放缓马速,李善眯着眼打量对面两人,一位略为年长,肤色黝黑,嘴角挂着笑意,另一位略为年轻,眉毛上挑,正盯着适才大发神威的刘世让。
  “不知是哪位贵人?”李善笑着拱手,“还请苑公代为引荐。”
  听见“苑公”一词,而不是“芮国公”,苑君璋大感李善厚道,介绍道:“这位……”
  突厥中年人笑着打断,自我介绍道:“汉人称某为郁射设。”
  郁射设饶有兴致的看着面前的三人,之前苑君璋已经提过了,一位是他认识的刘世让,一位衣冠长袖,应该是唐皇遣派的使者……而这位代县令却走在前面。
  噢噢,原来是郁射设,处罗可汗三子,和自己打过交道的阿史那社尔就是他的哥哥,李善脸上笑意更浓,“久闻处罗可汗盛名,亦闻足下之名。”
  处罗可汗暴毙后,颉利可汗上位,郁射设先是被发配到夏州北部,监军梁师都,之后又来了朔州,监军苑君璋,半年前高满政驱逐突厥,郁射设败走……此来搅合招抚事宜,倒是符合身份。
  不过,李善记得苑孝政提过一次,郁射设的立场和阿史那社尔不同,他与颉利可汗不和,与突利可汗关系极好。
  各种信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善看向那个年轻人。
  “汉人称某结社率。”
  李善心中一定,“原来是始毕可汗之后,久仰了。”
  结社率是始毕可汗的幼子,换句话说,他是突利可汗的亲弟弟……这样的人物,天然就是突利可汗的嫡系人马。
  感觉到手中的潮湿,李善在心里嘲笑自己……刚才还提醒自己每逢大事有静气呢!
  但没辙啊,如果来的是依附颉利可汗的人马……十成十会将自己献给欲谷设,而面前两位都和突利可汗相善,这种可能性就小多了。
  结社率不耐烦的问:“你是何人?”
  “在下代县令李善。”李善笑着说:“难道足下未闻馆陶县公之名?”
  “哈哈哈……”郁射设长笑一声,两腿一夹,趋马上前,伸手握住李善适时递来的右手,“原来是李怀仁!”
  “难不成是社尔兄告知?”李善手上用力,“去岁道左相逢,一见如故,思念至今!”
  “哈哈哈,二哥赞足下有子房之谋,陈平之智。”
  “在下名扬山东,多赖社尔兄此言啊。”李善在心里嘀咕,这位汉话说的流利,就连典故都知道……事实上,突厥上层贵族中,通晓经史的并不是个例。
  “哈哈哈,难道不应该谢另一人吗?”郁射设笑得前仰后合,“二兄时常谈起,但那人更惦记足下。”
  李善知道对方说的是欲谷设……这也正是李善第一时间就坦诚身份的原因,敌人的敌人,可以做朋友。
  其余诸人都有点无语……只看着这两人聊的兴起,眉飞色舞。
  刘世让长长吐出一口气,居然还有脸怀疑我暗通突厥……听听吧,他都和阿史那族人称兄道弟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一见如故(二)
  “苑君璋,你好大的胆子!”
  “唰!”
  皮鞭破空声响起,将案上两只花瓶扫落,碎瓷片四溅,站在那一动都不敢动的苑君璋犹豫着要不要跪下求饶……叛逃被逮了个正着,真是夭寿啊!
  夹杂着突厥语的叱骂从结社率嘴里喷涌而出,无论如何,刘黑闼、高开道、梁师都、苑君璋等人都是背靠突厥或抵御唐军,或侵袭唐土,如今刘黑闼身死,其他三人很受突厥上层的重视。
  其实突厥多次侵袭河北、河东、关内,但实际上突厥的领土和李唐疆土接壤并不多,中间就是以这些军阀为缓冲带,他们的动向有着很强的警示意义,李唐招抚苑君璋……意味着唐朝有与突厥一争高下的雄心壮志,这是突厥难以忍受的。
  好一会儿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郁射设摆摆手,“坐吧。”
  苑君璋迟疑着坐下,半个屁股都是悬着的……心想如果崔信、李善、刘世让死在马邑,自己在唐朝那边就算是绝了路。
  但转念一想,李善做事也太不谨慎,必定有人暗通突厥……不然怎么会这么巧!
  还好消息应该是送到云州的……苑君璋很清楚,一个月前,突厥西返,大部都回了草原,欲谷设回了五原郡,郁射设驻扎在云州……为的就是防止自己丢了马邑回返云州。
  想到这,苑君璋有些庆幸,还好来的是郁射设和结社率,如果是欲谷设……
  “投唐之举决不许。”郁射设轻描淡写的提了句,他很清楚,自己已抵马邑,苑君璋绝不敢继续还没完成的受招抚典礼。
  “是,是。”
  郁射设饶有兴致的问道:“何人为说客?”
  苑君璋迟疑着支支吾吾,郁射设笑道:“想来应是李怀仁。”
  李善的身份泄露,很多事苑君璋也不再隐瞒,将能说的一股脑全都倒了出来。
  郁射设的神情从轻松自如转为渐渐凝重,这几个月来代州的变化,商路的启用,朔州、云州人口大量流失,其主导者居然真的是这位代县令。
  与其说是李善说服苑君璋投唐,还不如说是逼迫苑君璋选择投唐……郁射设在心里琢磨,这般手段,二兄的赞誉还真不为过。
  一旁的结社率也来兴趣,看了眼郁射设,转头问:“是李怀仁驻守雁门关?”
  苑君璋擦了擦头上的冷汗,低声道:“刘世让名为守将,实则兵权尽在李怀仁之手。”
  结社率忍不住笑了,“如此说来,当日出雁门……”
  “咳咳。”郁射设瞪了眼过去,两个月前,他率轻骑追击李高迁,在雁门关外被唐军一战击溃,狼狈不堪。
  这事儿苑君璋倒是知情,苑孝政早就提过了,当日出战的是临济县侯阚棱和李善的亲卫首领王君昊,两人现在都在马邑。
  郁射设琢磨了会儿,低声问:“听闻此人非陇西李、赵郡李,亦非宗室子弟?”
  苑君璋立即答道:“祖籍陇西成纪,但应该不是陇西李氏,宗室子弟尚未可知……不过唐皇视为子侄,其与平阳公主姐弟相称。”
  “有可能是宗室子弟?”郁射设喃喃低语几句,觉得阿史那社尔的消息未必准确,说不定去年是被这李善糊弄了。
  苑君璋战战兢兢的坐在那,听着结社率继续叱骂,而郁射设再次陷入沉默,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如今突厥内乱,突利可汗在被发配两年之后突然回到了五原郡,如今王帐内两位可汗明争暗斗,突厥各个部落都有风雨飘摇之态。
  突利可汗笼络了不少始毕可汗、处罗可汗的旧部,如郁射设、结社率就是典型,但总的来说,突利可汗还是处于劣势……所以,他需要助手。
  虽然没有明言,但郁射设隐隐察觉到,这位堂弟可能将李唐作为拉拢对象之一。
  草原上,举族今日归顺,明日叛去,都是常事,即使部落也多有吞并、剿灭的战事,突利可汗能挑选的目标并不多,而已经基本上一统中土的唐朝,是最靠得住的目标之一……因为他很清楚,颉利可汗数度入侵,与唐皇之间绝无回旋余地,他日必有一战。
  所以,突利可汗从没有攻打过唐朝,之前驻守突厥东部,与幽州接壤,去岁刘黑闼复起,他就不肯出兵,颉利可汗不得不调来欲谷设和阿史那社尔。
  对突利可汗来说,攻打唐朝没什么好处,说的更夸张点,若是颉利可汗攻破长安,甚至入主中原,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处,甚至还会因此而横遭殃祸。
  郁射设与突利可汗关系极为亲近,隐隐能察觉到这位堂弟的心思,欲借重李唐与颉利可汗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
  那么,就需要一个能与李唐皇室联系上,并且不会引起颉利可汗怀疑的中间人。
  郁射设在心里反复盘算,这位代县令,非常合适……最妙的是,欲谷设那厮对其恨之入骨。
  突利可汗欲借重李唐制衡颉利可汗,反过来说,李唐也能借重突利可汗制衡颉利可汗,甚至能分裂突厥,这是汉人常用的手段……郁射设琢磨,李怀仁费尽心思逼降苑君璋,又如何会不伸手拿下这份大功呢?
  此时此刻的李善,还来不及思索这些事,他坐在院子里,脸色阴沉,在考虑自己要不要立即启程东归。
  郁射设、结社率抵马邑,招抚一事必然不成……这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明年突厥很可能借道马邑攻打雁门,能守得住吗?
  如果守不住,自己在代县的一切谋划都将落空,甚至自己不得不窜回长安,虽然可能不会遭到问罪,但裴世矩会无动于衷不出手吗?
  不说别的,这口气我也忍不了!
  但如果不走,郁射设、结社率能来,说不定再过两日,欲谷设也杀来了……到那时候,自己纵有三百亲卫护佑,也未必能逃得回雁门关。
  “郎君,斥候回报。”王君昊大步而来,附耳低声道:“五十里内无敌踪,应该只有这五百敌骑。”
  这是在李善预料之内的,他微微点头,看向同时入门的范十一,皱眉道:“让你盯着刘世让……”
  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因为李善看见,崔信和刘世让出现在门口处。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见如故(三)
  从本质上来说,李善这个人很难轻易相信他人,这和他前世的出身、经历息息相关。
  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他已经有不小的变化,但他肯信任的人,都被他以情义、利益所编制的大网所笼罩,最典型的就是朱家沟的村名以及苏定方等人。
  在这个并不是一切向钱看齐的时代,情义是很有用的工具,但即使如此,李善也没忘记利益才是根本。
  这也是李善在山东大捷之后,长时间犹豫,甚至至今都不肯公然投入秦王府的主要原因……面对河东裴氏,他不敢将所有的宝都压在李世民身上。
  而刘世让呢?
  既无情义,亦无利益,只凭着今日阵前对射,李善如何肯轻而易举的赋予信任?
  “今日宜阳县侯神射,他日必然名扬天下。”崔信也不寒暄几句,径直正色道:“如今突厥欲坏招抚大事,需齐心协力……”
  李善投向刘世让那冷冰冰的视线中没有夹杂着其他情绪,只余狐疑。
  刘世让面无表情的等崔信的话告一段落才开口,“三子两女六孙,均在长安。”
  这是刘世让从另一个角度向李善解释,我子嗣都在长安,叛逃突厥,难道不怕断子绝孙吗?
  崔信赞同的点了点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理由足够充分。
  而李善轻笑了声,“古今往来,气节无过苏武。”
  刘世让脸色变了变,宋朝之前,文武官员并不泾渭分明,刘世让也是自幼熟读经史的,这话一听就懂。
  苏武持节牧羊十九年,气节无双,但这十九年里,他也不是做和尚的,与匈奴妇人生了个儿子,后来还接回了汉朝。
  崔信脸色也变了变,看向李善的眼神有些诡异……苏武牧羊这个典故中,有一位数度劝降的汉朝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