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全球追影> 第292章

第292章

  那女孩一声不吭地等乔卿弄完,这才怯生生地说了一声“谢谢乔哥哥”。
  然后她就快快地跑开了,兴奋地跑到孩子堆里,被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围起来,好一通羡慕。
  “这帮孩子,都不是城市的孤儿,甚至连小县城都算不上,”等孩子们都进去之后,院长颇为感慨地对他们说,“有些是被父母遗弃的,有些则是家里亲人全部去世的,都是可怜孩子。”
  镜头画面内,费靖看向封缙云,听到他淡淡道:“没去过的人是想象不出来那些地方究竟有多贫穷的,人和豢养的畜生同住一个屋檐下,一家人月收入加起来只有一千左右。这些孩子甚至更可怜,因为他们连父母都没有,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
  在场的几位,除了福利院的老师和院长外,不是网红就是导演演员,一顿饭钱估计都不止这个数。
  “这些孩子都没有父母,懂事得有点过分了,平时很少会问我们关于父母的问题。”院长叹气道,“但是我知道,有些孩子经常会半夜做噩梦,躲在被窝里偷偷流眼泪。我问他们为什么哭,他们才说,是梦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世时的画面了。”
  看到这里时,观众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拍教育视频的博主,会在视频里打上#鬼怪公司#的标签,并且还和两位导演站在一起了。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今天是个难得的快乐日子。”博主在后期配上了这样一段画外音,视频的镜头也随之转到了室内,拍摄着正在老师和院长帮助下戴上头盔的孩子们,“他们喜欢的两位帅气哥哥又来看他们了,还给他们带了从没见过的玩具。”
  “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讲到视频标题的内容。是不是觉得我跑题了?哈哈,其实没有,我本来也想过,做视频是不是应该简洁直白一点,但回家之后看着导到电脑上的素材,我还是决定把它们都放进视频里,给大家看一看,这些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和状态。”
  “很多人说,福利院的孩子们是孤僻的,是眼里早早就失去光芒的可怜儿童,因为他们太早被现实催熟,在童年便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的依靠,只能寄人篱下在福利院吃大锅饭。”
  “我问过乔导和封影帝两人建立这家福利院的初衷,乔导告诉我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初衷,只是感同身受,想要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给这些孩子一个家而已。我这才知道,原来乔导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也离开了他。”
  视频的画面随着解说徐徐转到窗外,在平静悠扬的音乐伴奏声中,博主做了一个简单的转场,在视频的末尾接上了一段由福利院院长发来的素材。
  依旧是一张张日记的照片。
  只不过这一次,是孩子们在看完电影的当天写下的:
  “那天上午,我把父亲埋在山上,就回了学校。下午两点,老师问我们,有没有人想要拍电影?但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电影。老师又说,如果被选上了,导演会给我们钱,一天三百块。我举手了,因为我想给我爸爸修个好一点的坟,他是个很爱干净的人。”
  “我出生起就没有妈妈,没有爸爸,只有奶奶。现在奶奶也走了,她在地里摔了一跤,把骨头摔断了,我好想她。但我现在不想了,因为我知道奶奶也舍不得我,她一定会回来看我的,就像信空那样。”
  “如果下一次,我晚上还做梦梦到爸爸妈妈,我一定不会再哭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攒到积分来看我,我应该多笑一笑的。”
  日记中童真的表达,搭配上视频中娓娓道来般柔和的伴奏,观众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前面弹幕要提醒他们“前面有大刀”了。
  “我特么一个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在地铁上看哭了,靠!”
  “我也+1,一个人在办公室哭成傻狗,把周围同事都惊呆了。”
  “这些孩子真的,懂事得太让人心疼了。妈宝女到现在一想到我妈有一天会离我而去这件事就受不了,他们还那么小就没了父母……”
  “当了妈之后看不得这些,这些孩子在视频里都是笑着的,我在屏幕外面一直抹眼泪,唉。”
  “话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乔导也是孤儿啊?”
  “是啊,能一路走到今天,无依无靠的,全都是靠他自己的才华和本事,真的太不容易了。”
  “看完这部电影的人来报道,再看这段视频,真的会忍不住落泪的。”
  “在此再次跟大家安利《鬼怪公司》,虽然是动画电影,但是真的真的适合大人小孩一起观看!而且里面很多带有隐喻象征色彩的情节,小孩子估计看不出来也看不懂,只有大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意,绝对是非常有水平的一部作品。”
  博主也在最后提到了《鬼怪公司》这部电影:“我之所以给这段长视频取这段标题,除了因为这家福利院和乔导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台词说出来,但是一直在观众传达一个主题——”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临,可能身边亲近的人,甚至是挚爱的家人爱人,也都随时会离我们而去。”
  “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总是会避讳谈及死亡。但死亡是每个人人生路上都会遇到的必修课,谁也绕不开。我们面对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自己的死亡。”
  “如今,两位导演来到福利院,给这里的孩子们免费播放《鬼怪公司》这部电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怎么跨越死亡的伤痛,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大人,就是我认为的最好的一场死亡教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