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穿到明朝考科举>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53节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53节

  这杂剧本就是按着连环画改的,连画书作者也在其中附名,内容自然是和连环画几乎一样的。因着原本太长,四幕的杂剧塞不下这么多东西,抱石居士还在北曲里揉合了南戏的曲子和编排法,将四幕戏拉到了十四幕,再加一个楔子,恰好合了锦衣卫主要露脸角色的人数……
  嘶,好像还少了个谁似的?
  两位力士细细寻思了几遍,仍想不起来,只得不理它,专新研究新院本,结合着素日看的连环画想象台上演出来是什么样的。那些纸人在他们脑中如活了过来,自动化作几位熟悉的千户真人模样,无限潇洒英锐;而他们也都化身千户身旁的随侍,也痛快地提刀大败倭寇,千里迢迢追至海外……
  如今连环画还正绵绵不绝地出着,院本里却给了个结局,十四所千户教谢镇领着抚共斗倭寇,最后乘宝船杀向扶桑!
  院本里也没写杀向扶桑后如何,不过都能杀向扶桑了,估计下一出戏就该写大明军士该如何全歼倭军,叫倭国皇帝白衣出降了。
  要不院本名字怎么特地叫作《锦衣卫之风起云涌》,而不是直接叫《锦衣卫》呢?必然后面还有接续的《锦衣之某某某某》!
  岂只是他们俩,南北镇抚司上下都盼着十五那天入宫值宿回来能看上新戏,就连素来醉心公务,不舍得花时间消遣的谢千户也没逃过这部大剧的诱惑。
  在中秋节前两天,崔翰林因担忧父亲迁延不归而找上他时,他都忍不住说起此事:“当今不爱看戏,高百户在宫里无用武之地,憋得又开始找外头班子排新戏了。他也租了黄家花园,还找人在里头卖吃喝,欲效你那居安斋办的三国大比,办个锦衣卫大会。那天你去不去?你去也不要帖子,凭你崔翰林给本镇抚当了多年通译,镇抚司上下都认你是自己人。”
  崔燮如今早出了孝,听戏也不过份,算了算日子便痛快地答应下来:“张家兄弟那天估计也要去,我叫他们跟王大哥过去,我独自去找你,咱们仍是寻僻净处看戏?只是怕那天我家老爷从外头回来,我得提前叫人看着点……”
  谢瑛惊讶道:“崔……世伯还没回来?”
  岂止没回来,跟去的家仆也大多没回来,反倒是刘家来人送了些银子、节礼。
  他特地挑过去主事的刘管事倒跟着刘家人回来了,却说是中途就叫崔老爷抢走银子扔下了,后来煞费周折寻到刘家,才叫老主人安排着送回来,却不知老爷一行离开榆林后如何。刘家送礼的管事们也只说纳米的事不经他们老镇抚管,崔榷也没寻过他们,不知道究竟。
  他这些日子一次次地派人往西北迎崔老爷一行,家里都派空了。偌大一个院子竟只剩几个洒扫的粗役,没个可待客的人,要劳他翰林老爷亲自给镇抚大人倒茶。
  谢镇抚都替他愁得慌:“这日子怎么过?令尊是发回原籍为民的,纵然从西北回来也不能进京,仍得回迁安守孝。你院子里都没人服侍,何不暂住到我家几天,等家人们回来再重新安顿?”
  他又想拨几个家人帮着崔燮找人,崔燮却摆了摆手:“孙、程二位大人先前便说外祖家对家父多有照顾,也没准是留他多住了些日子,回程应当也有安排。我叫人路上相迎也不是担心,只是我做儿子的当尽这份心意而已。”
  虽然刘家说没见过崔老爷,不曾招待,可那是私底下说的,人都回边关了,也没有对证,他只当没听过就是了。
  崔燮笑了笑:“反正祖母与衡哥、和哥兄弟不在,这院子人少些就少些,寻常事我自己随手就做了,洒扫洗衣的事也有人做。”
  他们锦荣堂家还是卖香圆肥皂和纯碱的,洗丝绸衣裳泡在碱片化的水里洗,又干净又不掉色。拿着自家产的肥皂、桃花碱片雇洗衣妇,人家都肯给他家减些银子。
  谢瑛闻说,不禁苦笑:“你这日子过得也忒清苦了。罢了,还是我多来看你几趟,带人来帮你收拾院子,洗涮缝补。只盼伯父早早回乡,也能让你那些家人早些回来。”
  崔燮摇了摇头:“我倒盼着老爷晚些回来……都晚些回来才好。”人多时还总得想法避着人,若就清清净净只有他们两个,哪怕得干点家务也值得了。
  他站起身来,踱到谢瑛身旁,勾着他的领口说:“中秋后咱们去看有谢镇抚、崔翰林出场的锦衣卫大戏,今日我请你看一出谢千户义救崔公子的小戏如何?”
  谢镇抚真正想看的是崔翰林夜奔,不过天色尚早,他又想起崔燮早就说要弄个新鲜东西给他看,便顺着那只手指勾动自己衣领的力道站起身来,握着他的手问:“那出小戏怎么看?这屋里也没个外人,莫非是你要亲自唱给我听?”
  崔燮抿了抿嘴:“你要真想听我也能唱,就怕半截给你唱跑了,你不跑我就唱。”
  谢瑛一把将他擞在怀里,把下巴抵在他肩上笑个不住,不知多久才收住笑意,用微微沙哑的声音在他耳边说:“要么你把戏词给我,若是我会的曲儿,我唱给你听?”
  崔燮其实也没写过戏词,拉洋片要什么曲子词呢?人家艺人都是现编现唱的,他虽然不能现唱,但是能现讲呀!
  他把谢瑛带进自己卧室房的小书房里,掀开北窗下一块罩在桌上的红布,露出个上下两层的大木箱,木箱下方镶着一圈八枚水晶凸透镜片。
  谢瑛瞧着箱子造型就笑了起来:“不愧是做了翰林,领了朝廷薪俸的人,竟弄个箱子镶嵌上水晶镜片玩么?崔弟要请我看的小戏就在这里?该不会是驯蚂蚁、驯蛙、驯雀之类的杂耍百戏吧?”
  崔燮拍了拍木箱子,笑道:“戏就在这箱子里,已经排好了,谢兄闭上一只眼,贴着这镜片往里看就是。”
  谢瑛从那敦实的大木箱子里也看不出什么来,眼睛贴上去,才发现镜片后面也是有亮光的,照出一张精细如生的图画。图画画的是一条长巷,角门开着,一驾简陋的乌篷马车停在门外,车前坐着个有些眼熟的老人,车后被小厮搀扶着,将要登车的那人却熟悉到不能再熟——
  隔了水晶镜片看的图其实有些失真,但那张略带稚气,却已俊美得叫人移不开目光的脸庞却叫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崔燮?这是他离开家的时候?
  他刚要问什么,眼前的画片忽然变化。长巷与马车都不见了,化作一条大街,左右延伸出去,模糊得看不清门面,街边一间客栈却独占了画面最中央的好地方,客栈窗口往里看,竟能看到一名穿着绿曳撒的锦衣卫官员正与人缠斗。
  他嘴角微微翘起,温声道:“原来你把我记得这么清楚。”
  崔燮伸手拉了一下箱后机关,让里面的图片又转了一张,变成他被白莲教徐祖师挟持,绿衣千户持刀峙立的画面,笑道:“我第一眼看见你,就觉得你这人真严肃,真不讲情面,真不走套路,真是能抓犯罪分、罪人的人……”
  谢瑛有些地方听不明白,崔燮也不解释,只是笑着说了当时对他最深的印象:“你笑起来真好看,真温柔。”
  谢瑛想起旧事,倒时常觉着后怕——若当初崔燮没撞徐祖师那一记,说不定就叫人砍伤砍死了。
  他抓着崔燮的手腕,含着歉意说:“我当时太急了,只怕徐祖师逃走,功亏一篑……我那时候要是知道你将来是我的人,叫我爱成这个样儿,定会护好你,不让你受他那一刀,吃后来那些苦头。”
  崔燮将脸贴上他的手背,笑着说:“那不用!我也是有当英雄的志愿,愿意为国牺牲,帮你抓住乱党!”
  哪怕是抓大明朝而不是他们天朝的犯罪份子呢,维护治安人人有责!
  他微微挺了挺胸:“当时我那英勇机智,我自己也特别欣赏,特别满意,一点儿不后悔啊!再说徐祖师就划了我那么个小口子,离弄死我还远着呢,主要伤又不在那儿。我那次如果没遇上锦衣卫办差,没有你给我寻大夫,才真的要死在路上。”
  谢瑛蓦地想起他那天双腿渗血,站立不住的模样,将目光移到他脸上,脸上微现阴霾,沉声道:“是你家大人打伤了你,还叫你带伤回乡下。若那伤口在路上治不好发了脓……”
  崔燮轻轻地说:“我这个故事本想从进了沧州、遇见你开始画,后来想了想还是把之前的事也画了一点。那天就是……在我遇上你之前一天,我因前继母徐氏陷害,叫老爷打去一次;转天又被赶去迁安,若不是在通州路上遇上你,我才活转过来肯定就又要死了……”
  谢瑛没听出他的话外之意,只当他是被打得昏死,崔家又连伤都不给治便把他赶出家门。但即便这么解释,谢瑛也能感觉到他当时的悲苦无依,忍不住用力抱住他,像是要补偿那时没伸出的手,把他按到自己怀里,努力按他们文人的说法安慰他:“大舜是千古圣帝,也有‘父顽,母嚣,弟傲’,亲人皆欲害他。你从前遇上这样的家人,正是上天磨砺,要你做圣人的。”
  他话语微顿,又压低了几分:“不过你放心,徐氏已嫁了土人,再回不成京里,你那弟弟我自会替你管教着,崔……老先生也不能再伤着你了。”
  他再不会让那人有机会接近崔燮,摆他做父亲的威风了。
  第241章
  崔榷真正是个能找事的人。
  前朝两位阁老都曾为了他上疏自罪, 崔燮这个儿子更跑不了, 差点引疚辞职,可以说是沾谁谁倒霉。之前崔大人回乡下守孝, 因还是四品官员, 乡里又有许多官绅名士找他说话, 他还顾忌着点面子;可这回因罪罢职,往后再也没个正经人肯跟他来往了, 谁知道他能弄出什么妖蛾子?
  等他出了孝, 回迁安城里居住,看见居安斋老板就是他从前用的家人老崔源, 他会不会仗着旧主身份和自己这个儿子的势去欺压崔源?
  若是计掌柜在乡里, 崔燮倒不怕什么, 崔源却有几分愚忠,万一叫这位崔大人探出底来就不好了。
  他原本正筹划着趁崔榷守孝的工夫把总店彻底搬进京,老店不留印刷匠人,只放些新招的伙计留守。可如今谢瑛肯帮他压制崔榷, 凭他干了这么多年锦衣卫的手段, 他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崔燮没真正到诏狱里过, 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电影里的大侠被反派绑在木架子上,满脸满身都是鞭子抽出的血痕,还有人往他身上泼凉水的画面。
  要是把剧里的大侠换成崔家老爷那张脸,抽得他满身是血……
  嘶,还挺爽的!
  那谢瑛就是行刑的大boss了。他要是换上一身纯黑的紧身掐腰,从侧面打一束光, 照得脸上阴影深深,再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手指,吩咐手下人用刑——
  想到他那种自己未曾见过的,带着煞气和神秘感的模样,崔燮的心就跳得快了几分,用力箍住谢瑛的腰,把脸贴在他怀里。过了好一会儿才他放松了力道,抬起头来:“咱们接着看大片吧,再叫你安慰几句,我恐怕就舍不得放开你了。”
  不放开岂不正好?画中人再好,也不及怀中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人。
  不过那画儿也是崔燮特地给他画的,画的还是他们初见时的光景,谢瑛也想再重历一遍当初的景况,便放开崔燮,坐回箱子前认真看了起来。
  崔燮在旁拉着绳子,拉一下换一张图,总共才八张,只能把那天险而又险的情形抽取重点简单画出来。
  但是……这图怎么越到后头越不像那天发生的事了?谢瑛一只眼盯着箱内图画,看着自己记忆犹新的旧事在画中走上了另一条路——画中的谢千户拿下徐祖师后,崔燮却不是因伤重直接被送进客栈,而是自己精神抖擞地站了起来,走到他面前,握住他的手。
  柜子上面传来崔燮悠然的声音:“崔公子便语谢千户:在下家贫,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得以身相许。谢千户答曰……”
  谢镇抚答道:“求之不得。”
  他们俩当初错过了数年,在这戏里却是一时一刻也不用错过,崔公子看上了有救命之恩的谢千户,谢千户立刻就答应,这才是叫人喜欢的好故事。
  他将身子一拧,抬手摸向桌旁,抓住崔燮的衣摆往自己怀里扯了过来:“崔公子要对本千户以身相许,谢某自不敢推辞,这便愧受了……”
  崔燮手里还扯着绳子,猝不及防地叫他拉到了腿上,忙叫道:“还有一段呢。还有谢千户和崔公子在一起之后的,等我把画片换一遍,看完了再说。”
  谢瑛也随着站起来,看崔燮打开箱盖,把上下两层的图片调了个位置。新图影影绰绰只是两个相依相偎的人,人还是用几层厚纸拼粘起来,浮在底图上的,和刚才那一套完整的故事又有不同。
  重盖好箱盖后,崔燮也不在桌旁站着给他说书了,而是静静坐在他怀里,侧着身子看向旁边最近的一枚镜片。
  谢瑛也将脸凑上去,看着箱中那幅画。
  从镜片外看,和在箱子上方看着的感觉并不大相同,图片边缘略有些变形,从上面看着只是用只是在背后粘了厚纸的人物小图竟有种活生生独立出画面的感觉。就他们两个人站在花厅、花园、卧房、山麓……不同环境中,两人的体态动作几乎相同,只是面容渐渐变化——从初遇时的少年变到了白发萧然的老者。
  竟是在短短几幅图里穷尽一生,仿佛他们真的已经这样相守过了一辈子。
  谢瑛把眼睛从镜片上挪开,心中爱意几乎要满溢出来,凑在他耳边说:“你家下人都不来这边,咱们便不等到夜里了,行么?”
  他口中说着“行么”,手已经从崔燮衣带着穿过,将他绑着里衣的带子缓缓挑开。崔燮把家里打发得这么干净,就是为了什么时候都行的,连手里绳子都顾不上放开,便抓着他伸到胸前的手臂说:“嗯,不要急……我已经吩咐下人天黑后再来送饭了。”
  如今离用晚饭还有不少工夫,谢瑛自然从善如流。崔燮让他挑动得不自觉拔了拔腰身,颈侧恰好贴在冰凉的水晶上,猛地打了个寒颤,手臂在身后触动下连连晃动,手中的绳子牵着箱内转轮,水晶镜后便变换了一张张图画。
  图片变化得太快,便在窗口化作一幅幅残影,偶尔竟会错觉那图片上的人活了起来,渐渐衰老而又恢复年轻。
  崔燮抓着绳子,就像抓着什么可以支持身体的东西,不敢放开,扯着绳子去够窗棂。他上半身整整齐齐,网巾、帽子束得极严整,只是脸色微红,双手颤抖着伸向院里,费尽力气抓住窗扇,用力扯了回来。
  喘息声低低地湮没在风中,白色半透明的油纸挡住窗外光线,也敛住了屋里的声息,只有几滴汗水在木箱上落下一串轻响。谢瑛一手抵在箱子上,替他挡住硌人的箱棱,扶着他的腰坐回了宽大的官椅上,将人圈在怀里,低声讲着谢镇抚曲径探幽的故事。
  ================
  看过了家里的小戏,就是高百户排的锦衣卫大戏了。
  高百户包了黄家花园,一应布置都仿着居安斋那两场大选,请计掌柜帮着参详,又特邀了和锦衣卫关系最好的清茶铺子进去摆摊。他连看戏的戏票也照抄了崔燮当初那两场大选的门票,叫居安斋帮忙印了谢镇抚、崔翰林与十四千户的彩像做票。
  既是要请关系户的,自然崔燮也在备请的行列。如今崔燮已是翰林,高百户再请他也不能只叫下人递帖子,而是亲自带了帖子和表礼到他家门上,请他千万要赏光。
  崔燮跟他仍然亲厚,笑道:“高大人相请,我岂能不去?非但我一个人去,还要邀请多相熟亲友,大人再多送我几份请帖吧。”
  他的亲友里必然有张国丈与两位国舅啊!
  高百户的干爹正想攀皇后的路子,做儿子的岂能不巴结?他拍着胸脯说:“别人要我的帖子我还得斟酌斟酌,唯有崔兄要多少有多少,哪怕是没有帖子,我家下人谁不认得崔翰林这张潘安宋玉的俊脸哪!任你带谁进都是贵客!”
  崔燮便不跟他客气了:“那我到时候带几十个人进去,让大伙儿开开眼,看看高兄从宫里带出来的神技。”
  高百户笑得见牙不见眼,假谦虚了几句,咧着嘴离开崔家,回头便叫人赶着送了上百张各色门票送上门去。
  崔燮便给谢瑛送了几张,翰林院各位作者都送了足够他们全家同去的,又请了相好的同年、同乡,连同两位弟子与弟子的爹也没落下。
  张国丈一家如今是人人想巴结的身份,可恰又因身份高了,高百户够不到,够得到的又不屑看这么个寻常军士也能进去看的戏。崔燮上门送个戏票,张国丈也十分高兴,留他吃了酒饭,颇为感慨地说:“当年咱们在翰林院一起读书时,同窗们交情何等深厚?我如今成了国丈,旧友反倒疏远了——有的欲借我的身份向上钻研,有的爱惜清名,不愿跟我这外戚来往……也就你还拿我们张家当作从前的张家了。”
  崔燮安慰道:“张兄如今是国丈了,一举一动牵系着娘娘甚至天子,自然比别人过得辛苦些。张兄只说我未变,我与你家来往时态度其实也有变化,不然我也早逼着鹤龄、延龄兄弟念书、做卷子、模拟考试,哪儿会叫他们见着戏票呢?”
  张国丈恍惚想起了昔日之志,痛饮了一杯酒,拍着手里的请帖说:“我家若还是从前,这两个小狗儿想逃学看戏去,看我不打折他们的腿!”
  两位张国舅在旁侍酒,听得父亲和老师狠戾的话语,想想两位师叔连谢镇抚到家时都得做文章的苦处,不禁一阵阵心口发寒,恨不能立刻进宫给天子姐夫三跪九叩,谢他娶了他们大姐,拔小舅子们出了书山学海。
  可惜他们庆幸得太早了些,崔老师还没肯放过他们呢。
  两人本想多斟几回酒灌醉了长辈,把读书作文什么糊弄过去,却不料崔老师越喝脑子越清醒,想起他们姐姐张皇后怀孕临产之事,指着他们说:“皇后即将诞育元子,鹤龄兄弟以后便是元子亲舅。元子别无兄弟,宫里又只有太监,他们兄弟能时常入宫,比别人陪元子的时候更多,就得比别人更知书达礼,好引导元子向学——
  “礼经我家里就有,舍弟学得不好,不能教人。不过我记得王圣、王修撰实庵公就是治《礼》经的,回头我替他们向实庵公求几份讲义来。”
  两位国舅吓得魂飞魄散,酒壶都扔了,抱着老师的大腿说:“先生,我们真的知道怎么教导元子读书!我们不跟状元学《礼》也能教,真的,先生当初教我们做考卷、写文章、写检讨的法子我们都记着,保证叫元子有做不尽的题目!”
  张国丈倒不管他那两个儿子鬼哭神号,一双眼亮晶晶地只管盯着崔燮,含笑问:“和衷知道皇后这一胎定是王子,不是公主了?别人若说我便不信,你若说,我就信是真的,明日我就叫老妻进宫宽慰娘娘去!”
  崔燮觉得张国丈这话说得有点怪,似乎有点迷信色彩……不过张皇后生的确实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历史应该不会错。他便含糊着应了一声,转头去劝两位弟子读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