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架空>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501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501节

  “我眼睛不瞎!”马英娘闻声重重地把手中的文书丢在桌上,一张俏脸乌云密布。
  直娘贼,老娘想和自个老公睡个觉,还得先打工“挣钱”不成?
  “那个……那个……舜王殿下会不会偷偷去其他房那里,其实把咱们晾在这里了?”抱琴手上动作不停,眼睛忍不住往外瞭望了好几遍,忍不住又问道。
  “他敢!”马英娘眉头一竖,一副处于火山爆发的边缘模样,厉声道,“他要是胆敢如此辱我,我就把这里给他一把火全烧了!”
  你道这张顺如何耽搁了?
  原来在王徵帮他组装完“纽伦堡的蛋”和讲解了一些钟表的粗浅知识以后,就犯了现代人刨根问底的毛病。
  “了一道长,这钟表是什么原理,可否为我释疑?”张顺犹豫了一下,不得不折节下问道。
  前世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向古代人请教机械知识,感觉太羞耻了。
  “哎呀,秦王殿下您客气了,我不过痴长几岁,你喊我老王就成!”王徵闻言连忙客气道。
  “这西洋钟表其法颇巧,以重锤或钢肠驱动,以梳摆调其速,以齿轮传其力,以指针、报刻为其表……”
  一讲述其钟表的原理来,顿时那王徵便滔滔不绝,结果讲了半晌,见张顺一脸懵逼。
  他不由心道:“远西钟表之学博大精深,非俗人所能了解,我且以图画佐之,且看秦王殿下是否通透。”
  想到此处,那王徵便命人奉上笔墨纸砚,一边讲解一边书画。
  其实这钟表的原理也不甚复杂,只听了一小会儿张顺便完全明白了怎么回事。
  按照他自己的总结来说,这钟表结构看起来复杂,其实总共也就分为一下四部分。
  一、动力系统,二、传动系统,三、擒纵系统,四、指针系统。
  其中那些大型的自鸣钟动力系统大部分都是重锤,当然也有例外,在中国还曾出现过古代昙花一现的水动力钟表。
  而像“纽伦堡蛋”这种怀表的动力系统就是“钢肠”,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发条驱动。
  而传动系统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齿轮,其主要作用就是把动力产生的能量传输到指针上。
  而“擒纵系统”则是控制能量的释放,调整齿轮转动的速度。
  这个是钟表的关键,也是后世机械表之所以有节奏的发出“哒哒哒”声音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指针系统就更简单了,只是通过一个轻便的指针把转速和时辰表对应起来,便于人们查看时间。
  当然这些到底说起来简单,实际施行起来,还比较复杂。
  如果王徵真个把“纽伦堡蛋”拆卸了再让张顺组装,他这次也未必能成。
  那王徵听了张顺的总结,顿时差点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别看张顺这总结很简单,其实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抽象思维。
  那王徵在自己所作《远西奇器图说》中就特意强调:“而此力艺之学,其所司不论土、水、木、石等物,而总在运重而已。”
  王徵感慨之余,不由试探地问道:“不知秦王殿下以为,若是想制作这钟表,当以何学为之?”
  “啊,这个啊?”张顺闻言一琢磨,还道是王徵想向自己提议发展钟表业,不由顺口答道:“估计需要力学、测量学和材料学吧?”
  那王徵听了一愣,心道:这力学称呼听来倒和我所著的重学有几分相似,只是那劳什子测量学、材料学是什么鬼?
  于是,王徵也不去管它,只是问道:“不知这力学是何学问?”
  “这……”要想随便一句话解释什么叫力学,何其难也。
  张顺皱了皱眉头,不由笑着道:“比如树上落一个苹……林檎,为什么它会砸在我头上,而不会飞到天下去,这就是力学!”
  “地心引力?”王徵一愣,不由脱口而出道。
  “什么?”张顺闻言更是吓了一跳,你也是穿越者?
  王徽连忙挥毫在纸上画了几个圈,指着图形道:“圆为地球,甲为地球中心,乙、丙、戊皆重物,各体各欲直下至地心方止,乃其本所故耳。”
  “譬如磁石吸铁,铁性就石,不论石之在上在下,在左在右,而铁必就之者,其性然也!”
  “万有引力?”这下轮到张顺傻眼了,你真是穿越者!
  “万有引力?这个词倒是有趣!”王徵闻言不由笑着摇了摇头道,“据我研习远西重学所知,应该只有地球才有此特性,其他重物则不好说!”
  “那远西可有名唤作牛顿之人?”张顺这才松了口气,不由又追问道。
  “据我所知,力艺学传授之人,一名亚希默得。一名未多,一名西门,一名耕田,一名刺墨里,并无一人唤作牛顿者!”王徽闻言不由笑道,“我之重学、力艺学皆学于以上诸人著作。”
  张顺顿时听得一头雾水,这都是谁呀?
  “莫非……莫非是翻译错误?”张顺不由喃喃自语道。
  “秦王误矣,我自学远西语,能诵其书,何来翻译错误之力?”王徽不由笑道。
  “你也懂英语?哈喽,好堵又堵,我吃药内幕?”张顺不由欣喜道。
  “???”王徵听了更是一脸发懵,“秦王何意?难道这是远西语?我怎么学的是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
  这下轮到张顺纳闷了,不由反问道:“那了一道长究竟学的是哪国语?”
  “这远西语唤作拉梯诺文,大多数远西书籍皆以此文书就。若能通晓此语,大多数远西经典皆可诵读矣!”王徵不由解释道。
  张顺迷糊了半天,心道:莫非这玩意儿是拉丁语?没听说欧洲“书同文”啊?
  不过,管他是什么语,若是能通读传教士金尼阁带来的七千部经典,那也是极好的。
  于是一来二去,张顺便和王徵聊至日落,这才坚决拒绝了王徵的热情招待以后,跑了回来。
  “老婆、娘子、夫人!”张顺看着满脸怒容的马英娘,不由心虚的讨好道。
  “回来啦?”马英娘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又如同小狗一般嗅了嗅他身上的味道,实在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后,这才指着抱琴冷声道,“看到这个女人了没有?”
  “看到了!”张顺点头哈腰道。
  “漂亮不漂亮?”
  “不漂亮!”张顺连忙摇头,这是一道送命题。
  “那……嘴里果然没一句实话!”马英娘闻言一愣,不由摇了摇头道,“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惜她今晚与你无缘了!”
  本来马英娘想说今晚你就别上我的床了,结果仔细一想,这岂不是便宜了抱琴这小蹄子,便连忙改了口。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娘子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做!”张顺不由嬉皮笑脸道,“只是为夫有一件小事儿正要和你商议。”
  “说!”马英娘声音虽然还是冰冷冷的,好像心情好了一点。
  “人人都说我不学无术,深以为耻。刚巧今天我拜了个师傅,准备学点知识!”张顺不由腆着脸道,“只是我一人太过孤单,不知娘子可否陪我一起学习一番?”
  “哟,瞧不出你还上进了啊?”马英娘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颇为新奇,不由笑道。
  “这是好事儿,肯定要大力支持。到时候。你学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放心吧,绝对不会拖你后腿!”
  马英娘哪里想得到张顺在这给她下套呢?
  从此以后,后宅诸女的日子那过的是痛不欲生。
  而“秦王的婆娘”这五个字,竟然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悲惨日子的代名词。
  以至于有的女子不服管教,家里老父亲就会威胁道:“你若是再不肯好好学习女红,回头就把你送到秦府去侍奉秦王!”
  第32章 王徵的价值
  过了几天,当王徵亲自来秦王府给张顺和他的妻妾们讲课的时候,还真带过来了他的“轮壶钟”。
  跟个大衣柜似的,一侧置钟,一侧置鼓,顶部还有一个司辰的小木人。
  一到时间,晨钟暮鼓,响个不停,顿时让张顺的婆娘们新奇的不得了。
  只有张顺不太满意,因为上面只有时针和分针两个指针,精度根本达不到他的满意,所以王徵还特意给张顺带来一个小巧的沙漏。
  说起沙漏来,张顺还以为是那种两头大中间细的玻璃球里面密封了细沙,可以来回颠倒计时的物件。
  结果,没想到王徵直接给他拿出来两个小桶来,其中一个内壁带有刻度的小桶来,设有漏斗。
  王徵告诉他道:“秦王若想计时之时,可以把这桶细沙倒入这个带有刻度的桶里即可,每一个刻度我都测量过了,正是一分钟。”
  “难道就没有那种透明的琉璃制品?”张顺不由含蓄的提醒他一下道。
  王徵闻言不由脸色一黑,“哦,那个啊,那个叫做水晶漏刻。大明国初,有匠人制成献给明太祖,结果被他以‘奇技淫巧’的名义砸碎了。”
  砸碎了?你个杂碎!
  张顺简直无力吐槽,老农民就是老农民,你自己不想用可以送给我呀!
  算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张顺连忙将王徵请到讲台上,以师礼事之。
  其他婆娘见张顺如此恭敬,顿时也不敢怠慢,纷纷落座安心听师傅讲课。
  那王徵往台上一站,只见台下莺莺燕燕,不由皱了皱眉头,心道:“我先去听闻秦王好色之名,还道是好事者编排,如今看来所言不虚。”
  “吾主所立婚姻乃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看来以后我理当时时规劝之!”
  当天的课程很简单,王徵按照张顺的建议设置了一节识字课,一节算术课和一节拉梯诺文。
  只是这简单的三门课,对本就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众女来说,倒算不得什么。
  其中颇通音律的李香、柳如是和陈圆圆三人组除了本就有不错的文化基础以外,对拉梯诺文入门也非常快。
  而常年执掌后勤辎重的红娘子、箭儿对算术则手到擒来,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至于曾氏、黄氏和大小朱四人,因为都曾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基本上一上手就能够做到傲视群雌。
  而粗通笔墨的李三娘、高桂英、马英娘、王奇瑛等女学起来就有点吃力了。
  其身边的丫头竹儿、抱琴、侍书和画眉等女只好一边表现的中规中矩,一边偷偷的帮她们补习功课。
  至于张顺,因为婆娘们都在学习,他自己只好睡存心殿去了。
  对此,王徵曾兴奋的给教友汤若望写信道:“秦王似对西洋器械之理颇感兴趣,还请我教授他与诸妻妾拉梯诺文。”
  “只是秦王好色,妻妾众多,大违逆我主教诲,罪孽深重,也不知能否得到我主的宽恕。”
  “另外,还请寄来望远镜一架,以便向秦王及其妻妾传教之用。”
  如此过了三五日,这日王徵给张顺等人讲完课以后,便下台汇报道:“启奏秦王鲁密铳已经制成五百把,铳刀已经尽数打造完毕,还请秦王及时派人验收才是。”
  “这么快?”张顺闻言不由惊喜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