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架空>大家请我当皇帝>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90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90节

  他那一拜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为了求个心安。
  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心安”,反倒收复了百姓之心,也化解了士绅大户对自己的反攻。
  “汪先生,从今日起,你便是本省的按察使!”
  “你都给我盯好了,千万不能让李自成、刘宗敏他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做下了不可饶恕之事!”
  “臣领命谢恩!”汪乔年闻言不由一喜,连忙拜道,“得遇君王如此,臣敢不尽死力?”
  “对了,就从今天这个案子开始吧!”张顺嘱咐道,“事情不一定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但是是非对错一定要辩个明明白白!”
  “臣领命!”汪乔年闻言眼睛一亮,不由又恭恭敬敬道。
  其实这个事儿很简单,就是心怀不满的大户故意挑事儿,试图占据大义名分给秦王府压力。
  结果这“死士”不知变通,反倒引起雇佣的百姓当场倒戈,张顺名望愈加牢固。
  这种事儿早晚如同后世营销案例一般,很快传遍天下。
  到时候张顺“仁德”之名愈发牢固,那些人无论从实力上还是从道义上皆输了一筹,就很难和张顺讨价还价了。
  所以汪乔年这一次审案的关键根本不是追究谁是幕后主使,而是故意闹得人尽皆知,让更多的百姓听闻“舜王仁义之名”。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并不重要。
  只要义军的清理屯田和皇庄之策继续下去,“他”就会早晚按捺不住,彻底暴露自己。
  而就在张顺焦头烂额试图理清陕西局势的时候,紫禁城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也终于迎来了自己心念良久的能臣杨嗣昌。
  “臣,杨嗣昌拜见陛下!”杨嗣昌一丝不苟的行礼道。
  “杨先生请起!”崇祯憔悴的脸色露出了一丝笑容,“如今形势大坏,朕心甚忧。”
  “卿千里而来,不知何以教我?”
  “贼情我已尽知矣!”杨嗣昌叹了口气,不由应道,“后金不可以骤灭,秦贼不可以轻剿。”
  “如今之势,唯有先守而后攻,先静而后动!”
  “爱卿也如此说,当真没有一点办法了吗?”崇祯皇帝不由颓然问道。
  “攻守之道,奇正相生,陛下何来‘没有一点办法’之说?”杨嗣昌不由愕然道。
  “啊?爱卿请讲。”对崇祯来说,如果不能无脑送,那肯定就是怂了。
  “其策曰:饷,曰:兵,曰:将!”杨嗣昌闻言连忙道。
  “一处平贼之饷议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试观孔子与子路论政,必先足食而后足兵,理至明也。”
  “今议官兵一十二万,每步兵一名,日给五分计给七万四千名,该银一百三十三万二千两。”
  “每马兵一名,连草料日给一钱计兵三万六千名,该银一百二十九万六千两,以上共银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
  “银将安出?”崇祯闻言不由苦笑道,“如今内帑、太仓皆尽,为之奈何?”
  “无他,唯有加剿饷、练饷,待天下平定之后,再与民休息!”杨嗣昌沉默了半晌,不由低声道。
  “好吧,只能……只能如此了,唉!”本来崇祯想说“只能再苦一苦百姓”,却发现好像这句话都快成自己口头禅了。
  “这一十二万兵马,臣以为湖广当加练三万,河南加练三万,南直隶加练三万,山西再加练三万,如此加上原本兵马,近二十万矣,足以与顺贼一战!”杨嗣昌不由继续道。
  “好!”崇祯听到这么多兵马,精神稍振,不由又问道,“这兵饷皆有,不知杨先生所言将又是何人?”
  “此人姓孙名传庭,字伯雅,号白谷,乃代州振武卫人氏,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素以边才著称。”
  “后因不满魏忠贤为祸朝廷,故而告假以归。年初经吏部议定,其先为验封司郎中,后超擢顺天府丞。”
  “如今资历已够,臣荐其为山西巡抚,以御顺贼!”
  “这……”崇祯闻言迟疑了一下,不由问道,“山西巡抚吴甡主政尚可,如何罢之?”
  “臣荐原山西巡抚吴甡主政河南,使孙白谷代之!”杨嗣昌不由坚定道。
  “若使孙传庭主政河南,为之奈何?”好歹山西巡抚吴甡干得不错,乃洪承畴之后攻入河洛第一人,崇祯皇帝有点不想换了他。
  “山西乃天下之脊,我据之,贼人不得安宁;贼据之,京师难守!”杨嗣昌闻言不由高声道。
  “昔日洪亨老圣贤一路,古称洞山古佛是也。孙白老豪杰一路,古称泰山岩岩是也,毕竟亨老难及白老。”
  “无此人,吾恐我等且南渡矣!”
  洪亨就是指洪亨九洪承畴;而孙白自然是指孙白谷孙传庭。
  那洪承畴如今虽然陷入贼营,却是也是一员干将。
  那杨嗣昌对孙传庭的评价更胜洪承畴,让崇祯不由大为惊奇。
  “好,就以爱卿之言!”崇祯不由拿定主意道,“不过,赴任之前,朕要见见他!”
  第15章 孙白谷
  孙传庭是代州振武卫人氏,也就是后世山西代县人。
  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避籍到别处任职。
  但是山西为河北屏障,刚好朝廷又破格提拔他,就是因为他以边才著称。
  所以才在杨嗣昌大力坚持之下,最终任命他担任山西巡抚。
  孙传庭为万历四十六年举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真是一个乱世的起点。
  这一年宋献策离开了永城县前往陈州寻找“紫微星下凡”。
  这一年努尔哈赤于萨尔许大破明军,名将杜松、刘綎、马林先后战死。
  这一年科举榜更是风云际会:
  探花郎乃是历史上南明“岭南三忠”之一陈子壮;二甲第七名便是刚刚被张顺击败身死的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梁廷栋;二甲第十九名叫做马士英。
  二甲五十六名乃是历史上南明“南中三贤相”之一的姜曰广。二甲第五十九名便是刚刚归顺舜王张顺的丁启睿。
  三甲第四十名唤作袁崇焕,三甲第四十一名便是孙传庭。
  三甲第八十三名是刚刚自焚而死的陕西巡抚甘学阔,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乃是历史上代替孙传庭担任保定总督的杨文岳。
  如今上面那些人尽忠的尽忠,投降的投降,也不知折损了多少,如今却是轮到他孙传庭了。
  “臣孙传庭,叩见皇上!”孙传庭大踏步走进殿内,施礼道。
  “孙先生请起!”崇祯看着面前之人,不由生出了几分期许。
  孙传庭刚刚四十许,仪表魁梧,身高八尺。
  他不但满腹经纶,更是武艺绝伦,能左右射。
  别看两人个头差不多,若是两人对战,八个张顺也未必打得过他一个。
  而正是孙传庭这种高大魁梧的气势,给焦躁不安的崇祯些许信心来。
  “朕欲任命先生担任山西巡抚,不知先生何以教我?”崇祯迟疑了一下,不由率先开口问道。
  “自流氛煽乱,殆阅十年。发难之初,贼势甚小;我兵日剿,而贼势益大。”孙传庭早已有备,不由慷慨激昂道。
  “今用枢臣杨嗣昌之议,复措饷二百八十万,集兵十二万。付之督理及臣等各抚臣,以图大创。谓灭贼,在此一举矣!”
  “傥任事诸臣,繇今之道,迄无变计。臣恐今之措饷二百八十万,岂多于向者已费之几百十万哉?”
  “今之集兵一十二万,且不逮向者见调之九万矣!庙堂苦心而筹,岂可再供一番尝试,而天下事又尚堪再误乎?”
  啥意思?原来孙传庭张口就反对杨嗣昌“加派三饷二百八十万,集兵一十二万”战略。
  开玩笑,动不动就加饷增兵,这题谁不会啊,还轮到你杨嗣昌搁这算算术?
  前几次加饷练兵还不够吗?
  整整动用了二十万人马,被“顺贼”打的跟狗一样,现在还玩这一套,这是记吃不记打啊!
  崇祯闻言脸色不由拉下来了,不高兴道:“杨先生称阁下‘泰山岩岩’,亨九难及,不知先生又如何看待此事?”
  好家伙,人家大力举荐你不提,还把你夸成“古今少有,世上无双”。
  结果你转身就给人家使绊子,真小人也!
  孙传庭闻言也不由一愣,万万没想到杨嗣昌居然如此看待自己。
  他之所以对杨嗣昌如此不满,就是因为崇祯七年杨嗣昌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宣大陕西三镇总督的时候,宣大被清军掠扰了遍。
  在精于边事的孙传庭看来,这厮实在是尸位素餐、无能至极。
  如今刚刚听说了杨嗣昌的“加饷摊派”和“增兵”之策,更是几乎要捧腹大笑。
  只是这孙传庭也不是傻子,一听崇祯皇帝这话,就知道这是触怒了圣上。
  他连忙应道:“臣言及此,本为公事,非为私也!”
  “杨尚书品行高洁,更胜我十倍,如此夸赞与臣,臣实不敢当!”
  “只是若论起‘加派增兵’之策,臣实不敢奉诏。”
  “今海内之脂膏已竭泽欲尽,虽欲照部议征饷,未必如数矣!”
  “且兵合于何日,饷足于何期,见支犹虞掣肘,补欠更需时日,调兵原期大剿,饷将困于坐食,又况可忧不独在饷之难继乎?”
  原来此时的杨嗣昌因为父亲杨鹤去世,随后继母丁氏又丧,本已丁忧回家。
  只是国事艰难,又被“顺贼”夺了三边四镇,崇祯不得已下旨夺情,再度起复此人。
  这杨嗣昌怀着悲恸的心情上任不提,才为自己计划了“剿贼”之策,结果却被他举荐的人一顿喷,崇祯的心情可想而知。
  听着孙传庭巴拉巴拉又没完没了了,崇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以卿之言,又当如何行事?”
  “需兵几何,需饷几何,能剿灭此贼?”
  “贼人之数,虽号称十万、数十万,以臣计之,实不足十万人。”孙传庭闻言不由精神一振道。
  “若是去除老弱妇孺,其精兵锐卒老营不过两三……两三万人而已。”
  “以臣之见,只需精兵三万,便可破贼!”
  本来他想说贼人不足两三千之数,只需三千精兵便可破贼。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