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架空>大明国师> 第111节

第111节

  “比如说,世界整体如果是向变冷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人为地排出热气不就行了?”
  当然,实际上工业废气导致全球变暖,肯定不是排热气什么热气到了空中都凉了,而是工业废气会阻挡太阳对地面的辐射,以及大量长波热辐射线给大气增温。
  前者以最简单的常识举例,在夏天烈日之下,如果站在树下会感到很凉快,这是由于树木被太阳照射产生的蒸腾作用会对地面温度有一个降低的作用,而如果太阳照射地面的辐射量减低,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大幅度降低,带来的效应就是温度上升。
  后者则是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明提前开启工业变革,那么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如果不考虑温室效应让冰雪融化的太多,反吸收热量暂时产生降温,以及温室效应并不总是升温,在某些地方反而是降温的话。
  总之,小冰河期降温,工业变革升温,一升一降,以毒攻毒,这不就解决了吗?
  多完美。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姜星火大概给他们解释清楚了原理,又说道:“就像是给你们炼化肥时候用的焦炉一样,如果走这条路,以机器形成又一次的‘铁犁牛耕’式的制造力变革,那么给机器提供动力的煤炭或者是其他资源,就一定会排放出大量让天空里空气升温的废气,两者一中和,不升不降,小冰河期的影响不就给抵消掉了嘛。”
  空气变得有些安静。
  朱高煦开口:“所以.怎么听起来像是一边每天被迫服用慢性毒药,一边每天往身体里塞蛊虫,让蛊虫去吸收毒素的感觉?”
  “差不多,我也有类似感觉。”李景隆扇了扇扇子说道。
  “姜先生,还是讲中策吧。”朱高煦劝道。
  姜星火也不磨叽,干脆说道。
  “中策便是内外两副药。”
  两个人的“哦”还没有发出来,姜星火从怀里摸出两张纸。
  “给大明农业开的两副药,都在这两张上呢,一名为《土化肥的五种简易制法》,二名为《轮作套种的二十八种组合》。”
  显然,这都是姜星火事先写好了的。
  这两张,第一个是他前世就知道的,农村娃念了本硕博才算跨越阶层,可父辈大生产时候就人手一本的东西,他小时候背的滚瓜烂熟,并没有因为当了大学讲师就忘记掉。
  第二个,则是盛世饥民那一世,在获得了银钱后返乡的路上买了几本了解的。
  “我大清”别的不说,统统都是腐朽落后的代名词,但唯有一件事情,姜星火觉得做得还算当了一回人。
  ——推广农书。
  虽然这件事情的本质,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能精耕细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田地,混口饭吃不至于揭竿造反威胁统治。
  但无论如何,还是有一定正面价值的。
  那时候在大城市的市面上能买得到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不同的地区,还有因地制宜专门讨论一个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技术,而由私人著作的小型农书。
  譬如专论河北泽地农业的吴邦庆的《泽农要录》,山西祁寯藻的《马首农言》,陕西杨屾的《知本提纲》和《修齐直指》等,都是根据地区需要和特点写成的,在当地有较大的生产指导意义。
  而那些农书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记载了如何轮作套种。
  轮作的意思就是几种作物轮流种植,这可以是因为地域或种植时间不同而定,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也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
  套种是为了节约田地,提高阳光利用率而设计的一种种植方式,例如是在树苗底下种花生或玉米地里种豆角。
  虽然轮作这件事,据说早在西汉就实行了休闲轮作,而在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但确实是在清代得到了大规模普及的。
  利用麦、豆等秋作物的轮作复种,继而较广泛地应用轮作套种技术,清代雍正朝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如关中地区收获冬小麦和豌豆、扁豆、菜籽等后,经过夏闲,秋季再种小麦,组成三年四熟耕作制。
  南方多熟制耕作制度更为普遍,清代雍正朝以后,稻麦两熟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农作制。如江苏苏州‘终岁树艺,一麦一稻’,安徽来安‘种则夏麦稻,岁本两收’,部分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还形成了麦、稻、稻,或油菜、稻、麦的三熟制,复种指数大为提高。
  多熟种植比单季稻增产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增产一半以上的地区则占多数。
  另外,在姜星火盛世饥民那一世,还在农书里见识到了形式多样的间作套种,如麦豆间作、粮菜间作、稻豆间作、稻肥套作、麦棉间作、桑菜套作等,据说陕西三原地区更创造出两年十三熟的菜粮间套作技术,涉及的作物有菠菜、萝卜、蒜、蓝、粟、麦等,可说是达到了北方旱地复种技术的高峰。
  对于姜星火来说,这只是他穿越前和穿越后所积累的知识。
  但是对于明初的农人来说,恐怕却是要摸索无数年,才能通过最原始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而这些探路者,结果往往都是饿死。
  为什么?
  跟探索新航路一样,没人愿意冒险,或者说,冒不起风险。
  老老实实种水稻、种小麦,还有可能混个饿不死。
  在田地里自己瞎鼓捣,这种事情又不是一加一必然大于二,没准把主要农作物给影响坏了呢?那全家老小都得为这次瞎鼓捣陪葬。
  大地主更没这闲心了,能稳定收租,瞎折腾啥呢?再说了,让农人吃饱饭,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好事。
  所以,当李景隆拿到了这两张纸的时候,马上就认识到了这两张薄薄的纸张里,所蕴含重若泰山的价值!
  细细阅读过后,李景隆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姜先生所言不虚,土化肥能有多少功效在下还不清楚,可这轮作套种,却是真的能让大明可供养的人口上限,凭空增加三成!”
  此言一出,不同于之前遥远未知的新航路探索,隔壁密室里大皇子朱高炽和户部尚书夏原吉,马上激动了起来!
  第117章 天竺 吕宋很近啊!
  听着李景隆略微念了念其中的几种组合方式。
  朱高炽问道:“夏尚书,照姜先生所言,此法真能有这般效果?”
  “若是真的直接列出了最合适的组合,那么确实有可能出现这种效果因为大明的国土过于广袤,不同地方的农作物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如果没有合适的组合方式,自己一个一个摸索,那么花费的时间就太长了,代价也太大了。”夏原吉沉声回答。
  朱高炽近来一直时不时有些皱紧的眉头,终于放松了下来。
  同时,朱高炽说道:“如此一来真是太好了,可以与化肥一起,对百官乃至天下,宣称此乃天赐仙方,若能在大明逐步地推广轮作,大明的各种农作物产量绝对会增加三成以上!甚至有望达到四成以上!”
  夏原吉也深吸了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激荡说道:“殿下,臣赞同您的策略,如果此法真的可行,我们大明,将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产。”
  朱高炽想的更多,或者说点破了夏原吉不敢说的事情。
  “而随着百姓切实地看到了仙方和仙丹带来的农作物增产,就必然会对父皇得到仙人认可,继而降下祥瑞的说法深信不疑!”
  “到了那时候,哪怕还心念建文帝的某些士绅再怎么不愿意,民心归附父皇也就是大势所趋了!”
  夏原吉连忙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正是如此。”
  事实上,夏原吉这种处于帝国高层的顶级官僚,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新皇帝的权威正在逐步攀升。
  这种权威,除了横扫天下的至强武力之外,还包括了民心的归附。
  最明显的就是,伴随着摊役入亩在江南地区的深入开展,乡间那些听着让人气愤的阴阳怪气童谣,不自觉地就消失了。
  让小孩闭嘴的当然不止是刀枪,而是随着徭役的取消,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以前很多农人自愿去当佃农,无非就是恐惧徭役,可如今没了徭役,他们还怕什么呢?
  因此,哪怕乡土间的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士绅阶层手里,哪怕各种文人的雅集、聚会,还是之前建文朝的主流论调。
  但小孩们原先唱的童谣却消失了,反而渐渐萌生了一些歌颂摊役入亩善政的童谣。
  而夏原吉相信,摊役入亩过后,如果皇帝能把姜师的化肥仙丹和轮作仙方拿出来,那么新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改观,威望也会极大地提升。
  刀枪无法征服人心,但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却可以,这便是畏德不畏威的道理。
  到了那时候,做下了如此之大的功德,甚至可以说是活人无数,作为降下化肥仙丹和轮作仙方的姜师,他的雕像恐怕也会遍布大明的每一处角落,接受受他恩惠的百姓的敬仰。
  这样一尊雕像矗立在那里,不仅是对姜星火为大明百姓所作贡献的嘉奖,同时恐怕也是大皇子想为这位先生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
  夏原吉思及此节,脸上也是浮起了难掩的激动神色。
  “夏尚书,刚来的时候听你说除了土培的芽苗菜,荠菜、小油菜、油麦菜、苋菜、青蒜这些,化肥也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朱高炽忽然问道。
  夏原吉怔了怔,不是问过了吗?不过他也没表现出什么,直接回答道。
  “回殿下,确实如此。”
  朱高炽沉吟几息,问道:“那如果当众在百官面前表演,夏尚书觉得有信心获得同样的成功吗?”
  朱高炽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因为这次化肥仙丹的当众演示,虽然他跟夏原吉初步商议过后定下了方案,随后呈报了给了远在几百里外的江南的朱棣。
  嗯,朱棣这个时候正借着周缙那颗“建文余孽”的头颅,在江南高高举起了屠刀,杀得腥风血雨呢。
  私藏兵甲、编练私军,聚众意图谋反。
  这种人,怎么会没有同党呢?
  虽然大明征北大将军很大概率会同意大明摄皇帝所提出的方案,但朱高炽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化肥仙丹人前显圣的具体细节,仍然需要仔细研究,尤其是对临场的各种要素准备好预案,才知道能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而且朱高炽对于这种从来都没发生过的事情,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在这个年代,没有姜星火的指点,哪怕是最顶尖的炼丹术士都没办法制造出化肥仙丹这种物品即使朱高炽身边能找到一群农业方面大佬,但他们都是靠前人经验、靠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凭空变出化肥仙丹这种东西,仅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力更是根本无法做到。
  而从来没出现过的事情,想要在人前显圣的过程里,一次性地保证通过,就仿佛魔术师要在上台表演的时候,临时发挥表演一个只彩排过一次的高难度魔术一样,哪怕知道大概率成功,但心头还是有些忐忑。
  夏原吉却微微颔首,肯定地说道:“殿下放心,当然可以成功。”
  朱高炽胖胖的脸上忍不住露出喜悦的表情道:“如此一来,我们大明就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了。”
  “是的。”夏原吉郑重地应道,眼睛里也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有夏尚书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朱高炽爽朗的笑声响了起来,他走到桌案旁边看了几眼。
  郭琎和柴车立刻停止了书写,纷纷抬头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然后笑吟吟地打量着夏原吉。
  夏原吉被他盯着感觉有点不对劲,遂拱手拜道:“殿下可是还有其他吩咐?”
  “夏公。”朱高炽用一副欣赏的语气,温和地说道,“我有一句肺腑之言,你千万别介怀。”
  “殿下请讲。”夏原吉恭谨道。
  “你跟其他的那些官员不一样。”朱高炽说道,“有很多官员,表面上效忠于父皇,可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罢了.父皇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不管是父皇还是我,对待治国之道,都是一片赤诚,父皇和我都一直想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始终没变。”
  朱高炽喟叹道:“而姜先生,就是那个能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
  “姜先生的秘密,一直以来都被严格保守着,即便是内阁那几位天子近臣,都不得再向外透露,否则姜先生的事情一旦被透露出去,定然会引来有心之人的算计。无论是不是废话,我都要在这里提醒夏公一句,不管是为了天下苍生,亦或是为了江山社稷,夏公都应该尽心竭力一同保守这个秘密才是。”
  夏原吉听了半晌,认真说道:“臣明白姜师关系重大,此间的事情,绝对是半点都不会往外说的.至于化肥仙丹的计划,臣会匿去姜师的名字,先与户部的诸位推演一遍,如果有什么疏漏,臣会第一时间告诉殿下的,争取尽快圆满完成此事。”
  得到了夏原吉的保证,当朱高炽看向两个小吏时,两人为了自己的项上人头和族谱安危,也是纷纷保证,就算是自己死都不会透露姜先生的秘密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