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历史架空>汉道天下> 第1505章

第1505章

  荀彧会意,将刘杨的来意说了一遍,却没有提自己之前就已经知道的内情,给人一种是刘杨带来的消息,难辨真伪。
  钟繇听完,抚须不语。
  荀彧反问道:“你一个人来的?”
  “上计,顺道来看看你。”钟繇收回思绪,大致解释了一下原因。
  他收到了王粲的书信。王粲正在编撰党人的史书,要向钟繇求证一些事。钟繇借此机会,决定亲自上计,找机会与天子见一面。
  他当然清楚,王粲之所以向他发出邀请是受荀彧之托。这次赶到洛阳来,就是专程向荀彧致谢并问计的。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他还比荀彧年龄十多数,当面说感谢的话未免尴尬。
  荀彧听了,很是满意,又问了一些渤海的情况。
  话题自然的转到了今年的收成上。
  钟繇已经从陈群口中听说了一些事,包括荀彧在天子面有的承诺,以及河南郡今年优异的表现,现在听荀彧本人解释,更为惊叹。
  “没想到几个后生竟有这么大的本事。”钟繇感慨道。
  “初生牛犊,无所畏惧,用在正事上,自然是好的。可是用不好,也会出问题。”荀彧叹了一口气。“比如孙策,战场上近乎无敌,但时常过火,杀戮太重,连累朝廷英名。”
  钟繇笑笑。“文若,朝廷更在乎的恐怕不是英名受到连累,而是负隅顽抗的士威彦兄弟哪来的底气,以及在山里待得太久,还以为天下是党人天下的刘元茂之流。”
  荀彧苦笑。“是啊,刘元茂太把我们汝颍人当回事了。如今之天下,岂是几个汝颍人振臂一呼,就能应者云集的当年。就算是我,进言之前也要掂量掂量,不能太自以为是。”
  钟繇听了,不免有同感,一声叹息。
  “想当年,颍川四长名满天下,何其壮观。”
  荀彧想了想,突然说道:“韩公元长最近身体不错,年近八十了,还能每天课徒。”
  钟繇诧异地看看荀彧。“文若,你的意思是……”
  “在世的颍川名士中,他年龄最长,官职最高。你说刘元茂会放过他?”
  钟繇也有点反应过来了。“但是刘元茂来找你,应该是被韩公拒了,不得来向你求援。”
  荀彧嘴角轻挑,露出一丝笑意。
  被这件事烦了这么久,终于听到一点好消息了。如果韩融能出面,这件事也许有解决的机会,至少他可以摆脱这种两难的局面。
  “长文,你回一趟颍川,越快越好。”
  “喏。”陈群躬身领命。
  钟繇哈哈一笑,轻松了许多。
  有韩融这样的前辈出面调停,刘杨等人就算有意见,也没那么强的底气。
  “文若啊,你说得对,这种事还是由前辈出面比较合适,你太年轻了,镇不住局面。”
  荀彧抚须而笑。解决了一个心头难题,他的心情也跟着轻松了不少。若不是钟繇那一句四长之后,他还真想不起来韩融。
  毕竟韩融因病致仕之后,已经有七八年没有露面。
  荀彧挥挥手,示意陈群、荀俣别跟着,他与钟繇拱着手,不紧不慢地沿着田垄向前走。
  “这次除了上计,还有什么想法?天子在江南,只是上计的话,你未必见得到他。”
  钟繇收起笑容。“我来找你,正是想问问你的意见。我已过半百,又曾有过一次错误,还能得到天子欢心吗?”
  荀彧笑了,转头看看钟繇,胸有成竹。“我大胆预测一下,天子看到你的名字,一定会有诏书给你。你不用担心太多,将这几年的得失梳理一下,如实向天子汇报就是。”
  “当真?”钟繇又惊又喜。
  “天子最喜欢的就是你们这种勇于证道的人。迷途知返,比一味顺从更珍贵。”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离经合道
  钟繇不禁莞尔。“说起来,你也是迷途知返之人。”
  “诚然,论天子教诲,我可能是受益最多之人。”荀彧笑道:“我时常恍惚,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少年天子,而是比我年长的智者。”
  钟繇想了想,说道:“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止你一个。”
  “你还听谁说过?”
  “没有人像你这般明确的提起过,但有类似感觉的人不少。仔细想来,应该是天子天资过人,能于不疑处生疑,而又不拘泥于圣人经义,道术相证,这才能高人一筹。”
  “天资固然重要,但仅有天资,没有阅历,终究还是难脱书生意气。”荀彧停住脚步,缓缓摇头。“自儒门创立以来,至今七百年,天资过人者不在少数,但能有所发明者,无不与时势相合。顺势则兴,逆势则亡,概莫能外。”
  钟繇也停住了,转身与荀彧对面,嘴角带笑。“你是想说令祖荀卿么?”
  荀彧再次摇头。“在你眼中,我竟是这等人?”
  “那就是想起了孝宣皇帝?”
  荀彧沉吟了片刻。“这么说,的确有几分近似,但还是不够。”
  “哪儿不够?”
  “天子的雄心壮志,以及眼界,皆远在孝宣之上。”
  钟繇伸手抚须,沉默不语。
  荀彧又道:“孝宣临天下前,曾有一段民间生活,这可能是他重视吏治的原因所在。但他在学术上并无创新,重视《谷梁传》也只是出于对戾太子的追忆,在现有的学术中挑选而已,与天子推陈出新、离经合道不可相提并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