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90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90节

  **
  为东莱郡王送行之事,皇帝不只允了李治去,还特意派云湖去跟着,还让李勣也率兵士随行压阵。
  对两人的嘱咐是:“好生保护太子。”
  李勣听这话,就知道东莱郡王的发言,显然让皇帝心寒至极,以至于格外派出他。
  别说,他今年真是跟押送皇子格外有缘分。
  其实皇帝是有点后悔让雉奴出门的。
  当时雉奴提出要去送四哥,皇帝心下欣慰,立刻同意了,很快长孙无忌回来就开始劝:“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如今雉奴已是储君。东莱郡王必深恨太子,若是伤了太子怎么好。”
  但皇帝已经答应了儿子,又见雉奴忙了两日,给他四哥从六局要了不少宫里的吃用之物说要送行时带上,就更不好反悔了,于是派出身边最信任的宦官和武力值可以碾压不知道多少个李泰的兵部尚书李勣一起压阵。
  同时,心里还是有不舍和希望的:或许青雀就是一时糊涂,被皇位迷了眼睛,说不定已经极后悔了呢……
  李治对父皇的心思摸得很透,所以他必要去好好送四哥的,顺便,说来残忍,顺便要把父皇希望的小火苗给浇灭。
  也盼父皇长痛不如短痛,早些走出来吧。
  四哥对他会是什么态度,李治已经想到了。
  *
  果然,李泰从武德殿被侍卫‘护送’出来,看清李治时,眼睛就瞪得老大,似乎就要扑过来。
  好在侍卫们牢牢‘保护着’东莱郡王。
  看这情形,李勣和云湖也不敢只让太子和郡王坐马车,他们骑马随行,而是均告一声罪,跟着一起上了马车。
  好在太子规制的马车很富丽宽敞,坐上四个男子,哪怕其中还有以胖著称的东莱郡王,也不觉得拥挤。
  见李泰一直盯着自己,李治就轻声开口缓解这份尴尬似的道:“四哥,你不要太想不开。”
  “要不,要不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枚宝珠……”
  李泰恨声打断:“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跟我讲外头的乡野故事!是你害我!是你!”
  他挥舞的手差点打到李治。
  坐在李治一侧的李勣蹙眉,挡在前头,沉声道:“郡王再对太子不敬,莫怪臣得罪了。”
  坐在李泰一侧地云湖也忙伸手,看似不太使劲,但其实给李泰结结实实摁住了。
  李治就不再说了。
  其实本来,他也没打算给李泰讲这个故事——这不是属于他的故事。
  果然李泰也意料之中的打断了他‘友好的劝慰’。
  李治索性转头望着金色锦缎的帘子。
  他想起了兄长。
  比起扔掉宝珠主动跳下去的人,那些苦苦去争夺宝珠,一度以为拿到手了,却是一场幻觉,最终一无所获滚落山崖的人,是不是更痛苦呢?
  李治盯着帘子出神的举动,又惹到了李泰,愤恨道:“你害我至此!果然不敢面对我!”
  李治闻声回头,委屈道:“四哥,我真的没有。”
  这是大实话:从昭陵回来的路上,李治还认真想了许多计划,毕竟按照父皇对四哥一贯的看重,这必然会是一场持久拉锯战。父皇或许会一直犹豫不定,过上几年才立太子。
  李治曾想过许多把四哥‘踹下悬崖’的计划,然而他还没怎么开始踹呢,李泰就自己蠢得把海市蜃楼当成了美梦成真,自己冲过去了。
  说实在的,还晃了李治一下子。
  没想到四哥这么给力,让他七天内赢得全盘。
  *
  长安城外,春意正浓。
  正所谓八水绕长安,长安城外便有渭河的支流,河畔多栽种柳树。时人多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于是李治也亲手去折了一根柳枝,以作送别之物。
  东莱郡王已经换过了马车,李治把柳枝从车窗递过去,然后不舍地潸然泪下:“四哥,你不要郁郁寡欢颓丧心志,要珍重自身,长命百岁啊。”
  要好好活着啊,起码活着看到我登基好不好?
  李泰先是接过了柳枝,然后忽然恼怒地掷出去。
  细长坚韧的柳条,还扫过了李治的脸颊,留下了一点儿红痕。
  此事发生的太快,就站在太子步开外的李勣和云湖都未来得及抢下柳条。
  “都呆着做什么!吉时已到,送东莱郡王立刻出发!”李勣声音如兵刃一样冷,‘出发’两个字愣是厉声喝出了‘上路’的感觉。
  他确实恼了。
  太子殿下仁厚孝悌,不以身份压人,执弟礼相送,送上的柳枝,竟然被东莱郡王不敬掷出,这还不算,居然伤到了太子的面容。
  东莱郡王的马车迅速上路。
  李勣则转头看着太子面上一道细细的红痕:“殿下着实太委屈了!”
  “臣即刻护送殿下回宫见圣人。必为殿下陈述委屈!”在李勣看来,这样的伤痕得给皇帝亲眼看看。东莱郡王此举往小了说也是不友爱兄弟,往大了说就是犯上啊。
  当然,得快点回去,不然这浅浅一道红痕可能就好了……
  出乎李勣所料,太子却拒绝了。
  李治笑了笑道:“没事。对了,大将军陪我去个地方吧,其余人都先回宫。”
  云湖有些错愕也有些担心,但并未出一言劝说——毕竟太子新立,又年幼,这会子他若自恃身份驳回太子的意思,必是不好。
  于是他只是顺从领命,准备先带人回宫。
  倒是李勣一怔,不由多问了一句:“殿下要去哪儿,臣自己跟着只怕不够妥当,要不要多带几个亲卫?”
  这可是太子殿下。
  再不是当时,可以随意坐马车从宫里溜到长孙无忌府中的晋王了。
  “不用带什么人,我是去请见孙神医。这一月来,父皇伤神劳苦,只有尚药局看过,我不能放心。今日既然出宫,我就去亲自接孙神医进宫一趟。正好大将军也可以去拜见先生。”
  原来是为了陛下啊,李勣感慨道:“殿下当真是纯孝之人。”
  既如此,他当然要陪太子走这一趟去请先生。
  只是,他还是略有些可惜地望了一眼太子脸色的红痕。耽搁半日再回宫,估计就要好了。
  李治只是含笑,利落翻身上马。
  他可是从来不会主动告状的,做晋王时不会,做太子就更不会了。
  何况,云湖公公这不是回去了吗?
  *
  果然,云湖回去后,立刻‘百般为难’的把整件事情复述给皇帝听。
  然后又跪下请罪,道他未能及时拦下,以至于东莱郡王伤了太子。
  这些话就像一盆,不,一大桶冰水哗啦啦倒下去一样,彻底浇灭了皇帝心底‘青雀只是一时糊涂,本心未失’的希望小火苗。
  皇帝立刻召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朕一贯有对子嗣太心软的毛病。今日就先说与你们,若是将来朕再心软,要召青……东莱郡王回京,你们便上谏拦住朕。”
  房玄龄一向低调内敛,此时只垂首应是。
  倒是长孙无忌在房玄龄告退后,私下向二凤皇帝讨一张手书:“只恐陛下来日慈父心肠大发,又忘了此言,不如白纸黑字写下来。”
  这话也就大舅子能说,皇帝想了想,还真对自己不太放心,写了张手信给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愉快收起来。
  有了这封圣笔亲书,他就放心了。甭管以后青雀是‘病了’还是‘痛了’‘悔了’的,都别想着借此回京。
  **
  这一年的四月底,圣驾再次从长安城搬移到了九成宫。
  经过一番大伤元气的太子废立,其实今年二凤皇帝原没有心情折腾去行宫的。
  但孙思邈和尚药局的共同意见,就是让二凤皇帝远离太极宫这处低洼闷热潮湿之地,去九成宫避暑,以安龙体。
  要是只有尚药局建议也罢了—
  —太医署和尚药局每年的意见都是建议皇帝要养生、少动情绪,少劳碌,二凤皇帝有时候都怀疑他们在甩锅——拿出一堆做不到的要求,若是他身体不好,就好推说是他没做到大夫的嘱咐。
  尤其是那条少劳,他如何能做到呢?
  不过短短数十日内,处置谋反,废嫡长子的太子位,贬了嫡次子出京,立了嫡幼子为储君——这一番对国本的大改,哪怕是向来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的二凤皇帝,也不禁有些沉郁犹豫了。
  这两月来,除了要承受作为父亲的锥心之痛外,他还要强撑着料理政务,确实不适颇多。屡召尚药局开药,两位御奉也有些惶恐,也曾推出尚在京中的孙神医,禀奏皇帝请孙神医进宫请脉。
  二凤皇帝本不欲派人出去特意接孙思邈入宫。
  免得在此新立太子的时节,让朝臣们以为他身体有什么大不好,再起心思波澜。
  不想,倒是雉奴悄默声把孙神医请了来了。
  只看这孩子的贴心,皇帝都觉得自己好了一半。
  看看孙思邈举步入殿,步履不但扎实,甚至还有些壮年人行走的矫健之感,想想传说中孙神医的年纪——二凤皇帝是真的慕了。
  甚至破天荒问起孙思邈《千金方》中的炼丹一事,半戏言半好奇道:“难道世上真有不老仙丹吗?”
  孙思邈并不畏惧天颜,很诚恳对皇帝道:“若是陛下能舍了国事,如草民一般逍遥山野,习得静心吐纳强身之法,必能将养的比现在强许多。”说着指着自己的白发:“若真有不老之药,草民也不至于许多年前就须发皆白,面生皱纹。”
  二凤皇帝摇头而笑。
  逍遥山野?那他便不是李世民了。
  或许是年纪渐大的缘故,原本他从来很少怀缅旧事,这两年却总是难免回忆少时。
  据说他小时候,曾有一个拜谒高祖的书生,见了他就夸赞道是贵子,说他将来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他才有了这个名字。
  李世民。
  济世安民,终生所愿。
  他跟着父亲打下天下,虽是第二位皇帝,实也为开国之主。过去这些年,早先从于戎旅,征战天下,这十多年又治理国家、开疆扩土——也很自傲于此,他做到了很多帝王几世都做不到的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