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明宫小食光> 明宫小食光 第47节

明宫小食光 第47节

  这话哄得周太皇太后极为高兴:“不是我说,我们周家人,连同小辈全算上,都没有长得好看。”
  说了几句话,周太皇太后便有些不耐烦,纪旺与纪贵说得话她完全听不懂,人也生得不好看,看得她眼睛疼。
  周太皇太后便嘱咐万岁爷好生招待纪旺与纪贵,之后,便让大家下去歇着。
  朱祐樘欲带着纪旺与纪贵去西苑转一转,问张羡龄去不去。
  张羡龄笑着摇摇头:“我有些累了,先回坤宁宫去盯着膳房,看一看膳食备齐了不曾。万岁爷和两位舅舅好好说说话罢。”
  等回了坤宁宫,张羡龄就叹了一口气。
  方才周太皇太后玩笑似的那一番话,倒是勾起了她的担忧。都说外甥肖舅,可刚刚纪旺与纪贵同朱祐樘坐在一起时,张羡龄愣是没瞧出这对甥舅哪里有一点相似之处,硬要说有,可是共同点在于都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巴。
  除此之外,真没别的了。
  她越发疑心纪旺与纪贵的身份,他们当真是孝穆皇后纪氏的哥哥吗?
  倘若不是,这天底下难道还有敢冒认皇帝舅舅的人?未免也太胆大包天了罢?一旦被揭穿,那可是牵连妻儿族里的大罪,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
  可硬要说纪旺与纪贵是朱祐樘的舅舅,张羡龄却又觉得有些违心。
  她想着这件事,只觉得头疼,该怎么办呢?偏偏这两人是朱祐樘期盼已久的舅舅。她如今投鼠忌器,全然不知如何处理才好。
  朱祐樘素日虽无表示,但张羡龄这个枕边人安能不知他对亡母的一片思念之情?正在认亲的档口,要是她冲上去就揭穿纪旺与纪贵的真面目,便和往朱祐樘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这一下,倒真是豆腐落进灰尘里,拍也不是,打也不是。
  就连梅香送上来一盏温热的加了黄豆奶盖的奶茶,张羡龄都没什么心思细细品尝,一口气喝了小半盏,心里仍想着纪贵与纪旺的事。
  第61章
  到了用下午茶的时间, 小宫女将一碟牛奶糯米团送进殿来。是坤宁宫膳房按照张羡龄的吩咐所做的点心,白白软软,摊成一团, 裹上黄豆粉吃着味道正好。
  周姑姑在一旁侍立,瞧见中宫娘娘竟然连点心都懒得动几口, 便知道一定有什么事。等宫人下去了, 她上前轻声问候:“是点心不合胃口?老奴看娘娘情绪有些低落,不然要他们再拿些咸点进来。”
  “不是吃的事。”张羡龄摆摆手道。
  关于纪国舅的事,她方才想了一会儿,到底没想出个双全法来, 有心想听一听旁人的意见。周姑姑是自打张羡龄入宫就跟着她的, 一向亲厚, 张羡龄想来想, 还是简要的同她说了自己的担忧。
  周姑姑听了一句,下意识的看左右有没有人。
  正是才认皇亲的时候,若是从坤宁宫传出一两句闲话,那可就不好了。若是娘娘的怀疑是错的,那无论是纪国舅还是万岁爷,心里总会有些不快。倘若娘娘的猜测是真的,那也不是件讨好的事。周姑姑在宫里活了几十年,大半辈子过去,她见识过的人和事多了去了。有些人听见坏消息, 不怨始作俑者,反倒责怪告诉他不好消息的人,觉得那人要是不说,就能粉饰太平。
  万岁爷但凡有一点这样的情绪,如今年少情浓的时候倒好说, 日后倘若宫中新进了妃嫔,皇后也渐渐年华老去,说不定要翻旧账。
  可不敢拿这个赌。
  “娘娘等一等再说。”
  周姑姑走到外间,将宫人再驱散的远一些,这才继续让张羡龄说。
  听完了来龙去脉,周姑姑皱眉道:“这……当真如此,倒是件棘手事。”
  “我是想着,怎么会有人这般胆大呢。”张羡龄颇有些苦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若是真认了皇亲,那就是天下掉下来的富贵,要抢破头的。”周姑姑想得透彻一些,尤其孝穆皇后纪氏的故乡又是那等穷乡僻壤,谁不想跟皇帝沾亲带故?端看如今纪旺纪贵这模样,赏赐收到手软,就有不少眼红的人。
  周姑姑缓缓道:“这事,娘娘得提醒,却不能亲自沾手,依老奴看,不若私底下和司礼监掌印通个气,让他查一查。那司礼监掌印覃吉是个正派人,又是从小伴着万岁爷长大的,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覃吉与怀恩一样,都是宫里人公认的好太监,张羡龄低头思索了一番,觉得周姑姑这个提议很靠谱。
  覃吉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锦衣卫都要买他的面子,能动用的人手着实不少,尤其是涉及外朝之事,倒比她这个皇后还要方便行事一些。
  既然要去找覃吉,让宫女传话定然是不合适的。张羡龄便让周姑姑把文瑞康叫来。
  文瑞康这个坤宁宫管事牌子一向得闲,毕竟中宫娘娘喜欢用女官与宫女,他倒乐得自在,闲下来的时候就看看书,或者教一教小内侍识字。
  见周姑姑来传话,文瑞康还有些纳闷,往日娘娘寻他,多半是想让画师作画或者要做些什么新玩意儿,但那时来传话的多半是梅香和秋菊,这一次竟然劳动了周姑姑,倒让他始料未及。
  周姑姑一向嘴风紧,打听是绝对打听不出来什么的,文瑞康索性不问,只跟在她身后进殿,心里盘算着近来有什么事。
  如今宫里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纪皇亲入宫了,文瑞康猜测,大约与这有些关系。
  进了内殿,除了守在门口的周姑姑,殿内并无他人。
  中宫娘娘端坐在宝座上,一脸严肃:“有件事,需要你去同司礼监覃吉说一声。”
  文瑞康与覃吉平时联系不多,但作为坤宁宫管事牌子,他与覃吉总还是点头之交,一向客气。
  夜里,下了值,文瑞康连个徒弟也没带,自己打着灯笼,去覃吉的直房寻人。
  隆冬天气,走在宫墙下,风呼呼地吹,将灯笼里的烛火吹得晃来晃去。
  覃吉虽贵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其居住的直房布置得却很古朴,侍奉的小内侍见是坤宁宫掌事牌子过来,不由得有些惊讶。
  小内侍进屋通传,覃吉正在温酒,忙了一整日,难得有空闲的时间,他便点了两三个小菜,配着滚烫的热酒吃。
  “内相,坤宁宫掌事牌子文瑞康求见。”
  文瑞康?覃吉将才举起的筷子放下,有些疑惑,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这也是个守拙的人,无事应当不会登门。
  他原已换了家常衣裳,此时既然要见人,便要更衣。一旁的紫檀大衣架上,整整齐齐摆着官帽一顶、贴里道袍大袄一件,此外旁边的案桌上还摆放着笔袋、纸花,全是以防夜间忽然有事,可以即刻更衣出行的。这是内官们约定俗成闲暇时的准备,名曰“一把莲”。
  快速套上官帽,披上贴里道袍大袄,覃吉命人请文瑞康进来。
  直房里燃着碳火,暖帘一掀,文瑞康直觉暖意融融。
  他笑着同覃吉问了好,探身一看,见四方桌上还摆着酒和小菜,便道:“我这不速之客登门,实在打扰了,覃爷爷还在用酒饭罢?”
  “夜宵而已,你来得正好,我一个人吃酒,也怪冷清的,来陪我喝两杯。”
  覃吉笑着招呼小内侍再拿上来一双碗筷,自从怀恩去后,他多半时间都是一个人默默饮酒。今夜文瑞康来了,那一套官窑天青瓷酒碗才终于可以一起拿出来用了。
  二人坐定,各倒一杯暖酒,坐着烤火。
  覃吉知道文瑞康必定有事要说,便让小内侍尽数退下,才问:“你这回来,可有何事?”
  “不瞒覃爷爷,确有一事。”文瑞康道,“我近日读史书,瞧见宋朝时候柔福帝姬冒认皇亲故事,便有些疑惑,这么多人,如何认错了公主?我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向覃爷爷请教。”
  覃吉端着酒碗的手忽然凝在半空中,停了一会儿,他吃了一大口酒,才道:“这史书,是你看的,还是中宫娘娘看的?”
  “中宫娘娘一向好学。”
  覃吉将酒碗一放,碗磕在桌上,响了一声。
  他冷笑了一声,道:“明白了,我得查证一番,才敢解惑。”
  ***
  听了覃吉的回复,张羡龄稍稍放心,全心全意准备起过年来。
  离年关越来越近了,弘治元年的新年,格外隆重一些,还没到除夕,宫里已是一派喜气洋洋之感。
  除夕宫宴吃什么,命妇宗亲如何进宫领宴,元旦朝贺又如何准备……一桩桩一件件,全来问中宫娘娘的意思,张羡龄忙得焦头烂额,连腊肉都没时间晒了。
  她忙,朱祐樘也不可能清闲。事实上,作为皇帝,朱祐樘要操心的事远远要多,虽然同住一宫,但这几日张羡龄几乎瞧不见他的人影。因为早晨她醒来时,朱祐樘已经上朝去了,她歇息时,朱祐樘还在乾清宫处理政事,整一个拼命三郎的架势。
  等到除夕前一日,两人难得有了空闲。朱祐樘虽不必上朝去,但习惯使然,仍是早早的就醒来了。
  他这一向虽然忙,但心情倒还不错,是寻到了舅舅们,心里的那一块执念被补全的缘故。
  那日与舅舅们说话,虽语言不通,但他们的乡音,倒是勾起了朱祐樘对娘亲的怀念,她唱歌的时候,就是用得乡音。
  朱祐樘问纪旺与纪贵,家乡可有与藤、树有关的歌?纪旺便唱了几首,听到第二首的曲调,朱祐樘很有些激动,就是这个旋律,那时候娘亲唱的一定是这个歌。
  他便跟着两个舅舅学唱这首歌,一句一句的学,也学会唱了。
  笑笑还没醒,朱祐樘撑着一只手看着她,心里回想着藤缠树的曲调,想等一会儿唱给她听。
  可是等了一会儿,张羡龄仍是沉沉睡着。
  朱祐樘看了一眼天色,有些无奈,今日虽不用上朝,但要给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请安,还是要叫笑笑起来。
  张羡龄睡得迷迷糊糊,忽然听见一阵歌声,昏昏沉沉的,以为是穿越前设的闹铃。她睁开眼,瞧见睡帘,忽然反应过来,是朱祐樘在低声歌唱。
  他唱歌的声音很好听,张羡龄静静地听完,笑起来,两手使劲的鼓掌:“唱的真好听,这是什么歌呀?”
  “藤缠树。”朱祐樘道,“小时候娘亲教给我的,后来忘了,前一阵子又重新和舅舅学了一遍。”
  听了这话,张羡龄倒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她只是有些庆幸,幸亏覃吉在年前没将结果查出来。
  第62章
  弘治二年的春节, 倒是个暖春。
  明晃晃的日光照在大袄上,竟然有些热,张羡龄便没穿披风, 只是外罩了一件雪青色比甲, 已然是作春装打扮。
  鞭炮是从大年二十九就开始放了,每隔一个时辰, 必定噼里啪啦放一串。万岁爷走到哪一宫,后头也是满殿红色鞭炮纸。
  喜庆是喜庆, 吵也是真吵,张羡龄索性将冬日戴的暖耳翻出来,当作耳罩戴在头上, 以减轻些烦人的鞭炮声。但暖耳戴在耳朵上,捂着又热,幸亏梅香和秋菊连夜赶制出了一对耳塞,张羡龄方才清净了些。
  考虑到年幼的亲王与公主也许会被鞭炮声惊着, 张羡龄又命小宫女做了十来副耳塞,送到抚养亲王与公主的老娘娘宫中。
  等到正月十五,乾清宫前早就安设好了鳌山灯, 好大一座灯, 足足有乾清宫屋檐那么高, 自下往上用苍翠松柏层层堆垒, 绿叶构造的灯墙上挂着琳琅满目的各色彩灯,其上还有八仙与佛祖等神佛的塑像,气势恢宏, 纵使是白日所见,张羡龄也为这鳌山灯所吸引住。
  听说这样的鳌山灯除了乾清宫广场的这一座外,宫门前也会有一两座, 以供百姓赏玩。
  至正月十五,张羡龄与朱祐樘往清宁宫去,给周太皇太后行礼。
  今夜是家宴,清宁宫前殿摆了好几桌酒席,地上铺着大红百花图毡毯,依次列着各色食案,也有紫檀雕花的,也有剔红刻福字的,看着就是新春富贵。
  周太皇太后辈分最高,又是在她宫里,自然坐主席。朱祐樘坐在左侧首席,右侧首席乃是王太后,接着才是张羡龄。
  众人入席,互道了祝福,便添酒开宴。
  为了给周太皇太后解闷,清宁宫殿前的月台上搭了一个戏台,此时殿门齐开,灯火辉煌,坐在殿内正好可以瞧见戏台。
  张羡龄倒很有些好奇,今夜会唱什么戏呢?这个时候,京剧都没出现了,也许会唱昆曲?可赫赫有名的戏曲家汤显祖这时候似乎还没出生,想来像《牡丹亭》、《南柯记》等经典曲目也未问世。
  一旁的王太后见张羡龄频频盯着戏台,便笑道:“今夜应该有内侍阿丑演的传奇,他演戏一向好玩的。”
  传奇么?张羡龄听着这名字有些陌生,似乎是比昆曲更古老的曲艺,便决心好好看一看,不忙着吃点心。
  乐声响起,一个中年内侍踏着鼓点走上戏台,正是钟鼓司佥书阿丑。
  他大摇大摆走上台,步伐怪模怪样的,手里还握着一执板,还没开口说话,已经逗得不少老娘娘嘴角上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