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炮火1906> 第七十三章 瑷珲除暴(7)

第七十三章 瑷珲除暴(7)

  查那图见李安生如此手段,连古辛都大大地吃了个亏,心下已是灰了几分,自家的事情恐怕没这么容易就化解过去。
  灰头土脸的丧气回去,只等巴义鲁到了再想办法。
  经此一事,瑷珲城民众无不对李安生推崇备至,发自内心的拥戴,许多人不顾俄军的阻拦前来送粮送物,甚至有人拆了自家的房屋,将材料运来给副都统衙门添砖加瓦。
  衙门之内,众人早就笑岔了气,今日将叶先林气到吐血,委实有当年诸葛孔明骂死王朗的风采。
  王伏白哈哈大笑,指着李安生说道:“只怕过得两月,京城之中除了李二愣这浑名,还有人要传李毒舌之大名。那狗汉奸我看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解气是解气,只是笑得我肚子疼。”
  窦固与奚文山此次倒是领教了李安生的又一项才能,其实刚才恶言毒语的背后,全是李安生心思缜密前后呼应,思路灵动之极,佩服之余暗暗发笑。
  李安生倒是一不小心留给了对方如此神秘莫测的印象,事实上,穿越前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在网上各个论坛灌水,这骂人的话没少受熏陶,骂得叶先林吐血只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
  他可不在意自己什么浑名又被人流传,万事只要自己顺了自己的意就行,今日那个狗汉奸就是个贱骨头,不骂他还真不爽。
  可怜叶先林一路被人抬着走,迷迷糊糊中一路被人戳脊梁骨喝骂,“汉奸”。“杂种”等词不住的涌进耳朵,只觉得气血直往上冲,让他脑仁胀痛嗡嗡的响,仿佛整个脑袋都不属于自己似的,脑子里来来去去的都是李安生那些恶毒的挖苦与喝骂,身子像给冰水浸透一样,渐渐的麻木起来,脸上的肉也木木的,想起懂事以来的无数经历,嗡的一声,脑子里一沉一黑,人昏死过去。
  “中风了,中风了,叶先生中风了。”狗腿子翻译惊呼了起来,声音中满是惶恐。
  今日这么一闹,许多人都像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查那图拜见了古辛,见古辛也是皱着眉头,脸色阴沉,说起大儿子给李安生抓捕的事情,古辛也无心替他出头,只能心里如西北风吹似的一样寒冷,瑟瑟发抖的退了回来。
  巴义鲁赶到之后,两人商议来商议去,总是不得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李安生是什么章程。
  “他要是存心办我们,少不得不能容他,你我这些年做的事情,心知肚明,他能放过我们?今日之态度,便是要将瑷珲城的俄军赶出去,拿我等作筏子,乃是行的杀鸡儆猴勾当。我们的地位,凭他也不敢动我们,只是要防他玩阴的。”
  查那图不住的劝说着巴义鲁,硬下心肠来对付李安生,此时他们的境遇很危险,要是李安生打算咬住他们不肯松口,少不得要掉层皮,这二愣子心狠手辣啊,连毛子兵都敢杀。
  巴义鲁却迟迟不吭声,胖大的身子压在太师椅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并不是他畏惧了李安生,也不是李安生只对查家动手而欲置身事外,他与查那图一荣俱荣,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只是他素来比查那图多个心眼,心想是否能另辟蹊径,迂回侧击。
  与李二愣这样的亡命之徒对着干,不是白吃亏么,这种愣头青当官长不了,还是先观望再说。
  李安生倒是不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亡命之徒,浑不将头上的顶戴不当回事的二百五。
  此时他忙着与梁文达以及梁文通的妻舅解冷交流经商之事,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出身于江苏的梁家曾经走南闯北,是真正见过世面的,梁文达当年南下经商,在海上救了解氏全家,博得了美人儿解文娉的钟情,两家便结了亲家。解家乃是东闽人氏,长于海上营生,于是两家便一同下过南洋,在南洋也有过基业。
  梁文达与解文娉打算北边来见见世面,他人又聪明,很快就学得一口熟练俄语,做起了中俄边境贸易,两三年便有富裕家资,谁料想飞来横祸,恩爱夫妻如今只能在黄泉下缠绵悱恻,真真叫人伤心。
  梁文达与解冷正好北上探亲,谁曾想却是平空一声炸雷,接连两大噩耗,与梁文通夫妇阴阳永隔。
  被逼得山穷水尽的两人差点就要一路讨饭回南方,打算回去找一帮海上讨生活的强盗弟兄回来报仇,谁曾想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李安生这救星。
  两人见过大世面,也知道伤心无益,只盼着李安生能够秉公办案,替他们报仇雪恨,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解家虽说算不上闽粤说得出的豪富之家,但解梁两家资产也颇为丰厚,才能支撑梁文达在瑷珲的大手笔,早先陈中亮做粮食生意还是梁文达帮衬的,说起来双方也有一番情分。
  梁解两家立足闽粤,做海上生意,又能在南洋有多处产业,实为不易。
  李安生看梁文达稳重大方又通达开明,是个掌舵的好手,而解冷则是个洒脱性子交游广阔,故而两人合璧能够无往不利。
  梁文通自从妻子被抢之后便立即拍电报回广州,身在南洋的梁文达与解冷立即放下了手头所有的事务,日夜赶路前来解救,谁曾想查那图得了俄人之助,反而将两人带来的义士击溃,两人也被通缉。
  九死一生之下,仍然想着为兄嫂(姐姐姐夫)报仇,全然不顾南边的生意,可见两人乃是最重情义之人,怪不得梁解两家能够和睦经营,而不生出萧墙之祸。
  李安生倒是生出心思拉拢两人,以后也能涉足到与南洋有关的贸易上来,南洋适合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橡胶、烟叶、糖、椰乾、胡椒、奎宁、肉豆蔻、木棉等,印尼在这个时代更是被称为香料群岛,
  这个时代,能够迅速发家致富的,有橡胶、奎宁与棕榈油,以及各种香料,哦,当然还有糖跟烟叶。
  南洋到处都是发财的机会,只要有原始资本以及保卫财产的强悍实力,远远比窝在黑龙江这个天寒地冻的偏远之地要容易发展的多,凭借李安生在农业上的资本,完全可以带着林虎等人到南洋打出一番天地,只是,那里毕竟是列强的殖民地,受到的限制太多,也容易树大招风,更何况,黑龙江甚至东北的危机激起了他的爱国心。
  他不是圣人,没有特别高尚的情操,但是后世看过闯关东电视剧的他深深的清除,这片土地如果能够用后世农业技术去改造,能够养活多少人,救活多少人,功德无量啊。
  只有让这片土地能够加速吸引人才,凭借人口基数,日俄两国图谋瓜分东北的难度就要成倍的上升。
  李安生目前实施的模式是很恰当的,但是有一项致命缺陷,那就是资本。
  没有资本,东北的工业与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就不能跟上高速发展的农业的步伐,亩产量可以尽可能的开发潜力,可是耕地开垦数量,却是与人力资源与农业机械化直接挂钩。
  东北土地广袤,一个成年劳力开垦并种植十余亩土地已经是极限,只有组成集体农庄,实行农业机械化,才是根本的出路。
  可这个时代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东北的农业发展到一定瓶颈,就要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即便有粮豆狂潮,即便有农产品加工产业收敛暴利,仍然满足不了迅速扩张带来的资本需求。
  而南洋则是块宝地,许多产业都能迅速生成资本,橡胶暂且不论,先种甘蔗、香料与烟叶积累资本过度,然后便是大规模的奎宁与棕榈油,从开始就不断的用利润增加种植橡胶,如此几年功夫就能发家。
  (这里怕有些读者看的模糊,普及一下百科知识,勿怪。橡胶这种战略品就不用多说了,香料委实是这个时代的暴利,因为大部分都被英国、荷兰等国垄断,几个列强国家甚至强逼着南洋殖民地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不顾殖民地一贫如洗,要不是南洋土地肥沃容易丰收,又能够不劳而获,早就饿蜉遍地了。另外,奎宁作为这个时代唯一的疟疾高效药品,也是殖民者强迫种植的头等作物。这个时代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当然后世仍然如此,具体原因就不说了,从这点看就能知道奎宁也就是金鸡纳霜的巨大价值。蔗糖,这个时代90%以上的糖都是蔗糖,甜菜糖当然也是蔗糖的一部分,这里要说的是甘蔗糖,这个时代甘蔗糖占了糖产量的7成还不止,南洋等地靠着糖发家致富的洋人与华人不计其数,比如爪哇糖王黄仲涵,现在的身家就已经有四百多亿美元,在英国上层社会都是吃得开的人物。烟叶作为香烟的原材料,这里头的利润就不用说了。棕榈油则同样是暴利产品,中国目前主要靠民间的花生油坊与大豆油坊供应食用油,而朝廷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棕榈油,因为棕榈油有价格上的优势,每亩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四到五倍,比大豆高出八到九倍。更何况,棕榈油还是欧洲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原材料,尤其是食品与化工行业。)
  虽说梁文达与解冷两人还不能完全信任,但总要冒险试一试,哪怕看错了人资本与技术被对方吞了,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转了这个念头,他开始不动声色的仔细揣摩对方,想要深入了解两人的秉性。
  相谈甚是投契,梁文达也是心中暗自纳罕,他见多识广,见惯了那些贪腐无能的官僚,只会一味的欺压百姓,而不知道救国图强,李安生不仅敢于直面俄人的枪口,还锐意进取,不怕权贵与沙俄如此强大的势力,勇气胆略可见一斑,智谋眼光也毫不逊色。
  两家之所以在南洋大量置办产业,也是因为国内的种种丑恶现象让他们失望透顶,再加上经常接触西方思想,让他们也颇为开明,对李安生这样的开明官员尤其敏感。
  一问之下,才知道李安生竟然是归国美侨,不禁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李安生面皮已经足够厚,能够一遍又一遍的复述“归国美侨”之类骗人的鬼话,而脸不改色心不跳,甚至潜意识自我暗示,老子我就是海归,老子我就是美国军校毕业的。
  于是三位归国华侨言谈更欢,晚上摆开宴席,狠狠的喝了一通。
  几杯酒下去之后,三位归国华侨的感情又上升到为酒友。
  李安生这个喝小勺酒便要上头上面的酒场老鸟当然是灌人酒地一把好手,小时候没事干去村上的酒坊玩耍,就能够喝上半斤烧酒当凉水的猛人啊,长大后更是了得,一斤半的二锅头楞是没能喝倒他。
  “这酒味道纯正,我却从未听说黑龙江有这等好酒啊。”
  李安生见对方发问,嘿嘿一笑,这不是他故意的嘛,“这酒乃是我们自酿的,今年粮食大丰收,除了高粱酒,最多的便是老白干跟二锅头。”
  这烧酒因使用粮食不同而分成许多种,但黑龙江这样的地方,还是烈性酒比较有市场。
  这酒只是酿着玩的,积累些经验罢了,等明年粮食大丰收了,正在安装机器的酿酒厂就能进行扩张。
  李安生将今年丰收的成绩介绍了一下,又着重推销了一番自己的农业技术,将两位听的一愣一愣的。
  自然也要往南洋那边的物产与种植那边靠,只是眼下还不是时机,只能点到为止。
  梁文达也有意问起这边粮食丰收情况,不为别的,只是不想扯到即将审理的案子上头,以免引起李安生的反感,眼下这位官员肯陪他们两个原告喝酒聊天,就已经相当的不易。
  殊不知,梁文达的这些心思李安生也能体会,倒是对他高看了几分。
  [bookid=1361797,bookname=《龙起苍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