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梦回大明春> 第679章 675【绍丰出海潮】

第679章 675【绍丰出海潮】

  “噢,上帝!”
  一群欧洲人站在甲板上,齐刷刷发出一声惊叹。
  六十多米高的海宁塔,还建在赭山之巅,与海面的垂直高度足有三百多米。众人站在甲板上眺望,就像看到夜空中的星辰,正在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此时,大明使节团队,只剩一条封舟和十多艘海船,其余船只则回到各自所属的水师驻地。
  船队渐渐驶入港口,海宁县南部沿岸,密密麻麻全是大小海船,王崇乘坐的封舟因为体型太大,竟找不到合适的泊位来靠岸。
  在亮明身份之后,市舶司官员火速赶来,指挥商船赶紧给封舟腾位子。
  阿方索双目圆瞪,震惊道:“这……这就是中国的海港吗?我以为广州港已经很繁华了,没想到杭州港更让人难以置信。”
  亨利王子笑道:“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仅这里停泊的海船,就比整个欧洲的海船还多。”
  阿方索居然忘了跟亨利抬杠,自言自语道:“是啊,不可战胜,西班牙绝对不能跟中国开战。”
  如今,大明有四大港口,分别是杭州、广州、天津和福州。
  杭州港依托江南的丝绸、茶叶、棉布、纸张等商品,成为大明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港。
  广州港依托岭南和江西的茶叶、瓷器等商品,成为大明的第二大港口。这里出口的瓷器最多,同时还搞军火走私,佛山镇有多家非法兵工厂,海商和海盗甚至可以在广州买到新式火炮。
  天津港则主要依靠纺织工业,向朝鲜、日本大量出口棉布。同时,北直隶需要的商品,也常走海运在天津卸货,每年有大量黄金、白银、铜锭从天津运往北京。
  福州港的贸易对象,主要是琉球、吕宋、香料群岛和日本岛津氏,殷州回航的商船也在福州登陆。
  除了这四大港之外,次一级的港口还有很多,宁波、泉州、漳州、潮州、登州、莱州、旅顺、海州等等。对了,还有交趾的永安、清化、顺化、占城、华英等等,其中占城的来往船只数量仅次于四大港。
  折腾半宿,市舶司终于给封舟腾出泊位。
  次日清晨,官员、船员和欧洲留学生们,欢天地喜的登陆消遣去了。
  “我喜欢这里,跟广州一样繁华。”亨利王子一路微笑,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码头看到啥都感觉稀奇。
  凯瑟琳说道:“中国人太多了,杭州码头的人数,可能抵得上整个佛罗伦萨。”
  亨利王子疑惑道:“这里没有黑死病吗?”
  凯瑟琳说:“或许,中国医生可以治疗黑死病。”
  即便钱塘水道大力整治过,但入海口还是日渐淤积泥沙,经常造成海船意外搁浅。
  为了防止搁浅现象的发生,如今杭州的海港泊位,几乎全部移到海宁县境内。王渊建造的旧港,当然也在使用,但仅停泊河运船只。
  即各地商品,走运河、钱塘江或陆路,运到旧港进行仓库储存。再通过码头搬运工,运到海宁县新港装船出海。海宁知县因此变得抢手,没有人脉关系或者政绩突出,根本别想被派到海宁当县太爷。
  王崇带着随从来到一家码头饭馆,准备改善一下伙食,却听几个商贾在议论。
  “听说了吗?上海县也要开埠了!”
  “真的?若上海开埠,南直隶的货物,岂不是直接就从上海出海,杭州这边今后可得惨淡了!”
  “何止南直隶,就连浙江的湖州府,货物也肯定走上海出去。还有四川、湖广的货物,沿长江而下直接去上海,哪还会辛辛苦苦跑杭州?”
  “这消息准吗?杭州港可是王相的政绩,上海县一旦开埠,不是在打王相的脸?”
  “王相是在乎功绩的人?”
  “也对啊,咱们可得早做准备。”
  “……”
  听到这段话,王崇先是愕然,随即又微笑摇头。
  上海县开埠,已经讨论十年之久,如今看来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阻止上海开埠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上海县一旦挂牌做生意,至少得抢走杭州一半的货源,而杭州港又是王渊的重要功绩之一;第二,王渊主政下的内阁和六部,充斥着大量的浙江人,这些人当然要阻止上海开埠。
  夏言等南直隶官员,联合四川、湖广、江西、浙江湖州府的官员,不断上疏请求朝廷在上海建设港口。同样是利益使然,只要上海开埠,这些地方的货物出海,将极大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江西瓷器也不用翻山越岭走广东了。
  于是乎,广东籍官员也站出来反对,联合浙江籍官员共同反对“上海开埠”奏疏。
  王渊为了顺利进行改革,尽量缓和改革派内部的矛盾,导致上海县迟迟不能开海。现在则没必要压制了,一是改革已经走上正轨,二是上海已经变成江南地区最大的走私基地!
  明代上海县的治所,大概在后世上海市区的十六铺。
  那地方跟杭州一样,各种围湖造田、围江造田、建塘夺地,导致泥沙淤泥严重,江河数次改道,不断形成新的陆地——上海浦东机场,此时也属于海面,机场以南的区域大部分是海。
  不过在朱棣时期,治水造成江浦合流,黄浦江已经成为优良航道,上海在弘治年间就日渐繁华起来。
  在王渊的主导之下,内阁已经做出决定:
  第一,上海县准许开埠,在宝山一代建设海港。
  第二,撤销大明所有沿海卫所,全体军户就地转为民户。沿海卫所说白了,就是用来防止海盗和倭寇的,早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用以守卫盐场的卫所,这次没有被王渊裁撤掉。
  王崇坐着封舟离开杭州之时,内阁政令终于送达此地,浙江都指挥使气得想要骂娘。
  只因浙江是倭寇、海盗的重灾区,百余年来设置了大量沿海卫所。朝廷一纸文书下来,浙江直接裁撤二十八个千户所,不知让浙江都指挥使损失了多少油水。
  至于被裁撤掉的世袭武官,朝廷直接花银子买断官身。
  有不服的?
  呵呵,江南承平日久,武官都是窝囊废,他们敢像边镇那样闹兵变?真有个别猛人,也无法兴奋作浪,因为王渊还留有余地,这些猛人可以去参加武举啊。
  顺便一提,山东的登州卫也被裁撤了。
  年仅八岁的戚继光,不用再受制于军户之身。他从小就学四书五经,父亲被买断武职官身之后,正在鼓励儿子们考科举当文官,戚大帅指不定能当封疆大吏呢。
  杭州。
  大量被转为民户的贫寒旧军户,拖家带口来到海宁港,想要移民去南洋闯荡。
  他们的田产早就被军官侵占,就算王渊不裁撤卫所,每年也有大量军户逃亡。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能去当水手,或者跑去南洋赚钱糊口。现在没了军籍制约,瞬间全家出动,终于不用困在老家等死了!
  这个现象,不止出现在杭州,整个沿海地区都普遍发生。
  沿海军户根本无地可种,以前给军官当农奴,领取口粮艰难度日。转为民户之后,他们连口粮都没有了,要么做佃户种地,要么进城去打工,而闯南洋则成为优先选择。
  这些沿海军户,可不是消息闭塞的内陆百姓,每年都听说谁谁谁在海外发财。
  王策、王芳、天竺棉会、各路海商、殷州殖民头子们,瞬间闻风而动,派遣海船前去招募移民。
  殷州开价最优渥,普通移民,每人分配一百亩土地,识文断字者分配三百亩土地,反正只要去了殷州就是地主。当然,得自己开荒耕种,十年之内都不用上税。
  南洋开价最垃圾,有些甚至只招工人,但因为离得比较近,去南洋的移民反而更多。
  王策在吕宋的开价,是每人三十亩地,政府免费发给种子,免费租借耕牛,移民们只需卖力开荒即可。
  这股沿海移民潮,在各地引起巨大轰动,连带着普通农民也跃跃欲试。特别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省份,因为一条鞭法的实施,地主把赋税转嫁到佃户头上,导致佃户的日子更加艰辛。
  现在,佃户被移民军户搞得心动,也纷纷跑去报名出海。
  沿海地区,竟出现佃户荒,地主突然发现召不齐佃农。特别是靠近大海港的地区,本就有大量失地农民,跑去城里或码头做工,现在又突然出现移民潮,更加造成佃户的奇缺。
  无奈之下,地主只能降低田租,至少得恢复到一条鞭法之前的水平。
  同时,地主豪绅们联合起来,向各地父母官们施压。地方官员只得上疏朝廷,请求禁止农民出海,否则沿海之地无人耕种。
  朝廷中枢,响应此事的还真多,就连毛纪都对王渊说:“农耕乃国本,沿海农户皆蹈海逐利,长此以往,抛荒日甚,恐国家粮食不济,各地粮荒四起也。”
  王渊笑道:“若非豪绅盘剥过重,怎会有人远离故土,去那海外蛮夷之地讨生活?”
  据后世史料统计,绍丰七年、八年、九年这三年间,至少有50多万沿海百姓移民。大部分去了南洋,少部分去了印度,更少部分去了殷州,史称“绍丰出海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