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梦回大明春> 第326章 324【无极斩】

第326章 324【无极斩】

  私收番邦子弟为徒,严格来说是不被允许的,但到了明代中期都无所谓。
  朱元璋当年还定下规矩,不准官员私下结交番邦使者。王阳明照样跟了庵和尚交朋友,而且还写文章送别,也没见谁拿这个说事儿。
  但是,王渊性格“谨慎”,就像他不收那三千两拜师礼一样。
  除了大内义隆,还有凤冈桂阳等人,这些前来拜师的日本学生,王渊准备把他们送去国子监读书。愿不愿意去是一回事儿,在国子监挂个名即可,这个得让大内氏补一封外交文书,并且必须以日本国王的名义。
  明代不仅招收外国留学生,而且还允许留学生参加科举并做官。
  洪武三年,就有四个高丽(还不叫朝鲜)学生,被准许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洪武四年会试,高丽学生金涛考中三榜进士,授官县丞——那个时候的进士,很少直接授与知县职务。金涛没有留在大明当官,而是选择回国,后来做了高丽宰相。
  至于日本留学生,是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招收的,国子监还专门给他们修建宿舍。
  最受优待的是琉球国,当时琉球还没有统一,有中山、南山、北山三王并存。中山王和南山王,同时获得朱元璋认可,各自派学生到大明留学。
  不过嘛,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留学生越来越少,因为入学条件更加严格。便是亲儿子朝鲜,派留学生也被皇帝婉拒,渐渐的各国就懒得申请了,否则肯定会出现不少外籍官员。
  顺便一提,交趾籍文官和太监很多,便是交趾变为属国安南,这些人都还留在中国当官。
  ……
  宗设谦道屈身而行,呈上一方刀匣:“此名物为守备大人所献。”
  为了方便王渊取刀,木匣已经被打开一部分。
  王渊握住刀鞘抄出来,缓缓将太刀拔出。只见刀刃闪耀着黑亮如鲶鱼的斑纹,看起来古怪而又拉风,似乎确实非同凡响。
  这把刀的铭文很简单,只有“备中青江贞次”六个字,且一反常态没刻在刀茎处,而是刻在刀身的“里”处。
  王渊指着那六个字问:“这是什么意思?”
  宗设谦道解释说:“此刀为备中国青江刀工贞次所铸之名物。”
  “原来如此。”王渊算是听明白了,跟菜刀刻“张小泉”一个道理,只不过这位工匠还顺便刻了生产地址。
  宗设谦道怕王渊不明白妙处,又解释说:“贞次乃百余年前,日本最著名的铸刀宗师之一。日本任何一位大名,得到贞次铸造的刀剑,都会将其奉为传家之宝。”
  王渊突然生出恶趣味,问道:“这把刀就没个名字吗?蜻蜓切、童子斩什么的。”
  宗设谦道说:“总督大人可自命名。”
  王渊想了想,说道:“那就让工匠刻上‘物理无极,吾心无尽’八个字,刀名‘无极’或‘无尽’都可以。”
  一代名刀,无极之刃,就此诞生!(注:此刀又名无极斩、无尽斩、无尽之刃、物理宝具。)
  此刀刀身长五尺(日尺),约一米四五左右,仅刀身就比许多日本武将更高,甚至比王渊的龙雀刀都要长一大截。
  王渊抡刀挥舞两下,问道:“这刀是用于马战的?”
  宗设谦道解释说:“总督大人,这是野太刀,主要用于马战。”
  大内氏之所以将这把名刀送给王渊,一来此时日本以步战为主,二来这刀太长没人使得惯,不送人只能放在家里做观赏物。
  大内义隆突然叽里呱啦几句,宗设谦道翻译说:“小孩子不懂礼数,希望能见识总督大人的武艺。”
  “可以。”
  王渊笑了笑,挥刀横斩,一道刀光从大内义隆头顶划过。
  大内义隆吓得背心冒汗,王渊收刀了他才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头皮似乎被割掉。他伸手一摸,没有流血,仅被刀尖贴着头皮割落一撮头发。
  日本武家男儿,要不要头发无所谓。反正长大以后多打几年仗,头皮毛囊也会被头盔磨坏,一个个不是秃子就是地中海。
  大内义隆震撼无比,惊艳于王渊的刀法,跪地磕头说:“请老师授我武艺!”
  听宗设谦道翻译之后,王渊笑道:“把汉话学好再说。”
  这把野太刀王渊颇为喜欢,可惜实际用途不大。
  步战时都不好拔刀出鞘,太他妈长了,拔刀时必须先退刀鞘。
  马战就更不实用,只能对付不穿铁甲的敌人,并且极不利于骑兵对冲——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该是用来骑马砍杀不穿铁甲的步兵,或者在战场上与敌将进行单挑(爆发威力巨大,但不适合久战)。
  王渊把野太刀插回鞘中,放在供案上说:“又是送银子,又是送宝刀,还把长子送来拜师。直说吧,大内氏到底想求我做什么?”
  宗设谦道屈身回答:“斗胆请总督大人,不要再把海引文书交给日本其他藩主。”
  王渊顿时就笑了:“大内氏想独占贸易?”
  宗设谦道说:“整个日本,只有大内氏拥有新勘合文书,理应大内氏独占中日贸易。”
  勘合文书是发给日本国王的,以前大内氏和细川氏都有。但刘瑾倒台之后,文官集团颁发新文书,并宣布旧版文书作废,大内氏由此垄断中日官方贸易。
  王渊大马金刀坐下:“别说日本大名,就是日本商贾,只要给足了银子,都能获得海引文书。大内氏若想独占贸易,那就多造一些船,把别家船队杀得不敢出海就行了。”
  “这……”宗设谦道瞬间语塞。
  大内氏的海船真不多,而且性能堪忧,打起海战来只能靠数量去堆。
  如今日本共有四种船型,归根结底是一种船型发展而来,那种初始船型大家可以参考“舢板”。
  把舢板弄大一些,便是日本的“小早船”。
  再弄大弄高一些,加许多桨和小帆上去,便是日本的“关船”。
  再弄得更大更高,加更多船桨、更大的风帆,便是日本的“安宅船”,可用于近海航行和朝日贸易。
  继续弄得更高更大,弄更多桨更大帆,在船底船身添加木料,使其能够经受大浪,便是中日贸易所用的“遣明船”。这玩意儿连龙骨都没有!
  日本此时的造船技术,大概跟中国唐朝差不多,船型跟中国南北朝非常类似。
  “遣明船”跑中日贸易已经是极限,还敢在海上跟别家船只打仗?若换成近海和内海战斗,大内氏的水军也不占忧啊,一旦激起众怒,海盗和海贼们联合起来,能把大内氏打得片帆不敢出海。
  宗设谦道跪地磕头:“大内氏一心支持总督大人,请总督大人给一些便利。”
  王渊好歹收了别人的儿子做徒弟,又收下一把宝刀,认真考虑之后说:“这样吧。大内氏的海引文书,贸易船只没有数量限制。别家的海引文书,最多只能五条船,想要更多就得加银子。”
  这也算一个优势。
  宗设谦道颇为高兴,再次磕头道:“谢总督大人开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