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启复汉> 第285章 卖报老人

第285章 卖报老人

  “建议倒是没有,只是有个疑问,你这期报纸有大量的新法、旧法宣传内容充实。既然叫旬报,想必是一旬一期,那今后的报纸用什么内容?”刘信宝对罗高问道。
  这期报纸七八成都是关于法律的,十件典型的违法案例也是法部提供的内容,确实有些单一。
  “盟主的意思是组织一批新闻收集人,前往各地收集新闻,然后再加上一些赵国、金国、西夏等境外的重要新闻事件,想必足以充实一期报纸的内容。”罗高回道。
  “哦,是这样啊。那我回去之后在军情司安排几个人专门收集整理一些我们兴汉盟、金国、赵国的战事情报交给你,你自己筛选一下,可以选择性的刊登上去。”刘信宝说道。
  “这个想法很好,我回头给徐忠也交代一下,有你们两个部门配合,想必罗高就再也不会缺乏新闻素材了。”刘信启赞道。
  “应该的,都是为了兴汉盟。”刘信宝嘴上谦虚道。
  “你还有什么困难一起说出来吧?”刘信启对罗高再次问道。
  “还有一个,按照您之前的规划,《百姓旬报》是要在登莱两州八县同步发行,但是要将定版的报纸印好,运送到距离蓬莱较远的县,估计蓬莱这边的下一期都出来了。”罗高道。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报纸的即时性也非常重要,本来旬报里的新闻都已经有一旬的延期了,再加上报纸在路上运送的时间,估计等即墨县的百姓将报纸拿到手里时,报纸上面的内容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
  刘信启将刘信宝手里的报纸接了回来,然后折叠后卷成一个卷,在手里掂了掂。
  【超过一两重了。】
  刘信启在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将宣传部的印刷厂分设在八县之中,然后使用仅金雕传递定版内容,在各县印刷,就能最大化的确保即时性了。”刘信启说道。
  之前已经确定了每期《百姓旬报》是逢九发布,也就是说每月的九日、十九日和二十九日发布新一期的《百姓旬报》
  这也是罗高在二十八日将初步定版的《百姓旬报》稿拿过来给刘信启审核的原因。
  “今后在每月逢七之前将《百姓旬报》定版,然后使用金雕将定版的报纸传递给其他七县,让他们有一天的时间排版印刷,这样就能做到八县同时逢九发布新一期的《百姓旬报》了。”
  拿最远的即墨县来说,距离蓬莱直线距离有三百六十里,以金币的速度只需要最多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到达,就算是普通附卡的金雕也差不了多少,这个传递时间相对于这个时代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金雕可以携带一两重的报纸飞到即墨?”罗高有些不敢相信,他是宣传部的,还没有使用过金雕,不知道金雕的能力。
  “带十份都没问题。”刘信启笑呵呵的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罗高惊讶道:“真是神奇啊。”
  “到时候你见一见那些猛禽就知道了,传递一些小物件还是很轻松的,不像之前的信鸽,只能传递一卷小纸条。”
  ……
  “卖报啦!卖报啦!”
  “百姓旬报,头版刊登基本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百姓旬报,军人家属获兴汉盟特别保护,军人地位提升,前古未有!”
  …
  十一月二十九日,蓬莱县城的大街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走街串巷的兜卖百姓旬报,一份报纸售价一斤粮票,卖报老人可以得二两。
  至于为什么不是报童,兴汉盟施行的义务教育制,意思就是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兴汉盟有设校兴学以使百姓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
  谁敢让小孩子上街卖报,相关人员必将会吃不了兜着走。
  “大爷,给我一份。”
  街边一个茶馆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对街上卖报的老人说道。
  看这年青人,只有二十来岁,看起来风尘仆仆的,大冷天的,茶馆里只有三四个人。
  “给,一份一斤粮票。”
  “给钱行吗?”年轻书生问道,结合他那风尘仆仆的模样,应该是个外地人。
  “可以,五个铜币。”
  年青人从旁边里的褡裢里数出五个铜币递给老人,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报纸。
  “年青人,你若是打算在这里长待,最好去粮店兑换一些粮票,蓬莱用粮票比铜币更方便。”
  “谢谢大爷。”
  年青人感谢一句后,开始看手里的报纸。
  报纸捏在手里很是粗糙,摩擦报纸上的字迹,微量的油墨竟然粘到了手指上,手指变了有些微黑,看来纸张和油墨的材料都非常的廉价。
  再看报纸上的内容,字体竖版排列,工整清晰,看来在雕版上下功夫了。只是内容你竟然有符号断句,显得很没有‘内涵’,一看就不是针对读书人发行的报纸。
  “比南边的小报内容多多了。”年青人自言自语道,手里的报纸总共四大张,折叠起来总共十六个版面。
  “兴汉盟基本法?”
  看了几行之后,年青人不自觉得看的入迷起来。
  “这兴汉盟的盟主竟然不是一言九鼎的,需要在常务理事会得到两个人支持才可以执行自己的命令。”年青人惊惊奇的自言自语道:“这才是真正的是‘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啊!”
  …
  “快!快!快!茶馆老板请了人读报,我们快进去占个座。”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阵喧哗声,之前还有些空档的茶馆不一会儿就坐满了人,还有人竟然愿意站着都要进来“喝杯茶”。
  待这茶馆再也挤不进来人时,从茶馆后面走出来一个穿着棉衣的中间人,走上茶馆里面的一个台子,手中折扇一展,人后口中说道:“诸位乡亲,今天我们不讲演义,我为大家来读报!”
  “好!”
  下面的百姓大声应道。
  年青人看到这难得一见的一幕,终于算是认识到兴汉盟有多得民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