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越古回今> 第279章 考成法的利与弊

第279章 考成法的利与弊

  张居正首创的考成法,很快得到了小皇上的批朱。
  毫无疑问,当然是全力支持。
  虽然考成法是张居正的首创,可他为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响应,在请行奏疏中却反复强调,那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对祖制的继承,源自于《大明会典》。
  张居正再次强调“遵从祖制”。
  考成法的具体规则,其实类似于pbc考核制度。
  各部门为每一位官员制作pbc,然后六部和都察院严格督促各部门对照pbc逐月进行检查,完成一件,核销一件。每隔半年,再正式考核一次,由质检部门六科监督执行,并上报考核结果。
  考核一次不合格,会罚俸降薪;
  考核两次不合格,要降级处分;
  若是三次不合格,那对不起,末尾淘汰,你可以下岗了。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与仕途说拜拜。
  就是这么一项制度。
  毫不夸张地说,考成法是对官员考核制度的发展和细化,代表着大明王朝官员考核管理的最高水准。
  考成,顾名思义,考核成绩。
  既然是考核成绩,自然要问,绩效指标kpi是什么?
  张居正着重强调两点:第一,税收征收率。这是经济方面的,因为国库一直很缺钱,为了创收;
  第二,盗贼抓获率。这是治安方面的,为了维稳,因为明朝中后期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可小打小闹的反抗比比皆是。在张居正心目中,稳定是一切改革的前提。
  那税收征收率和盗贼抓获率,多少才算合格呢?
  百分之九十。
  这个很吓人。就像考试,一百分的卷子要你考九十分。这样一来,谁还敢偷懒不努力?
  考成法这项改革,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几句话就说完了,却相当的刚烈和粗暴。
  但效果出奇的好。
  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如此,越简单,越有效。武术上往往也讲究这个,“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考成法一经推行,各大衙门一扫过去那种疲软拖沓、冷水泡蘑菇的办事作风。每接手一件事,当事官员再也不敢敷衍塞责。过去那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变。
  当官的,没有不怕在“考功簿”上记下秽行劣迹。两次不合格就降级处分,三次不合格就滚蛋回家了嘛。
  谁能不怕?
  因为考成法,张居正又淘汰了一批无所作为庸庸碌碌的官员。
  为什么说“又”呢?
  他刚任首辅,便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京察。京察和考成法其实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考成法更加精细具体。
  因为京察和考成法两项政策,张居正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将整个政治局势完全控制住了。
  一些犟脖子卖拐明里哼哼哈哈、暗中放冷箭的刺头儿青,全部被张居正像拔葱般收拾得干干净净,削的削,贬的贬,谪的谪,即便剩下几个,也都变成了秋风中的老丝瓜,孤零零的,翻不起什么浪花儿来。
  如今,在京城十八大衙门中,张居正真个是一呼百应。
  张居正指手向左,除了水墨恒、葛守礼和杨博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余下官员绝逼不敢向右看一眼。
  水墨恒是因为身份特殊得不能再特殊。
  而葛守礼和杨博是因为年纪大地位高。
  所以考成法实行之后,张居正的威权比之前任、素以铁腕著称的高拱,又不知高出多少。因此,京城的官儿背后都称他一声“铁面宰相”,可见惧怕之深。
  当然。
  世事有利亦有弊。
  考成法一样无法摆脱这个紧箍咒。
  因为在淘汰碌碌无为的官员的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正直勤政的优秀官员。
  想想,税收能否如额征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完全取决于县令知州知府的能力和办事态度;
  而盗匪的就擒或漏网,更多出于偶然的机会。如果说上官不顾困难,一味地逼迫下属,下属再逼迫兵丁,就会促成许多嫌犯屈打成招的情况。这与大明王朝宽厚、仁孝的治国精神相违背。
  反对的人不少,其中有一个,也因此受到张居正的排挤,那就是独领文坛二十余年的王世贞。
  王世贞对考成法的批评十分直白露骨: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在与天下的读书人作对。
  为什么要这么说?
  王世贞的风格其实很像王守仁,不仅军事上政治上很厉害,而且文学上也很牛逼。说这句话,是维护读书人的利益。
  都知道,读书越牛叉的人通常越是做不好官儿。可是他们的心很诚,很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种人一旦遇上考成法,绩效指标往往都不合格,会被张居正不分青红皂白无情地拿下。
  张居正本来就喜欢“循吏”讨厌“清流”,而王世贞维护的读书人,恰恰更多的属于“清流”一派。
  两人冲突的根源在于此。
  结果就是,王世贞得罪了张居正,不得不罢官。
  ……
  当然,考成法的弊端还不止如此。
  因为考成法不像京察,半年几个月就完事儿。考成法是贯穿张居正执政的整个阶段。每月小考,每半年大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每逢年终考核之时,官员们都会弄虚作假,纷纷包装粉饰自己的绩效成果,同时上下活动多方沟通,务求取得一个好的考核结果。
  正如一位给事中韩一良所说:“近来,发展至每遇考满朝觐,动辄三四千两白银。这些银子不会从天而降,自地而出,各级官员能够清廉吗?每逢年终考核,科道上的官员称之为开市。”
  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官员的考核,各个环节干脆明码标价。以至于大明第一清廉之士海瑞怒斥道:“官员考核之时,就是六部、六科收租之时。”
  这是张居正没有料到的。
  不过,必须得承认,总的来说,考成法利要大于弊。
  张居正对这项政策可谓信心满满,希望满满。凭借考成法,他也确实将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内阁。
  但这是张居正第一次没有事先与水墨恒沟通,而是直接拟好了奏疏之后,才给水墨恒过目的一件大事。
  之前,无论胡椒苏木折俸,提出京察,还是决心调查杭州织造局……张居正多事提前知会、请教、征询水墨恒。
  这是一个信号。
  一个人权力膨胀的信号。
  水墨恒当然察觉出来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