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综]>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综]_343

某平行世界的男神[综]_343

  有多矮?
  李隆基表示:海拔还没有自己的腿高。
  高力士表示:两根手指就可以拎起来。
  安泽一:长得高了不起吗?大人们都太讨厌了!
  而十三岁就像是分水岭,因为十三岁之后,安泽一才开始蹿个子,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
  于是,紫宸殿的柱子成为了小孩量身高的地方,每天都是要比划一下的。
  同样的在变化的,还有安泽一的长相。
  倒不是安泽一之前长得不好看然后男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而是之前他小,脸上带着婴儿肥,看起来软乎乎萌萌哒的样子,眉眼也没有长开,怎么看都是浑然一团的孩子气。而现在,眉眼开始展开,之前圆滚滚的眼睛,舒展成为了圆润又不失狭长的桃花眼,深深的眼窝浅浅的卧蚕,弯起眼睛笑的时候,长长的睫毛下的眼睛澄澈而水润,眼神温柔宁静得仿佛他与对方之间感情深厚得很——————即使只是“仿佛”,即使是对方是看他不顺眼的太子一脉的人。
  因为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因为身边人朝夕相处很难意识到,所以当安泽一一天午睡正酣,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从呆愣住的宫女和侍从眼中,才恍惚间意识到这个变化。
  而李隆基,也是因为这些人不合规矩的张着口失声呆愣看着安泽一的反应,自己看向安泽一时,从反应过来,这个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孩子,在自己不知不觉当中,长成了如今的绝色。
  是的,绝色。
  琼鼻朱唇,檀发雪肤,芙蓉玉面,桃花水眸,精致的五官看起来恰到好处,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又少。美在皮,更是美在骨,眼角眉梢间清冷的温柔与睡梦初醒的迷离风流,就像是《陌上桑》里的那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然后,余生都不会忘记这一瞬间的美。
  只因为太过惊心动魄。
  他后宫当中的美人数不胜数,但是绝色,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说幼时的“大明宫牡丹”、“大明宫一枝花”不过是戏称,那么现在已经具有少年青涩成熟的他,真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宫牡丹了。
  从十岁开始,安泽一其实就已经很少晚上跑去跟父亲李隆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了——————开什么玩笑,小时候这样可以说是依赖父亲,长大了再这样就奇怪了!而到了十二岁往后,他就再也没有晚上和他睡一起了。
  但是白天的时候,安泽一还是会习惯性的在紫宸殿后室睡午觉。所以,那一刻,美人酣睡初醒的画面,真的是惊艳了其他人。
  安泽一自己倒是不觉得。他在现代的时候,长的虽然气质比不上现在,但是眉眼五官还是一样的。鹅蛋脸、桃花眼、挺鼻红唇眼窝深,标准的古典风流美人脸。
  但是!
  但是!
  安泽一上大学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封班草神马的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上大学之后,虽然说有点意识到了吧,但是那个时候流行的不是他这种古典的,而是锥子脸尖下巴的尖嘴猴腮蛇精脸,再加上社会流行趋势还是他最讨厌的娘炮风,这就造成的后果吧,让他觉得自己长得挺好看的,但是也只是挺好看,谈不上多么英俊帅气。毕竟和当时流行的网红脸明星脸,他这个画风真心不是一样的。
  李隆基第一次认识到,养在自己膝下,被自己娇养着长大的儿子,长大了。
  他看着安泽一,就像是一个艺术家看着自己亲手精雕细琢打造出来的艺术品一样,带着惊艳与欣赏,以及丝丝缕缕的,让安泽一感到很不安的情绪。
  他知道李隆基不仅仅只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艺术家,是历史上公认的精通音律乐理,能歌善舞。
  在闲暇之时,他也会弹奏作曲。而生活在他身边的安泽一,也就不可避免的与音乐打交道。他前世今生一直都是一个除了数学物理和体育,其他科目都可以笑傲他人的学神,所以在乐器方面,他虽然一直都是学着陶冶情操,但是天赋与乐感,都让他造诣也是不俗的。
  而这辈子,早在史书上就知道唐玄宗喜好的安泽一虽然说没有故意去投其所好,但是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
  所有的乐器,当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如何发声,再摸索出规律和手感,凭着他的乐感,他就可以奏出乐曲。
  当然,再熟练熟练,他就可以达到“通晓”程度,自娱自乐毫无压力。
  所以,在学习方面让他这个父亲骄傲,在兴趣爱好上也可以合拍共鸣,李隆基就更喜欢安泽一这个儿子了,这也就造成,就算是他现在后宫里面最宠爱着的武惠妃生下的十一儿子,也比不上安泽一这个七儿子一丝半点。
  而现在,安泽一身上又多了一个让李隆基偏心喜爱的一点:长得好看。
  没错,我们的皇帝,就是这么一个颜控。
  不过,对于李隆基的心态变化,安泽一并没有过多在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隆基这种对儿媳妇都下得去手宠爱十年的人,除了兴趣爱好志同道合之外,何尝不是因为杨贵妃的美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所以,李隆基是外貌协会,并且还是那种在美色面前伦理道德全部不堪一击的颜控。
  安泽一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脸如何如何,在这个玻璃还没有发明出来的世界,他是不喜欢使用铜镜的——————太模糊,看不清楚为何还用?
  这个时候的他,注意力是放在大唐的周围的。从八岁将番薯土豆和占城稻献出之后,他连着三年的时间,精力都是放在了如何普及到大唐各地的,如何让百姓能够真正达到“吃饱”。与此同时,他的注意力也投放在“穿暖”上。
  吃饱穿暖,这是人的本能物质需求,在这两条实现之后,他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全民开智,实现义务教育,朝着工业革命狂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