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16节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16节

  “这样啊……”听到这个回答,战士们难掩失望。
  战士们的情绪,施眉没管,但入伙的问题,他需要和大帅谈一谈了,不能一直这样含糊不清地拖着了。
  施眉去见朱大帅,将问题原原本本地向他反应了。
  听到施眉提及的士兵们的期待,朱大帅后悔得直拍大腿,“中计了中计了,当初就不该让他们自备粮草的。”
  施眉眉头微拧,“大帅,现在不是后悔这个的时候。您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没有那个将伊春大营并入新伊春的想法?”
  “你觉得呢,我们伊春大营要不要并入新伊春?”
  “那大帅,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在这之前,我问个问题,您想自立为王吗?”施眉问道。他想起先前在五星区与新伊春城主府等人会面时的场景,姚春暖说得对,无论如何,他们都要选一条路来走的,越早做选择,越好。
  朱大帅沉默了一会,才摇了摇头。他坐拥十万兵马,若说没想过自立为王,那是不可能的。但因为身边有刑长风这个劲敌的存在,时刻地提醒着他,即使他跟着起事,也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而且他很清楚,打江山,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自己年纪大了,戎马半生,不知道老天爷肯不肯给他那么长的时间。再者,他的长子以及儿子们,资质都很平庸,可担不起这争霸天下的重任。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避无可避,故而打消了他自立为王的念头。
  施眉接着说道,“既然大帅你不想自立为王,最终定然要选择一方势力跟随的。朝廷你是不可能选的了。”是的,上次面见太子时,没有纳头就拜,就已经没办法再选择朝廷了。
  “就目前展露头角的几方势力而言,汝阴王、安南王,刑大将军,其他的小势力我就不提了。这三股势力里,我更看好刑大将军。首先,刑长风姚春暖他们这股势力,潜力很大。两人一文一武,刑长风擅长打仗,姚春暖极善经营地方。如今的新伊春,老百姓们的生活完全不受局势的影响,不能不说是这两人的功劳。”
  说到这个,朱大帅不得不承认施眉说得对,这两人,在打仗和治理地方,确实比很多人都强。
  有潜力,就代表了有问鼎天下的资格,当然,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但既然要选择一方势力追随,为什么不选择潜力最大的那个呢?
  “另外,就是刑长风姚春暖等人行事很正。在已经起事的情况下,还能来支援我们,一起抵御外族,这是胸怀黎民,深明大义的表现。追随这样的主公,就不必担心他们卸磨杀驴。”
  朱大帅嚷道,“他们那是冲着俘虏来的!”这些日子,他算是看明白了!
  “即使是这样又如何呢,他们完全可以躲在我们身后,等我们两败俱伤,或者被打残之后再出现,这样能收获更多的俘虏,但他们没有,不是吗?”有时候,真的不应该光盯着别人得到了什么,而是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
  其实施眉也知道,朱大帅只是习惯性地嚷嚷而已。
  施眉的话说完,朱大帅算是勉强认可了他所说的内容。
  “大帅,我们都知道养军队很费钱的。但是如果我们加入刑家军,就是刑长风负担这些粮草军耗了。”施眉疯狂暗示。
  朱大帅摸着下巴,很是意动。这样一来,就不必动用他的粮仓,他的两座宝库了,而且加入之后,刑长风姚春暖那帮子人也不好再对他的宝库下手了不是?
  朱大帅好不容易压住心动的想法,催促施眉,“你别光说好处啊,说说弊端!”光说好处,他要把持不住了。
  施眉,“坏处就是与朝廷为敌。”
  朱大帅:这确实是最大的坏处了,但现在明显朝廷也没拿他当自己人了。
  “大帅,如果你真的想清楚了,将伊春大营并入新伊春,最好是在甘化城所领的平叛大军来到伊春之前,将事情给确定下来。”施眉真诚地建议。
  “为什么?”他还没下定决心呢,用得着那么赶吗?
  “因为刑长风的势力在一步步扩大,等刑长风他们占领了绥化、松花府,发展被限制的伊春大营,最终也会被其吞并,到时候就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目前而言,还没有势力跟随刑大将军,如果你点头,那我们就是第一个跟随的。”早跟随,风险大,收益也大,“既然决定了要入伙,我们何不多一些诚意,在甘化城所领的平叛大军来到伊春之前归附呢?”
  “容我想想吧。”说完这句,朱大帅就挥手,让施眉先出去了。他怕施眉再多说两句,自己就忍不住答应了。
  施眉知道,这事已经十拿九稳了。朱大帅要是不愿意并入新伊春,早在姚春暖和那个顾宾邀请他的时候就蹶回去了。他只是放不下面子,毕竟一入伙,肯定是以刑长风为主的,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目前就差一个台阶了,施眉想了想,决定从中推一把。
  施眉之所以极力促成伊春大营并入新伊春一事,是因为他真的看好刑长风姚春暖等人,好男儿就没有不想建功立业的,朱大帅这边是没机会了,那他就选一个最有潜力的势力来辅佐与跟随。但他自认刚才的话,发自肺腑,也是他最真诚的建议。
  其实施眉没说的是,他还有个遗憾,就是遗憾姚春暖和刑长风,为何不是合而为一的一个人。如果是,这天下,真真就是明主已现了。
  第155章
  姚春暖并不知道,朱大帅归附之日不远了。她这会正忙着在伊春主城建立一座公学的事。
  现在秋收已经收尾了,老百姓们也渐渐闲下来了,顶多再种点冬小麦,就进入漫长的猫冬时节,孩子就更闲了,这段时间不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教育乃百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管他们能走到哪一步,教育以及培养人才这一步都是不能少的。即使他们最终失败了,但人才,还是华夏的人才,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
  如今伊春军屯有私塾,在伊春主城,姚春暖想办一所公学,集蒙学与大学为一体。
  而办公学,最好能请到一位或者几位大儒来坐镇。可是她让人翻遍户籍室,也抽空拜访或者暗访了一些有名望的学者。能过得了她的眼的,有真才实说的,她都邀请前往公学任职。
  对于她的邀请,这些学者都欣然应允。如今城主大人不在,她就是代城主,她的邀请,这些学者没办法不当一回事,更何况创办公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翻遍了新伊春,就得了这么些人,没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儒,姚春暖很不满意,并为此着急上火,伊春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了太偏了。
  她转而将主意打到前来新伊春避祸的老百姓头上。这些离乡避祸的老百姓,很多手里要是没有户籍路引。就是原先有的,但在路上丢失了。对于这部分人,到了伊春之后,一切的户藉都是新造的。她敢肯定,这些百姓里面肯定有大鱼,哪方面的大鱼不知道,只是对方不冒头,她就无从得知。
  后来姚春暖想了想,趁着运送新药材给巴渊的时候也跟着回了伊春军屯,逮着巴渊说了她目前的难处,人才紧缺,让他帮忙留意人才。
  姚春暖这么做也是没办法了。一来,巴渊走南闯北,认识的人多。二来,那些不冒头的大鱼,但凡自己或者家人生病,需要找巴渊看的话,难道还不通报真实姓名?
  姚春暖和他说这事时,巴渊还不怎么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他这里来了一个人——当世大儒朱鸿涛。
  在伊春见到他,巴渊明显愣了一下,“你怎么来了?”
  朱鸿涛笑道,“你都来了,我怎么不能来?”
  “确实,这世上没有你去不得的地方。”巴渊说完这句,就开始炮制起手中的药材来了。
  朱鸿涛看他一副闲适的模样,打趣道,“怎么,你打算一直就窝在伊春了?”
  “嗯哼。”
  “一直帮刑长风干活?”
  知道他要说什么,巴渊罢罢手道,“我不管这些的。”再说了,去哪不是给人看病?现在他还能教教徒弟,偶尔兴致好的时候制一点药粉药丸什么的挺好。
  巴渊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惬意。做完这些事,他偶尔还能整理一下行医手稿什么的,将自己这些年的心得经验写下来。姚春暖说了,等他整理好,就给他印刷成书。一旦成书,那便是名流千古的存在啊。
  其实不是没有人和他说过类似的话,但他觉得不靠谱,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做好这事,尽忽悠他一个老头儿,太坏了。他相信姚春暖的能力,一定会让他心想事成的。有这么一颗萝卜在前面吊着,他是哪哪都不想去。
  想到姚春暖,巴渊就想到她先前交待的事,不由得停下手中的活,“最近我听姚春暖那丫头说,她要在伊春主城办个公学,需要大儒坐镇,需不需要我给你引荐引荐?”
  朱鸿涛喝茶的运作一顿,“不用。”
  口是心非!巴渊撇嘴,“你就是个小气的,人来都来了,就不能做点事?别忘了你现在吃人家新伊春的喝人家新伊春的,住的还是人新伊春的房子,享受着姚春暖那帮子人实施的惠民政策……”
  朱鸿涛黑脸,他以为他是他呢?想在哪干活就在哪干活?不过巴渊的话也很有道理,因为城主府一直在做着平抑粮价的事,故而伊春不像大梁很多地方粮食价格高昂和混乱,新伊春的粮价堪称良心价。在如今这样混乱的世道,新伊春老百姓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安居乐业。还有,治安也很好,在收容了那么多来避难的老百姓,整座城仍旧井井有条的,没有出现混乱,可见新伊春城主府那些管理者的能力。
  就在这时,姚春暖接到探子汇报,告知甘化城所率领的平叛大军已经抵达绥化,再往前走就到伊春了。
  姚春暖让人将消息快马加鞭地给大将军送去之后,就是全城张榜,告知老百姓平叛大军即将到来,新伊春需要关闭城门的消息。姚春暖让人在榜上写道,她代表城主府,对于关闭城门给大家造成的不便道歉,望大家见谅。再者就是,希望所有新伊春的老百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这张榜言辞恳切,对于关闭城门造成的些许不便,那是一点不满都没有,甚至有些泪点低的老百姓听着都哭了。对于城主府的号召,很多老百姓都表示支持,一定不会做叛徒什么的。
  这还是因为姚春暖所代表的城主府得了伊春的民心。自打伊春城换主人之后,老百姓的日子是实打实地好过了,所有人都不愿意现在的生活被人破坏。听说朝廷的平叛大军已经在路上了,快到了,老百姓们一个个心生不虞。
  有些嘴快的老百姓忍不住抱怨,平什么叛啊,他们一点都不想回到之前当大梁百姓的日子好吗?另外,有那精力平叛,咋不打北狄去啊?去和外族人打啊,不管是胜是败,他们伊春老百姓都敬他们是条汉子!
  甘化城并不知道伊春老百姓们对他以及他的平叛大军的反感,他此时已率军到了绥化,并与当地的郡守汇合了。
  就在他的部下驻扎的时候,他的兵抓到一个深入两地交界采药的山民。
  得知这山民是伊春人,甘化城想问问这山民新伊春的情况,才刚问了个问题,还被对方呸了,还骂了平叛大军。
  这么维护叛军的老百姓,把甘化城给整懵了,“你们伊春城的老百姓都和你一样那么拥戴刑长风等乱臣贼子?”
  那山民梗着脖子说,“我们新伊春的老百姓好得很,不用你们来多管闲事!”
  这样的回答让他深感棘手。
  且说大将军那边,他一接到姚春暖让人送来的消息,就下令整军,另外再派人去请朱大帅。
  这是驻扎以来,刑长风第一次相请,朱大帅也很给面子,人来得很快。
  刑长风一见朱大帅,也不废话,直接告诉他,前来伊春平叛的甘化城已经在绥化驻扎,随时有可能攻打新伊春。他需要撤军了,让朱大帅调兵到上城门来与刑家军换防。
  朱大帅闻言一怔,甘化城这么快就到了?可是他还没下定决心归附呢。
  朱大帅完全想不起来前些日子他还对甘化城的行军速度跳脚不已呢。此刻的朱大帅只觉得这甘化城,果然克他,就是个坏事的家伙!
  施眉一眼就看出自家大帅因何而失神,当下替他将换防一事应承下来。
  刑长风此刻全副心神都在平叛大军的身上,自然没注意到朱大帅的纠结。
  施眉看出来了对方没时间搭理他们,拉着自家大帅提出告辞。
  他一边走出去,一边感叹刑长风等人的理智和冷静,对方确实是想让伊春大营归附于他们的,但在他们没松口前,不会过多地期待他们,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就比如现在吧,刑长风撤军回去应对平叛大军,将还有一战之力的北狄族留给他们应付,就是打着让对方牵制他们伊春大营的目的,好让他们能专心应付朝廷的平叛。如今他们伊春大营的实力比北狄军队略强一两分。这样的结果或许一直都在对方的计算之中。否则的话,为什么在那晚炸营之后,刑家军不再乘胜追击了?
  思及此,施眉内心一片激动,再看自家大帅的神色,施眉估摸着时机到了。
  回去之后,他速速让人隐秘地给刑长风送了一封信。
  刑长风看完信之后,挑了挑眉,又让人快马加鞭地回了一趟伊春将姚春暖接来。
  姚春暖得知了朱大帅有意归附的消息,当即放下手中的公务,亲自跑了一趟嘉荫县。
  当天晚上,刑长风和姚春暖联袂登门,郑重邀请朱大帅加入他们。
  朱大帅知道,他这次不能再视而不见了。而且,在这么紧要关键的当口,新伊春的一二把手能亲自前来,可谓诚意十足。
  面子给足了,而他也有心归附,他当即深吸一口气,单膝跪下行礼。
  礼毕,刑长风亲自将其扶起。
  当晚,朱大帅携伊春大营并一县三镇归附新伊春的消息传遍了军中,翌日的时候,便传遍了整个伊春,并往外扩散而去。
  朱大帅的归附,真的是众望所归。不止让底下伊春大营的将士们欢呼不已,连原伊春的老百姓们都开心极了。特别是先前划给朱大帅的三镇老百姓,有种终于回归了的感觉,这样才对嘛,都是伊春人,就该一块儿整整齐齐的,不分什么新伊春旧伊春啊。
  朱大帅的归附,甘化城是最快接到消息的。他接到消息时,整个人可谓瞠目结舌。
  等反应过来时,忍不住跳脚骂娘不已,不是,这朱大帅怎么回事?!他率大军都到了绥化了,他们两军完全可以两面夹击,攻击刑长风,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他朱大帅怎么就归附了?
  如果朱大帅看到这一幕,肯定会觉得解气的。他一定会说,甘化城你也有今天,当初老子日盼夜盼你赶紧抵达新伊春!你倒好,在后面慢慢地走。明知北狄南下,伊春大营要顶着多大的压力,你丫的还掉链子。现在你到缓化了是吧,老子直接倒戈,看你急是不急!
  甘化城的参军问,“甘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甘化城泄气地道,“按照太子指示,守城吧。”不让刑家军南下他们就算完成任务。
  参军又问,“若是刑长风攻打松花府呢?”这可能性很大啊,不得不防。
  甘化城火大地道,“你问我,我问谁?”他当然知道刑家军完成了对伊春大营的吞并,为了扩大地盘,攻打松花府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有什么办法?太子就只给这点兵力,守着不让刑长风等人南下都够呛,还想阻止人家攻打松花府吗?
  能守住不让刑长风南下,就算首功。原本以为这首功易得,但现在,如果朱大帅和刑长风的军队加起来,有十二三万人了吧?若两军联合南下,他这点兵力真是螳臂当车了,他也只有让道的份。
  “赶紧把消息传给太子,看看怎么办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