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科幻异能>纳米崛起> 第630章 1.5代

第630章 1.5代

  纳木错核电站。
  通过冷清的通道,由超级材料打造的建筑物,如果是居民楼或者商业建筑物,或许还会进行二次装修内饰。
  但是类似于工业建筑物,特别是这种地下基地型的建筑物,基本都是保持初始状态的。
  银灰色的墙壁,天花板也是一片洁白,恒温空调的出风口,吹着26摄氏度的风。
  黄伟常对于这种建筑风格,那是异常的熟悉,尽可能减少二次装修的内饰,这是工业建筑的一贯风格。
  核电站的经理艾严民,是一个古板又认真的人,他带着黄伟常一行人,来到核电站的总控室。
  纳木错核电站试运行了两个多月,目前运行情况非常良好,该核电站一共布置了3套汤谷1.5型核聚变系统。
  “……黄总,目前一号机、二号机运行正常,三号机正在进行最后安装。”艾严民指着总控室内的核电站平面图介绍道。
  黄伟常瞄了一眼。
  核电站平面图上,三套核聚变发电机组,并不是挤在一起的,而是相隔1.3公里,沿着山体呈现线列分布。
  其中一号机、二号机是常用机组,三号机组是调峰和备用机组,单套核聚变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是8000兆瓦。
  黄伟常看完一些资料后,抬头问道:“听说改进后的机组,体积缩小了很多?”
  艾严民点了点头:“是的,比起初代机组,体积缩小了大约24~27%左右,功率和效率都明显提升。”
  评估一下功率,黄伟常又结合当前雪域区室内农业需要的电能。
  三套核聚变发电机组的总功率是2.4万兆瓦,考虑到调峰和备用,平均功率应该在2万兆瓦左右。
  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750亿千瓦时,也就相当于1.7座三峡水电站而已。
  核聚变发电站的好处,在于经过不断技术改进后,采用了内循环水系统,蒸汽轮机一次性补充进去的淡水,可以循环利用很久。
  平均每个月的补水率,大概在2.1~3.4%左右。
  黄伟常又接着问道:“老艾,发电站的冷却水如何处理?”
  “目前主要用于基地内部供暖,以及附近村镇的供暖,剩下的暂时释放到纳木错中。”艾严民接着补充道:
  “距离基地大约5公里左右,就是纳木错室内农业工厂、淡水厂、盐厂,然后就是纳木错小镇,目前农业工厂还没有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冷却水就会供不应求。”
  核电站产生冷却水,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应该根据热力学和能量守恒,核电站的热效率再高,也无法达到100%的热电转换。
  哪怕有温差发电系统,可控核聚变的整体热效率,仍然处于75.1%的极限,想继续提升热效率,现阶段很难做到。
  因此在发电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排出,其中冷却水占据大头。
  这些冷却水,虽然可以用温差发电模块,加上补热炉,进行二次废热回收。
  但是这种设计,工程师们却选择了放弃,因为这套废热二次发电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回收设备成本,可能需要几十年,而且可以提升的效率最多1~2%,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本身就经过一次废热发电,这些冷却水的热量已经很难再次直接利用温差发电,必须补热增温,才可以达到二次发电的温度标准。
  而补热必然要从外部系统加入,这样做会导致系统臃肿化。
  至于将冷却水循环到蒸汽轮机中,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是不允许进入蒸汽轮机中的,这不仅不能提升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导致发电波动。
  与其吃力不讨好的搞废热二次发电,还不如直接将冷却水输送出去,给附近供暖。
  黄伟常知道燧人系将核电站设置在这里的原因。
  纳木错是一个高原咸水湖,也是本土第二大咸水湖,这里有淡水净化厂、湖盐厂,还有一大片湖滨平原,周围被高大的山脉环绕,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区域。
  虽然纳木错看似地广人稀,但已经打通了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隧道,距离青藏铁路的枢纽城市——当雄城,才40公里左右。
  有超级公路的支线在,两地的交通非常方便,开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
  核电站输出的电力,纳木错一地肯定是无法消化的,另外还有淡水、食盐、化工原材料、建筑用盐(超级材料的填充剂),以及日后建成的农业工厂,将输出大量的粮食和蔬菜水果。
  根据规划,雪域区和青海,将在2016~2021期间,建设6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将当地的核电站的年发电量提升到1.2万亿千瓦时。
  如果以两地人口计算,这里的人均发电将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两地人口加起来不到900万,到2021年前后,年总发电量将达到1.3万亿千瓦时(加其他的水电、太阳能和地热能),人均14.44万千瓦时。
  这个数值公布出去,可以直接吓死人。
  至于如此疯狂的上马核电站,会不会过蓝星造成气候变化,科学院、工程院和燧人系科研部,进行过一次气候模拟。
  可控核聚变核电站的出现,对蓝星气候的影响,暂时并不大,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气候变冷。
  很多人担心核聚变发电站会导致全球变暖,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表现出来的。
  毕竟从人类引爆第一颗核弹起,全世界就进行过几千次核爆实验,特别是老毛子的大伊万,一颗五千多万吨当量,还不如一次小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
  其实,蓝星生态环境中的热量,足以来自于太阳的恒星辐射能,以及地幔地核的核衰变地热能。
  人类引爆核弹,或者核电站产生的热量,还没有大到媲美两者的程度。
  至少在黄伟常的认知中,全球变冷这种大趋势,人类文明除非齐心协力,一起放火烧山、火电站开足马力,不然很难逆转大气候的转变。
  奈何现在大家各扫门前雪,经济萎靡不振的北美西洲,工厂开工率还不足46%。
  作为世界工厂的大中华,却由于技术革新,碳排放变得越来越少。
  本来还有一个准世界工厂——天竺,也在内外交困的情况,变成一盘散沙。
  至于其他地区,不是黄伟常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确实没有资格,参与到这种世界级的问题上。
  当然,如果西亚的一众油霸可痛下决心,将自己油田中的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抽出来烧掉,或许可以缓解一下全球变冷的速度。
  但西亚唯一的战略资源,就是石油天然气,让他们烧自己的油气资源,温暖全世界,还不如多倒吸几口凉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