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早安!三国打工人>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73节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73节

  “若真有歹人行凶,郎君在此,必能护住家中女眷,这才是紧要之事。”
  ……也没错,说服她了。
  趁着天色未晚,这位弟弟就准备出门了,出门之前似乎还跑去跟董白嘀咕了什么……大家都假装没看到他去嘀咕啥,但用脚指头也能猜出来。
  “弘农城中财货丰饶,娘子平时所用之物,可有什么不趁手的,在下亦可一并买了来……”
  小胡子和三郎是第二天未到晌午时回来的,准确说不是自己骑马回来的,而是装在麻袋里,驮在马上,被二十来个壮汉送回来的。
  当祖屋里的妇人们惊叫着扑上去,将麻袋里那扭曲而狰狞,鲜血淋漓得几乎认不出原本面貌的两个人抬出来时,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那个年轻人笑吟吟地自报了家门。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亲眼见到邬堡的主人……准确说是韩家堡的少主人,这位年轻人脸上带了一道刀疤,但其实对他那本来就十分粗糙的面貌而言没什么妨碍,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你们既然想讲一讲道理,那我今日就来同你们讲一讲道理——听清楚了,你们那些田契,圣贤书,还有你们的道理,都没用了!”
  “你——!”王家二郎目眦欲裂,拔剑要冲上去时,却被媳妇和老仆一起死死抱住。
  对面带了一群人,而且各个腰间佩刀,一字排开,就是等着他冲上去的。
  见王家二郎怂了,少堡主十分得意地笑了笑,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现在知道了?我堡中有三百壮汉,人皆配刀,这就是我们的道理!我们的规矩!”
  他这样说的时候,一双眼睛还不忘扫视了这座破落的大屋一圈,“你们若想在这里住下倒也不难,我知道你们家有个漂亮女儿,只要将她送来与我做妾,我便放过你们。”
  “那不是他家的女儿,那是我妹妹。”
  那道十分沙哑的声音出自祖屋门廊后的阴影处,不细看几乎见不到有那么个人,而且细看之后发现,不过是个瘦弱少年,生得十分不起眼,让少堡主忍不住皱了皱眉。
  “少废话,我管是你们谁家的女孩儿,那你怎么说?”
  “我今晚想去拜访贵堡主可否?”少年的声音又轻又哑,一双眼睛盯在他身上,里面还藏了些笑意,“放心,一切就按你们的道理来。”
  第78章
  她上学的时候,曾经背过《桃花源记》,她还记得其中的一些段落。
  比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些读起来十分寻常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似乎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求,哪怕追求它的并非贫民百姓,而是累世阀阅的士人,现实都会无情地嘲弄他,再将他击溃。
  王家三郎虽奄奄一息,但似乎还能救得活,而小胡子被丢下马时,就只剩了一口气。
  他被抬进屋中,两只被血糊住,根本睁不开的眼睛硬是用泪水冲出了一条缝隙,于是靠着那个眼神,家眷凑上前去,哭哭啼啼地听他说些什么。
  小胡子的胸腔起伏了几下,伴着最后呼出的一口气,他说:
  “这天道有何用啊。”
  ……似乎确实没什么用,尤其是临死之前说这么一句,就更没用了。
  “他们今天无论如何不会再来,但门窗仍要警醒些。”她没去管那一屋子的哭声,而是十分郑重地叮嘱家里的这群小妹子们,看好了羊家小郎,不要随处乱跑,留在家中,等她回来。
  身上的各项装备都检查好,黑刃嘀嘀咕咕的保养也做完之后,她将它重新背在身上,准备出门时,被王家二郎喊住了。
  “郎君高义,王氏满门铭记于心!”他眼圈通红,声音颤抖,长揖到地,“但恶贼人多势众,郎君一人怎能替家兄报仇?不如带家眷速速离去,以免惹祸上身!”
  “不,”她打断了他,“我不是为你家兄长报仇。”
  “……郎君?”
  “你家与邬堡结仇,无非为那千亩良田,但那些田地,既不是你家的,也不是邬堡的,理应是百姓所有。”她说,“你家也罢,你祖上也罢,都没少吃百姓血肉,我为什么要替你们报仇,抢回田产?”
  王家二郎的眼睛一瞬间睁大了,“那郎君此去何为?”
  “我是个剑客,他当着我的面喊,刀子才是道理,我只是想看看——”
  她淡漠地看了他一眼,推开了院门。
  “我们谁的道理更硬一些。”
  粟米将熟,收割过之后,或许要种一拨冬小麦,因此田间有许多农人在忙碌。
  天气已经转凉,但那些农人多半是赤膊赤脚,只穿一条破裤子下地劳作的。虽说这些田地都为邬堡所据,但农人干活时也颇为卖力,不见半分偷懒。毕竟除了他们下田之外,还有人腰间系了鞭子,或骑马或步行在田间巡视,谁要是活干得不够利落,就狠狠一鞭子抽下去,让他清醒清醒!
  无怪乎那些农人都不穿衣服,因为也没什么衣服经得住那样的鞭子,但牛皮鞭子直接打在骨瘦嶙峋的身体上,是必定要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的。因此她一路走过,就见了一路的伤痕,偶尔有农人抬起眼睛往她这里看一眼——那是无声无息,全无生气的眼睛。
  她走在路上,走在金色的麦浪中,走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间,又仿佛走在无数死人中间。那些人静默着,像是等待他们既定命运到来一般,温顺,沉默,绝望地当他们的奴隶。
  她继续耐心地走着,看到一名监工调转马头,慢慢远去时,对路边正忙碌的一个农人打了一声招呼。
  “老伯,”她问,“你是邬堡里的人吗?”
  那人头也不抬,仿佛聋了似的,于是她掏出一块饼子,递了过去。
  这次农人终于有了反应,他抬起头,小心地看了她一眼,接过饼子,揣进怀里,然后才开口说话。
  “你快些走吧。”
  “为何?”她笑道,“我自走我的大路,碍了谁的眼不成?”
  “耕种人手不足,恰逢关中有变,堡中这几日正抓流民呢。”农人小声说道,“你这小娃子竟然孤身上路,遇了他们,你我就是一样的人了。”
  她疑惑地看了他一会儿,“县令不管?”
  “堡中有数百力士,莫说县令,便是郡守也畏韩公三分哪。”
  “那你想逃吗?”
  农人皱眉看了她几眼,摇了摇头,“不逃。”
  “为何?”
  “逃去何地?”农人反问道,“弘农十数个邬堡,互相攻伐,大掠男女,每每打一次仗,少说要死十余条,多了几十条,上百条人命也不止。逃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莫说逃了,便是老老实实在这耕种,还会被掠过去呢!我妻子儿女飘零四散,也不知身在何处,是否还在人世!逃又能逃去哪里!”
  听得农人这一番悲怆话语,她半天也没反应过来,正想再问点什么的时候,后面路上却远远地传来了些嘈杂声,那农人吓得踉跄后退几步,急急忙忙地埋首下去,再也不多看她一眼,嘴里还念叨着,“还不快走!”
  路的尽头果然是十几个骑马佩刀的壮汉,中间押着几十号流民,都用绳子捆了手,连成一串,一个拽一个,哭声连天。
  但谁要是哭得声音太大了些,便有壮汉策马上前,一鞭子让他闭嘴。
  队伍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牛车上载着钱粮,麻袋上还有许多已经干涸的血迹,一见便知这些壮汉是经过一番打斗,甚至杀了几个不听话的流民之后,才将剩下的人带回来的。
  经过田地时,监工远远地跑了过来,热情洋溢地打了一声招呼。
  “今日如何?”
  “三十多个,其中总有几个得用的……对了!”那人跳下马,从队伍里扯出了一个少女,大声嚷嚷道,“你看这个怎么样!”
  那边吹起了口哨,“可是要进献给大公子的?”
  “大公子这两日似是要纳新妇的,必没心思的!”那人哈哈大笑起来,“我同刘伯说一声,晚上留给咱们几个吧!”
  队伍中出现一阵骚动,有人破口大骂,又被几鞭子抽得惨叫连连。她坐在树上,看那少女惊恐绝望,看她家人悲愤莫名,再重新将头抬起,放眼望去。
  听说弘农郡有十数个邬堡,她想,如果都是这样的做派,郡守也不理不睬的话,要那些地方官何用呢?
  【你知道答案,但你总是试图躲避它,不去直视它,其实这没什么,】黑刃说,【既然一个秩序已经摇摇欲坠,失去了权威,那么总有人会建立新的秩序的。】
  【这样的秩序?】
  【这样的秩序。】
  天色暗了,无论是那些农人,还是被抓来的流民,都在看守与监视下,或沉默,或哭泣地排队走进了邬堡,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收割下来的粟米,以及那些掠夺来的物资。
  于是邬堡内的妇人们停下了择菜洗菜,忙忙地擦干手上的水,跑过来帮忙从牛车上卸下那些物资,以及搬运粮食。于此同时,她们也会忙里偷闲地对那些新抓回来的流民品头论足。
  “刘家阿姊,你可看到那小娘子了?”
  “哎呀,我从来不忍心看那些流民的,”那个妇人立刻说道,“你还不知?我最是心善的。”
  “话虽这么说,你家儿妇这几年还未生育……”声音便转了低,中年妇人听她这般嘀嘀咕咕,立刻也开始上下打量起来。
  “看着瘦了点儿……不像个好生养的样子,况且这几日不是又收纳了些壮士进堡?堡主吩咐下来,若有妇人,先令他们随便挑选的。”中年妇人犹豫道,“也未必能轮到我家吧?”
  “堡主虽这么说,但他又不能时时去查细账,你且想想,地牢里哪天不死几个?抬出去扔了不知多少,只要在二哥那处礼数到了,难道这还不是小事?”
  中年妇人便上下打量起那个爱说话的小个子妇人,“你怎的对我家这些事如此上心?”
  那小妇人一扭身子,噗嗤一笑,“前日他们不是推了一车草药回来么?”
  “那个嚷嚷起来没完没了,被二公子一刀宰了的……?”
  “对对对,就是那个特别能嚎的一家子!就是他们那车!我家小郎一到夏秋交替就起湿疮,我想着那车上既然有绵茵陈……”
  ……她在暗处听着,觉得堡内生活也倒井井有条,其乐融融。
  尸山血海上的井井有条,其乐融融。
  火把点了起来,有管事模样的人出来一一清点后,吩咐了一声,“拉进地牢去,依旧是关上三日,不许给食水。”
  “哦对了,刘伯,里面臭烘烘的,”那壮汉将少女扯了出来,“这个就不必关了吧?”
  那被称为刘伯的中年男人瞥了一眼,笑嘻嘻地,“那你便留着吧。”
  少女似乎已经喊得嗓子快要嘶哑,说不出什么话来,倾尽全力,也不过哭喊一句:
  “你们不讲王法,也不讲天理了吗?”
  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很大声,谁也不想跟她聊一聊天理或者王法的事。
  但笑声在下一刻戛然而止。
  自火把下的阴影处走出来一个少年,一身黑衣,看容貌也并不出众,一双眼睛似是在笑,又像是在嘲讽,因此就更不讨人喜欢了,他就那样无声无息地出现,如同鬼魂一般,既诡异,又阴森,让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但很快有人反应过来,警惕地拔出了环首刀,“你是何人?来此作甚?!”
  “我是……”他想了一下,“来讲道理的。”
  这没头没尾,莫名其妙的话令韩家堡这些壮汉们一愣,甚至有些无法理解地皱起眉,“道理?”
  “对,”他伸手向背后,于是一柄在火光下闪着寒光的长剑出鞘,被他随意地挽了一个剑花,提在手中,“你们的道理。”
  第79章
  这座邬堡长宽一百余米,城墙厚三米,高五米,其中有打铁的铺子,有喂马的马厩,有水井,有菜地,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鱼塘。
  虽比不过雒阳长安那样高且峻的城池,但已经算是很像样了。堡中这些壮汉虽不过散兵游勇,但也算受过训练,见她拔出长刃时,那些人立刻也跟着拔出了武器。
  但在她面前,这种反应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可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