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帝后模拟器> 帝后模拟器 第59节

帝后模拟器 第59节

  安临对奉国的印象就是挺有钱的,占据了丝绸之路的那条路,宣国里面有不少稀奇的玩意儿就是奉国搞贸易从其他国家带回来的。
  说实话,安临有点馋,而且也可以预见她要是想开拓对外贸易的道路的话,除了开海禁,奉国也是她一定要拿下的地方。
  心里回转着这些念头,安临手指按在模拟器地图上拖动了一下,往奉国那边的方向拖过去,不过在地图移动到两国边境的时候就移不过去了。
  应该说除了宣国之外的地方,在模拟器地图上都是一片白雾。
  如果是在游戏里,估计就会跳出这么一个提示了——【前方地图还未开启,请下次再来探索吧。】
  这个皇帝模拟器的地图,是只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国土上发生的事情的,其他国家的目前就没法看了。
  安临的目光停留在两国边境那座城池中零零散散的守城士兵上,手指在拂过城墙,把地图重新缩小。
  至于嫌疑人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选项就多了去了,奉国之外还有草原,如果草原部落里出了一个成吉思汗那样的草原王,吞并了奉国之后往下打过来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海外,虽然有白雾蒙着,但是根据板块位置也可以看出中原大陆大板块隔了些海的地方有个不大的岛上国家。出于一些个人情绪与恩怨,安临要是把海军练起来了,肯定第一个先把那个岛国变成附属省县再说其他的。
  再然后,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传进来的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量的作物,安临也打算往另一个半球那边去看看,比起别人找到航线来到这片大陆上,安临还是更喜欢自己掌握主动权,主动出击去找到那些作物引进来。
  计划做着做着,到后半夜的时候皇帝号撑不住了,安临就皇后号来继续做计划,不知不觉就通了个宵,第二天纪挽霜继续神清气爽地去练武给暗卫们安排任务了,不用早起上早朝也不用惦记着批奏折的皇帝难得睡了个懒觉,一口气睡到中午才慢悠悠起来,用午膳。
  今天的午膳有一道鱼肉丸烧黄卷,还有羊肉汤,都是比较暖身子的食物,安临用完午膳之后还想再找点什么放松休闲的时间打发打发时间的,但是看来看去发现都没什么意思,最后还是……走进了书房。
  没想到,居然还是批奏折比较有意思.jpg
  也罢,反正过完年之后各部门也要陆陆续续回到岗位上了,先把事情给他们摆出来,等他们回到岗位上一起运作起来解决好了。
  就这样,本来放个小长假很高兴,在家里也过得开开心心的各部官员们,一复工就面临了比放假前更多几倍的工作,而复工之后的第一个早朝,开会的时间也出奇地长,直接从早上六点多开到了下午三点,中间皇帝还留文武百官在宫中吃了顿午餐,下午继续上午的会,散朝之后还留了几个官员下来继续讨论。
  曾送过秀女进宫参加选秀的官员们诡异地有些感动。
  今天的陛下居然还包午膳,这可真是……太少见了!
  祁冬寒对同僚们的感动一无所知,只觉得好兄弟这个皇帝当得真的很认真,也很像模像样。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新政策。
  年节过去没多久,朝廷新的政策就逐步发出来了,琼安以及琼安周边的一些府州县对这新政策的体会来得尤其快,消息灵通的商人们则是对着朝廷新发布的免赋税以及赋税减半的行业研究来研究去,各地农人也被县官一个个到村子中告知新的赋税政策。
  “种植药材的,免征药材税……这培育出新农作物赋税全免是个什么说法?”
  “还有兽医,养家禽家畜的,如果来年可以交上两头家禽家畜幼崽的,养好的家禽家畜赋税全免,两头以上的还有奖励,这是真的吗?”
  “造筒车和曲辕犁的木匠,卖出的每件筒车和曲辕犁都少收七成的税,太好了!我去年下半年做得最多的就是这些了!”
  “……”
  朝廷专门传达政策的官员所到的地方,农人、商人……士农工商,他们全都在讨论着这些新的政策,有人对那些免税与税收减半的行当跃跃欲试,也有人心怀忧虑。
  而在宣国的一个驿站里,一对农人打扮的老夫妻听着来往的人讨论着的事情,有些局促不安地停在自家驴车旁等待着儿子和自己一起进去,老妇人听到一些三言两语后有些疑惑地问,“这些怎么听着和我们那边的不一样?难道这些地方的规矩和我们那边的是不一样吗?麟……识儿,你去琼安时也是这样吗?”
  老妇人的儿子卸下驴车上的家用让驿站客栈的小二帮忙拿进去,然后扶着父母进门,“应当是新出没多久的政策,我之前也没有听说过。”
  老妇人茫然地点点头。
  老妇人的儿子安置好父母后点了些吃的让小二端过去,听到人们的讨论后脚步停了一下,在讨论的人不远处听了一会儿,心里大概了解一点了,才回到父母身边。
  此时与父母一起出现在这个驿站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不识。
  他当初离开琼安回到家乡后,一些与他同县的学子早已回到家乡,有的人不知道太学广场的那场辩论,有的人知道,总归他的名声不管好的坏的都已经传回了家,传到父母耳中。
  刘不识回到家时是躲着村里的人的,他远远看到父母沉默的身影,看到二老更加佝偻的背,心中刺痛,在晚上走进家门关上门后,对着二老惊讶的眼神跪下去,将自己遭受过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母。
  他说有鬼占据了他的身体,在他还没有从家里离开时就占据了,他没有办法夺回自己的身体,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鬼用他的身体作恶,他对不起爹娘……
  最后他的爹娘选择了相信刘不识。
  在那之后刘不识就一直藏在家里,不让外人知道他回来了,看着街坊邻居对他爹娘的指责还有风言风语,刘不识下定了决心决定带爹娘去其他地方生活,去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所以在家乡过完最后一个年节后,刘不识就带爹娘启程离开了照州。
  当时陛下给他推荐的新的安身之地是淮县,刘不识也确实打算把父母安置在淮县,这已经是他与爹娘启程的一个多月后了,距离淮县还有一半的路程,目前在龙井乡和沽县之间的驿站,不过就算是在这离琼安有些距离的地方,朝廷新出的政策也都已经完好地传达到这里了。
  刘不识心下轻松,把听来的免税政策给爹娘掰开解释了一下,还鼓励爹娘到了淮县之后也养些家禽家畜。
  刘不识正听着,突然听到旁边只坐了一个人的桌子上传了来“嗤”的一声笑,带着些不屑的意味。
  作者有话说:
  啊,得存些稿子了,十几号得出个远门,加更先搁置一下,存出来的稿子比预计的多的话就随缘加更一下
  第077章
  刘不识顺着声音看过去, 只见一个穿着布衣的人坐在旁边的桌子上,没有任何动作,如若不是刘不识刚才清晰地听到那声嗤笑是从旁边传来的, 而他旁边只有那一桌有人,刘不识说不定都无法确认那嗤笑声是谁发出来的。
  他的爹娘还丝毫没有察觉,刘不识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几眼那个人, 在被对方察觉之前适时把目光收回来。
  这个穿布衣的人,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农人,蓄着一把山羊胡,看上去年纪显老许多,衣袖和裤腿也沾着一些黄泥,桌上放着一个不大的包袱——到此为止几乎是没什么破绽的, 但是当刘不识看清这个中年布衣人时,他脑海中跳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
  这人不像个农人, 倒像个文士。
  不过也只是像罢了, 此时刘不识也没有以后那种小心谨慎、看到什么都要怀疑一下的习惯,所以仅仅是打量了几眼就礼貌地收回了目光,看着爹娘吃完饭后带着爹娘去驿站二楼的客房安置下来,自己下来给拉车的驴喂草料, 一边清点驴车上的家当。
  因为前些年先帝征用全国马匹, 导致民间马匹数量不多,人们出行大多用的都是驴车, 比如这驿站的马厩里停的就大多是驴车, 马厩只有一匹,刘不识给自家的驴喂了草料后难免多看了那匹马一眼。
  正好驿站客栈的小二出来给其他人的驴喂草料, 刘不识就顺口问了一下, “这匹马看着不错, 是谁的啊?”
  小二看了刘不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客气地笑了笑,刘不识体会到店小二的意思,想了想摸出几枚铜板给他,店小二这才说,“客人您对这匹马感兴趣啊?这匹马的主人是那个山羊胡的老头,客人你已经是今天第三个问这匹马的人啦,那个客人看起来有些拮据,如果真的很想要这匹马的话,去与那位客人好好商议一下,说不定能成。”
  说到后面,店小二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
  刘不识皱了皱眉,不动声色与这个店小二拉开了一点距离,说,“多谢提醒。”
  得到想要的信息之后,刘不识回到了自家的客房。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人的话,在这时候有一匹马确实是有些奇怪,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按照店小二说的那个人有些拮据的说法来看的话……
  刘不识摇摇头,没有再去打探其他的了。
  等到第二天,修整了一晚的刘不识和刘父刘母要继续出发赶路了,因为这条官道在这驿站修建的路段只有一条路,要走一段距离才有分岔,所以今天出发的人基本都是同路。刘不识驾着车慢慢地从官道上走过,爹娘坐在板车后面时不时问一声‘识儿累不累,累了就换爹/娘来吧’,遇到上坡的时候爹娘都纷纷下来推车,平常的时候就慢悠悠地说着家常……
  这对于刘不识来说也算是十分难得的时光,除了爹娘有时候会因为农时十分担忧。
  就这样走着走着,走在刘不识前面的一队五人小商队驾着的驴车,在路过一片灌木丛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突然受了惊,好几只驴拖着一大车的货物仓皇掉头往回跑。
  这么一个掉头,刘不识家的驴也被惊到了,嘶鸣了一声横冲直撞起来,刘父刘母连忙跳下驴车想拉住车,刘不识也拼命抓着缰绳往后拉扯。但是即便是三个人的力气,面对发狂暴走的驴子也没那么好使。
  眼看着受惊的驴就要带着车子和一家人跑进沟里了,这时他们的后方传来几声急促的马蹄声,有人驾着马从斜后方穿插进来,拉动缰绳挡住驴窜逃的路,那匹马则是用头顶着驴不让蹿下沟里。
  紧急时刻刘不识也终于拉得驴停住了。
  他狠狠地松了口气,回头想要道歉,看到的就是那个骑着马的山羊胡中年人。
  “多谢义士出手相救,如若不是义士及时拦住驴车,这车恐怕就要翻了。”不管在此之前心里又多少猜测,此时此刻,刘不识都无比真诚地道了一声感谢,“刘某感激不尽!”
  刘父刘母的感激则是要简单得多,没有那么多修饰的辞藻,回过神后连声说谢,还从车上掏东西想作为谢礼。
  “不必了,举手之劳。”那个人冷淡地说,眼看着他就要骑马离开,刘不识连忙一拱手,“在下刘不识,不知义士如何称呼?”
  “是啊,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恩人呢!”刘母也说。
  那人对着刘父刘母送上的东西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皱了一下眉,似乎不知道该如何推拒,好一会儿才缓缓吐出几个字,“鄙姓范。”
  “原来是范先生。”
  就这样,两方互通了姓名,并且也同行了一段路程,出于感激,刘不识并没有再去探寻这位范先生的事情,只知道到了岔路之后他们就要分开,自己一家是往南边的淮县走,而这位范先生则是走上方的岔路,前往北方。
  不过……
  “这位范先生看起来不像是农民啊。”分开之后刘父说。
  刘母问:“你觉得那像什么?”
  刘父思考了一会儿,“有点像县令的师爷?就是那种感觉……”
  刘母忍不住笑起来,“你怕不是因为范先生的胡子跟咱们那县师爷的胡子一样,才觉得像师爷的吧!”
  刘不识听着爹娘的话,只是笑着摇摇头,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等到了淮县之后,不论是刘不识还是他爹娘,这辈子都还是第一次来到海边的城镇,走进淮县就像是走进了一团被略带咸湿的空气包围的帐子,都觉得颇为新奇,又有些不适应,刘不识边走边看,最终选定了淮县的其中一个四通八达的渔村作为定居的地方。
  淮县最近的外来人口很多,各个村子城镇也不是很排外,刘不识拿着卖掉自己家原来的房子和田地得来的钱,找到这个渔村的村长买了一个充公的房子,然后带着父母把驴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
  这座房子离海不近,倒是离后面一座矮矮的山比较近,据说原主的住户赚了钱去镇子上住了,所以这房子空了出来,里面的东西有些旧了,不过也都还能用,可以省一笔花费。
  “这房子还挺大的,院子也比咱们家之前的大很多。”刘父刘母转了一圈,显然还不大习惯海边咸湿的空气,不过为了安刘不识的心,他们也在积极融入新的地方,看完房子说,“得搭个高点的床,床不能跟以前一样铺在地上了。”
  “爹,娘,放心吧,我打听好了,鱼禾村离镇上不远,明天我就去镇上找木匠打两张床。”刘不识说着顿了顿,在爹娘有些犹豫的目光中说,“这边东西卖得比照州要便宜些,尤其是鱼虾这些,明天我顺便也买些这个给您二老尝尝,补补身子。”
  “省着点花,咱们刚搬过来什么东西都还没置办呢!”刘母忍不住叮嘱道。
  “儿子省得的。”
  “行了行了,识儿自己心里也有数,咱们先把房子打扫打扫,东西都搬进来吧,驴也得喂了,明个儿爹和你一起去镇上看看……对了,后面这山上咱们能种东西的吧?回头咱去垦个田种点粮食。”刘父说。
  刘家三人于是都忙碌起来。
  不过就在他们忙碌整理的时候,院外路过了个人,那个人往这院子里看了一眼,纳闷道,“这不是没人了吗?你们啥时候搬来的?”
  刘不识扬起笑容,“大娘,我们是今天……”
  “哎先别说了!”那大娘没等刘不识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急匆匆地看了一眼前面又看了一眼刘家院里,“先不管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村长让我喊人到村口集合,你们赶快来个人过来吧,说是县官过来给我们村发东西呢!”
  作者有话说:
  第078章
  发东西?
  刘不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和爹娘对视一眼后示意爹娘先忙着,他则是放下手里的东西向大娘走过去。
  大娘也没管来的人是谁,有个人跟着她走就行了, 叫上人之后就大步往前走。一路上刘不识还陆陆续续看到不少鱼禾村的村民往村口的方向走去,路上倒是有人注意到刘不识这个以前没见过的生面孔,不过这些人注意到了也没有在意。
  他们的心神更多的都放在了‘县官发东西上’。
  等到刘不识跟着这位来叫他们的大娘来到村口时, 村口那一个小石头桩子旁已经围了一大堆人,里三圈外三圈把县官围得严严实实,而刘不识之前见过的那位老村长则是拄着拐杖让人好好站着听,别挤来挤去。
  “县官大人,村长,怎么突然要给我们发东西啊?”有鱼禾村的村民大胆地出声, “这发的是什么东西?”
  “先别急先别急,大家先听我说。”那位年轻的县官被村民簇拥着, 在初春的天气里被围出了一身汗, 擦了擦额头,“是这样的,今年/朝廷有新的政策,咱们淮县建了一个育种站, 从琼安带来了许多家禽家畜的良种, 确保每家每户都能养家禽家畜。我今天来就是看一下鱼禾村有多少人家是没有鸡鸭的,没有养的人可以领一只鸡或者鸭的幼崽, 家里有养的人也可以看看有没有想养其他的。”
  这话说完, 鱼禾村的村民们都面面相觑。
  “……就这样吗?”不少人大为失望,“也行吧, 白得一只鸡鸭也可以。”
  ——也不怪他们失望, 家禽在宣国的普及程度不低, 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有养着鸡鸭,鸡鸭幼崽的价格不算太贵,家里还过得去的人家咬咬牙都能买个几只养,猪牛羊倒是比较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