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4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4节

  谁知种建中却了然地冲明远一笑。
  “自己多花些钱财,许是就能帮到更多人,对吧?”
  他以前听明远将类似的话说得多了,现在也就不难明白明远的言不由衷。
  “小远,既然你已拿定了主意,有需要愚兄的地方就说一声。”
  种建中猛地向身后的椅背上一靠,舒舒服服地展开四肢,将双臂枕在脑后,悠悠闲闲地说:“但是有一样,要是新瓦子不精彩,新杂剧不好看,那对不住,回头我写信回关西,将你这些事原原本本都告诉先生和师兄弟们去。”
  明远顿时苦着脸:“别这样种师兄,有话好说……”
  平蓉在一旁,睁着一对明净的双眼望着这对师兄弟。
  她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心意相通的师兄弟。
  *
  明远说到就做,平蓉回去的第二天,明远就将史尚找来,将昨晚的原委和自己的经历都告诉了这位汴京“百事通”。
  史尚第一次听说桑家瓦子“自毁长城”:桑家的长子竟要纳最红的台柱子为妾,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似乎是觉得实在没见过这么蠢的人。
  听说明远打算扶植平蓉她们的新瓦子,史尚顿时耸耸肩,动动胳膊,做出一副浑身上下都闲不住了的架势,跃跃欲试地对明远说:“早就想自家开一家瓦子了!”
  明远:……?
  竟然也有这种心思?
  “小时候不懂事,白天睡大觉,天擦黑的时候偷偷混进瓦子里,玩乐一晚上,天快亮了再出来。那会儿我就想着,要是咱以后有钱了,就自己开一间瓦子,回头自己爱看什么,就让什么没完没了地演……”
  明远:是不是世人都有过这样的梦想?
  他自己小时候也想象过,将来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电视台,让喜欢的电影和动画片没完没了地播放。
  “不过现在总算是知道了,勾栏里面的那些最厉害的伶人也是需要休息的,其他不及他们的伶人也要上台露个脸,赚点供家里嚼用。”
  史尚笑眯眯地,道出了他这么多年观察到的“现实”。
  “对,这正是我今天找你来的缘故。”明远也笑。
  昨晚他和平蓉稍许谈了谈,就知道对方的准备不足,计划还十分不靠谱。
  明远深知,对于一家受人欢迎的瓦舍而言,拿得出手的“台柱子”必不可缺,但是其它辅助演出也绝不可少。
  当今汴京城中的瓦子,流行的表演,除了平郝二人擅长的“般杂剧”以外,还有小唱、嘌唱、小杂剧、傀儡戏、杂手伎、踢弄、讲史、小说、散乐、舞旋、相扑、皮影戏、乔影戏、商谜、合生、叫果子1……
  除了表演以外,还有有周边配套设施:卖水的、卖吃食的、跑腿的、供方便的……
  平蓉和郝眉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明远站在出资方的角度考虑,就不能不考虑其它的问题。
  他让史尚去联络汴京城中与各家瓦子没有直接雇佣关系的艺人,邀请他们到新开的瓦舍中表演。
  这些邀请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名已久的汴京名伶,因为年纪的原因渐渐退隐的。这些人多半不满其它瓦舍将他们这些老人家排在后辈晚生的后面,因此独立于各家知名瓦舍,渐渐就不再演出。
  另一类则是有灵气的年轻人,但在论资排辈的演艺界里找不到出场机会的,也统统邀来试演。明远、平郝两人和史尚都觉得好的,就予以录用。
  除了各个行当的伶人,明远还让史尚去联络了新瓦舍附近的脚店和小食摊,甚至还预先安排了一些外卖小哥,通知他们将活动范围逐渐移动至瓦舍左右。
  甚至还新修了两间公共茅厕供人方便。
  平蓉与郝眉这两位当事人,见到明远当真出了大力气来张罗这间新的瓦舍,都是感动不已。
  但她们都没想到,明远却对她们最引以为傲的“般杂剧”表演,提出了一点意见。
  “两位是否会觉得站在勾栏的台上,演起这‘般杂剧’,会有点局限?”
  平蓉是个心直口快的直肠子,话还未经大脑就出了口:“不会啊!”
  郝眉却心思细腻,她低头沉思了好一阵,才细声细气地回答:“郎君说的是,奴与蓉姐在台上,至多一人饰一角,最多再有一项念白。奴有时想,世间其实好少只有两角的故事……”
  原来,这宋时的“般杂剧”,与后来的“杂剧”还不尽相同,演出时只有两个角色,形式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两人一唱一和,有点像后世的相声(见第61章 注释)。
  这“般杂剧”的演员多半是女性,也会化妆穿戏服,扮演相关的角色。但是因为这种形式本身的限制,“般杂剧”无法演出角色繁多,剧情复杂的内容。
  这就是明远口中所说的“局限”。
  郝眉一句话说破,平蓉也领悟过来,“哦”的一声。
  “既然如此,两位,想不想要开创真正的‘杂剧’?”
  明远仿佛一位渔翁,腾的一声朝水中抛去一枚诱饵。
  此刻的平蓉和郝眉,看起来就像是两尾犹豫着想要咬饵的鱼——要知道,她俩可是宁愿放弃桑家提供的优厚待遇和求亲,也要将杂剧“进行到底”的职业演员,此刻听明远说起“真正的杂剧”,又怎么可能不心动?
  “明郎君,”性格爽快的平蓉大声问,“什么是真正的‘杂剧’。”
  明远顿时露出笑容:“看来这新式杂剧就要水到渠成了。”
  在他看来,杂剧出现的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
  城市里出现了大型的瓦舍勾栏,有无数喜好戏剧的观众;
  作为“般杂剧”的演员,平蓉与郝眉都已经掌握了戏剧的基本功:台词、念白、唱腔、身段、走位……
  她们所演的“般杂剧”,会有不第的文人或者有闲的雅士给她们写词;她们令有一个小小的班底为她们准备各种戏服,帮她们化妆;另外还有一个琴师为她们拉胡琴,另一个能够吹笛打鼓打梆子……
  平蓉能反串男角,而郝眉在台上则妥妥是个娇娘子。
  这不就已经是个戏班子了吗?
  于是明远将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平蓉与郝眉听得面面相觑,都没有想到,只要在“般杂剧”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变化,就能让她们摆脱原有的限制,让真正的故事被完整呈现至舞台上来。
  “干不干?”
  明远问眼前这两位极富冒险精神的女伶。
  平蓉与郝眉对视一眼。
  郝眉微微点头,平蓉脱口而出:“那是自然!”
  明远一拍双手:“好极了!”
  排演戏剧这种事,他虽然是个外行,但没吃过猪肉也总看见过猪跑。明远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艺术总监”这种职务。
  谁知到了选择剧目上却犯了愁。
  明远想了想他记忆中的经典剧目:
  若是选了《西厢记》,那以后让王实甫写什么?
  若是选了《救风尘》,那以后让关汉卿写什么?
  若是选了《墙头马上》,那以后让白朴写什么?
  ……
  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回到民间传说上。
  明远列举了“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讲给平郝二人听。
  平郝两人显然对“白蛇传”的故事最为感兴趣。
  什么?《白蛇传》冯梦龙也写过?
  算了,反正冯梦龙写得挺多,不差这一个。
  明远很快克服了“成为文抄公”的心理包袱——他从史尚这位“百事通”那里,听到了民间已相对完整的“白蛇传”传说。可见这个故事现下已基本成型,现在所做的,就是要将故事搬到舞台上。
  *
  正在新建的瓦舍热火朝天地筹备着的时候,明远名下的刻印坊突然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
  刻印坊的管事有点慌张地来找明远,向东家表示他实在是没能摸清对方的路数。因为对方一进刻印坊,就嚷嚷着让明远“赶紧出来”见他。
  管事没招了,问过祁真,确定明远不是个特别容易被冒犯的人,才赶紧来找明远。
  明远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到刻印坊,迎面遇上一张鼻孔朝天的脸。
  “你们,朱家桥瓦子的‘仿单’可别印啊!”
  朱家桥瓦子,正是明远扶植平蓉郝眉这两位,新开的瓦舍,位置在朱家桥附近,因此得名。
  第70章 百万贯【加更】
  明远第一反应:你谁啊?
  他定睛看看眼前这年轻人的面相, 终于有了点头绪。
  这是一个方脸庞,小眼睛,嘴唇和下巴都很厚的年轻人, 穿着夏天汴京人最流行的道袍, 戴着软幞头,手中也和如今的汴京士子书生一样, 风雅地摇着一柄折扇。
  这副五官与相貌,让明远想起了桑家瓦子的主事之人:桑茂德。
  桑家瓦子几代传承,传到如今,由长房这一辈里最有才能的桑茂德掌管。
  见来人如此针对朱家桥瓦子, 明远几乎可以确定:这位就是桑茂德的长子,有“桑衙内”之名的桑全。
  桑茂德本是一介商贾,就算是掌管着桑家瓦子,也不可能让桑全成为“衙内”。
  然而桑茂德恰好于前几年捐了一个官身,桑全的祖母又异常溺爱桑全这个长孙,将他惯得无法无天,才让街坊邻里送了“衙内”这么个称号。
  桑全听不出这个外号里的揶揄,却以为自己风光得很, 越发作威作福, 仿佛自己真的有个权力无边的爹。
  此刻他来到明远投资的刻印坊, 直接叫来管事, 也不说是怎么回事, 直说要见明远。管事被他的气势所慑, 一时乱了方寸,也没打听这桑全到底是什么人, 直接去找来了明远。
  此刻明远猜到桑全的身份, 将前因后果都明了了。
  他流露出冷淡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说:“阁下是桑郎君吧!”
  “桑衙内!”桑全说话掷地有声,全然不知道“衙内”用来做自称并不妥当,尤其他还不是个正牌衙内。
  “桑衙内,”明远从善如流地改了口。
  “朱家桥瓦子和您桑家瓦子一样,都是本作坊的主顾,自当一视同仁。既然那边也付了定金,将仿单的版式画了给到本作坊,本作坊没道理不履行契约,不为朱家桥瓦子印制仿单。”
  明远说得一本正经。
  刻印坊的管事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赶紧低头,使劲忍住了笑容——明远是什么人,明远是朱家桥瓦子的东家啊!这桑全算是什么,敢叫明远不接朱家桥瓦子的生意?
  “当然不一样。”桑全雄赳赳地说。
  “我桑家瓦子每天在你这儿印制多少仿单?每天付你多少贯钱?养活你多少工匠?”
  “你若是敢接朱家桥瓦子的生意,我桑家瓦子就不会在你这儿印仿单。全汴京城,难道就只有你一家印仿单的吗?看你在这里也养了挺多人手,桑家的生意一撤,眨眼就都去喝西北风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