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金银错> 第49节

第49节

  塔喇氏屈膝应了个是,和少奶奶两个欢欢喜喜抱着阿哥出去了。
  府里的小道九曲十八弯,因为以前是皇帝驻跸的行辕,一步一个景儿。春日里风光正好,经过月洞门时,远远看见一处回廊底下挂着一只鹦鹉,鎏金的鸟架子衬着那潇潇的芭蕉,如同画里的景致。
  她转头问领路的婢女:“那个院子清幽得紧,两位爷来时就住那里吧?”
  婢女说不是,“那是王爷的书房,等闲不让人进去的。”一头说,一头把她们引进了轿厅。
  东篱不在,婉婉无聊得紧,等祭拜完了爹娘,倚在窗下绣花。以前给良时做的荷包香囊,翻出来看看,好像都过时了,越性儿重做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她描了花样子,一针一线慢慢缝,心里记挂孩子,隔一会儿就看那西洋座钟,“春天风大,别把东篱吹着了……”
  铜环回头道:“殿下放心吧,少奶奶是亲妈,焉有不仔细孩子的?”
  小酉则嘟囔:“下回再来抱阿哥,不叫她们带走了。既然放在这里养,按着道理连看都不许她们看,哪儿有说抱走就抱走的道理?殿下又不是她们的看妈,白给她们带孩子!”
  可是怎么办呢,终究是人家的,她过过手而已。将来哥儿大了,和自己的妈亲是天性,她是太太辈儿的,还能抢孩子不成?
  “但凡我自己有,何必养别人的……”她黯黯道,起身把绣片都归置起来,关进了匣子里。
  外面战局怎么样了,她有个把月没有过问,到今天才想起来。传余栖遐进来问话,他说:“大军上月二十六出发的,大多是步兵,脚程也慢,估摸这会儿到河间府地界儿了。”
  “朝廷出兵吗?在什么地方和安东卫大军汇合?”
  余栖遐躬身道:“料着在天津。京城戍卫有十几万,环城驻扎。点兵集结,在天津交汇,过大同府,沿东胜城到开平卫,就可直取撒叉河卫了。”
  她点头,若有所思,“绕开了京城好……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大大的有失体统。”
  余栖遐抬眼看她,她不再说什么,转过身去侍弄她的花草了。
  她们很晚才把东篱送回来,婉婉本以为今晚上大概要留在藩王府了,没想到点灯时又进来,塔喇氏赔罪不迭:“宁波的老姑太太来了,偏要给哥儿添福禄,打发家人去买,耽搁了足有个把时辰,可把奴婢急坏了。殿下瞧了半天吧?对不住,都是奴婢的过失……”说着把东篱交到她怀里,学着孩子的语气说,“哥儿也想太太啦,这半天不肯吃奶,得在太太身边才踏实呐。”
  婉婉的不满,在抱回孩子后就烟消云散了,顺嘴问云晚:“大爷写信回来没有?这会子到哪里了?”
  云晚没什么心眼儿,答道:“昨儿收着家书,说才刚开拔。”
  婉婉纳罕,怎么和她设想的两样呢,里头足足一个月的出入,真是奇了。当然也没什么好追问的,调度大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晚了也没什么。和她们闲话了几句,她们便告辞,回藩王府去了。
  她把东篱抱到灯下查看,他吐着泡泡,澄澈得一尘不染的眼睛望着她,虽然月份很小,但他也会认人了。婉婉被他看出满心的柔情来,俯下亲了亲他的脸颊,“果真想太太了么?半天不吃不喝,不饿么?”
  忙传奶妈子来,奶妈子撩衣裳,露出一对大胸脯子。见哥儿吮吸了,方笑道:“我的娇主子,这么点儿小人儿,心里什么都明白呵。在那府里不吃不睡,闹了半天。眼下回来了,见着太太,心里可算舒坦了。”
  婉婉也笑,被一个孩子这么惦记着,说不出的欣慰和甜暖。
  良时回来,给她带了一碗豆花儿,她都睡下了,又被他叫起来,说这是他小时候吃过的口味。那个磨豆腐的二十多年没见,今天在衙门口忽然遇上了,他巴巴儿端了一碗,横跨了大半个南京城,硬给她端回来的。
  豆花儿上撒了莼菜沫子,淋了香油,婉婉浅尝一口,对于他们这种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来说,其实这豆花儿没什么特别,他怀念的不过是幼时的岁月。
  他撑着膝头问她:“好吃么?”
  她点点头,“很好吃。”
  他笑起来,笑容里有孩子式的满足,他喜欢的东西和她分享,有莫大的成就感。
  “我怕它凉了,拿大氅包上,焐在胸口带回来的。”他伸手在盅上摸了摸,“还成吗?要不要拿去热一热?”
  早春的天气,走了那么远的路,的确微凉了。她不好意思扫他的兴,只说正好,“烫口品不出味儿来。”一面递过去喂他,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把它吃完了。
  他出去洗漱,收拾完了躺回她身边,她瞧他面有倦色,轻轻问:“衙门里很忙吧?”
  他嗯了声,闭着眼睛伸手搂她,“正筹集粮草,仓都掏空了,还是不够……”怕她操心,转而道,“你放心,我是什么人呢,有的是法子。”
  婉婉窝在他怀里,他呼吸匀停,很快就睡着了。等她醒来,又是身侧空空,他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忙得无暇他顾。
  她身体弱,偶然在风口上坐一会儿,到了晚上发起热来。恰好良时公务繁忙,一夜未归,她忍到早上,烧得迷迷糊糊的。铜环来打帐子才发现,慌忙传太医开方子,她吃了一剂药也没见好转。小酉要去回禀王爷,被她叫住了,“多大的事儿,发了汗就好了。他忙,别去打搅他。”
  塔喇氏来送新做的糕团,遇上了义不容辞,忙前忙后照应着。婉婉不大习惯生人服侍,劝说了几回请她别忙,她却很热络,拿酒给她擦脚底手心,切切道:“殿下别见外,奴婢伺候您是应当应分的。您不在王府,奴婢想尽心,也没这个机会。今儿既然走得巧,您就赏奴婢脸吧。您身子健朗了,奴婢回去,也好和老太太交代。”
  婉婉见推不掉,无可奈何。塔喇氏对擦药酒之类的特别在行,经她一通盘弄,果然受用了些。本以为她这么尽心,图的是见一见良时,没想到天擦黑前她就蹲福请了跪安,“今儿时候不早了,我瞧殿下退热了,脸也不红了,睡一晚上应当会更好些的。您歇着吧,奴婢明儿再来,等您好利索了,我就放心了。”
  婉婉让小酉送她出去,小酉回来后直咂嘴,“这主儿,真跟孝子贤孙似的。以前瞧她不怎么样,没想到紧要关头能派上用场。细想想,她也怪可怜的,主子跟前讨生活,就算儿子再有出息,她也就是瞧个热闹的份儿。”
  所以做小的就是这么没底气,正房面前永远是奴几。也亏她耐得住,跪在地上捧着脚,那些庶福晋里,只有她能做到这么卑微。
  婉婉不言语,良时跟前提起,他只关心她的身子,至于谁来伺候了,不是他要过问的。男人眼里只有一个人,对于别的女人便显得凉薄。婉婉有时候也想,如果某一天恩爱不再,她处在塔喇氏那个位置,不知自己应当怎么应付。
  推己及人,她对塔喇氏和煦了点儿,看她长久以来的恭勤,怪不容易的,她来时也赏她个好脸子。相处下来,这人过得去,并不是那种爱上眼药,爱给人穿小鞋的模样。
  她常在口里念叨:“咱们能留下,其实是殿下的恩德。王爷尚了主,该当把咱们三个都撵出府的,殿下来了没有苛责,还赏我们一碗饭吃,我们打心眼儿里的感激您。不瞒您说,您才进门那会儿,咱们都怕您,您那么尊贵的身份,抬抬脚比咱们的头还高。后来远远儿瞧您,您脾气真好。还有我们大爷,常说您慈爱,我和周氏她们胆儿就大了,敢在您跟前走动了……您身子弱了点儿,不碍的,好好调理,没有调理不过来的。大夫说了,人的五脏六腑全在脚底下踩着呢,哪儿不好了,揉揉脚底,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您也知道,我以前是伺候老太太洗脚的,这么些使唤丫头里,数我最没脸,可老太太最离不开的也是我。我给她老人家洗脚,我还给她按穴位。起先有点儿疼,可只要忍住了,过后浑身都透着松快,殿下要是不嫌弃,我给您按按试试?”
  婉婉受她这份殷情,十分过意不去,“你是有位分的人,好意我心领了,那个就不必了,回头大爷面上我交代不过去。”
  塔喇氏嗐了一声,“大爷知道咱们处得好,高兴还来不及呢。说句逾越的话,后宅这些女人里头,就数奴婢和您渊源深。您瞧大爷过给您了,如今阿哥也麻烦您,奴婢脸上光鲜着呢。只是奴婢微贱,报答不了您,替您干点儿粗使的活儿,是我的荣耀。”
  婉婉瞧她一脸真挚,不好驳她的意儿,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伺候着洗个脸,推拿推拿,这些还犹可。比如吃食上头,铜环和小酉很小心,基本不会让她过手。
  塔喇氏自己知趣儿,留下用饭也不在一张桌子上。陪着说话解闷,陪着一块儿逗逗孩子,彼此之间相处既近且远着,各自自在。
  她还有一桩好,不往爷们儿跟前凑,避免了生嫌隙。恭恭敬敬地进退,似乎半点别的图谋也没有。
  婉婉喜欢养鸟儿,十几个笼子并排放着,天一亮就闹腾。塔喇氏给她喂鸟,疑惑道:“混着养,不怕脏了口吗?还是分开的好。画眉和画眉搁在一块儿,红子和红子搁在一块儿。就是鹦鹉只有一只,单放着太冷清了。”
  边上侍立的婢女往外一指,“前院还有一只单着呢,要不搬过来吧,好叫它们有个伴儿。”
  婉婉才想起那只来,是良时带回来的,她嫌它聒噪,送到别处去了。
  “我把它给忘了。”她怅然抚额,“那就移过来吧,它不受待见,怪可怜的。”
  塔喇氏抿唇微笑,笑出了救苦救难的味道。
  ☆、第79章 悲恨相续
  听说北地的寒冬特别长,每年九月开始下雪,一直要到来年三四月,冰雪才逐渐消融。比起那么严苛的环境,中原气候适宜,算得上人间天堂了。
  柳条抽了嫩芽,初生的枝叶软而韧,可以编出很多花样来。小酉手巧,编了个花篮,婉婉只会编花环,戴在头上,趁着明媚的春光,跳舞给东篱看。
  东篱已经六个月大了,和他阿玛不一样,很活泼,也爱笑。看见太太扮鬼脸,笑得浑身打颤。不过孩子真不能招惹过头,否则笑个没完,简直要续不上来气儿。婉婉逗过了一阵,把他接过来,给他唱儿歌,什么纺织娘,歌声长……东篱听了一会儿,乏了,往她胸前拱,要找奶喝。
  婉婉只是笑,“这孩子,肠子是直的么?刚尿完就饿了。”
  奶妈子解了衣襟拢在怀里,前仰后合地摇晃着,应道:“可不要吃么,吃完了就睡,这么着才长个儿。不过祁人有一桩不好,以前听说阿哥们大了就不让吃饱饭,要饿着肚子,才知道活着艰难。马府街的荣大爷家就出过岔子,小阿哥饿得厉害,抓蚂蚱吃。后来不知怎么的,得了疟疾,就这么死了。”说着捋捋东篱虎头帽下的小脑袋,“亏得咱们家不像外头似的,就爱尽着阿哥吃。把我的娇主子喂得壮壮的,十岁就娶福晋。”
  婉婉失笑,“你比我还性急,十岁……”
  “毛都没长全呢。”小酉脱口而出,招来众人一致的鄙夷。
  太阳大了,直剌剌晒着不舒服,起身挪进屋子里。最近塔喇氏不常来了,似乎身上也不舒坦。婉婉打发婢女去瞧了一回,据说没什么大碍,已经起坐如常了。
  春光正好,婉婉倚在卷头榻上,头顶就是月洞窗。窗外的廊子底下挂着鸟笼子,她喜欢听鸟叫,即便入梦,也有活泛的滋味儿。日子太长了,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像东篱似的,除了吃喝,就是睡。
  她枕着隐囊打盹儿,昏昏间做光怪陆离的梦,梦见皇帝拍桌子,梦见内阁的人争得面红耳赤。然后有个尖锐的声音叫起来,“安东卫大军,尽在吾手。打什么北虏,直取京师。”
  她一个激灵,猛地醒过来,心头怔忡,一时分不清是梦还是真的。坐起身茫然四顾,看见铜环震惊的脸,愕然朝外望着,视线落在鹦鹉架子上。
  婉婉升起不好的预感,仿佛阴云笼罩,连天都矮了下来。她趿鞋走过去,迟疑道:“真稀奇,刚才好像有人说话……铜环,你听见了么?”
  铜环不言语,窒了下道:“天要热了,鸟粪落得满地都是,回头有味儿,还是换个地方挂吧。”
  她要出去,被婉婉阻止了,“是它吗?我没听真,让它再说一遍。”
  她扶着窗台,紧张得满手汗。那鸟儿不负所望,拍了两下翅膀又笑起来:“哈哈哈……我与众将,共谋天下。”
  脑子嗡地一声,然后就是浩浩长风,摧枯拉朽地奔袭而过。脚下直发软,几乎连站也站不住。这是怎么了?到底是怎么回事?铜环上来搀她,她扣着她的腕子问:“这只鹦鹉是刚挪过来的那只吗?先前养在哪处?你们是从哪里把它搬来的?”
  铜环也乱了方寸,回身叫外间侍立的人,问鹦鹉的来历,那个婢女结结巴巴说:“从……王爷的书房……搬来的。”
  铜环大惊,又怕她伤情,慌忙开解:“一只鸟儿罢了,您还拿它的话当真吗?”
  她两眼定定的,脸色惨白。这时候也说不清心里的想法了,只觉腿颤身摇,身体如一张弓,被拉到极致,随时会崩断似的。
  从良时书房挪来的鸟儿,说着谋反的话,这是谁教它的?
  她心惊胆战,几乎不敢相信这一切。一直在说服自己相信他,国难当头,因他的赤胆忠心对他感激不尽,谁知一切都是假的吗?他在她面前演戏,鹦鹉面前却不避言。这小小的鸟儿懂什么,它不过是个拓本,谁当着它说什么,它就照原样学舌,这是它的长项,也是它取悦人的手段。
  她推开铜环,一步一步走到鸟架子前。但愿是她弄错了,事关重大,要仔细确认才好。她尽量控制自己的声调,学它的话,引诱它重复,“直取京师……”
  鹦鹉又蹦达起来,粗声粗气说:“安东卫大军,尽在吾手。打什么北虏,直取京师!”
  婉婉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心头滴血,脑子里空无所有。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这时候为什么还活着,她应该化成一捧灰,应该魂飞魄散。
  原来自己被人当成了傻瓜,这都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他紧锣密鼓谋划江山的时候,她还蒙在鼓里,做着琴瑟和鸣的春秋大梦。枕边人是个有吞天欲/望的野心家,他装得忠孝节义,到头来只为鱼与熊掌兼得。这样心机深沉的逆贼,她以前竟没有察觉,把他当成了可以依靠终身的良配。
  多大的讽刺!她笑着流泪,两眼空洞地望着铜环:“好日子……到头了。”
  铜环早就和余栖遐通过气,对南苑王有反心一事心照不宣。本以为瞒得一时是一时,一切以长公主的安危为上,没想到最后是以这样的方式大白天下。要怨怪,无从怨起,只能怪南苑王不小心,忘了鹦鹉能言防漏泄的道理。
  天塌了,不知何去何从。她还试着安慰她:“先别急,坐实了再恨不迟,别冤枉了好人。”
  婉婉只是摇头,“养在他跟前的,学的都是他的话,还要怎么坐实?是我瞎了眼,错把他当成忠良。现在想起那些百姓的啐骂,是我活该,罪有应得。”
  铜环最怕看到的,就是她把一切罪责都归咎于自己。这和她有什么相干呢,她也是受害者。相比他们这些江山谁主无所谓的人,她所遭受的是切身的伤害,她眼里的世界和他们不同,是他们永远无法体会的。
  脸上的眼泪被风吹干了,爱过、恨过,留下无垠的痛苦。如果她从来没有对他心存幻想,就不会面对今天的撕心裂肺。她回忆起留京的时光,往昔的种种都成了愚蠢的最好例证。她曾经的义正言辞,像一个无情的耳光,打得她心灰意冷。她甚至为此丢了孩子,恨皇帝,恨内阁官员,谁知道始作俑者全是他,叫她怎么接受这个现实?
  她失魂落魄,费了极大的力气定下神来,鼓了两回劲儿才站起身,抬手指了指那只鸟儿,“处置了吧,不能留下了。”
  铜环迟迟看她,“殿下的意思是?”
  她垂着两手走进屋,边走边道:“刚才的事不许泄露出去,倘或传到王爷耳朵里,就提头来见我。”
  她有什么打算,铜环不知道,看样子是想瞒过去,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吧!这样也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局势已然□□,她无力回天,还不如保重自己,至少南苑王对她的感情都是真实的。
  铜环领命去了,她一个人在榻上枯坐了很久,脑子转得风车一样,考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要不动声色,不能打草惊蛇。他隐藏得很好,以为可以永远欺骗下去,那就遂他的意儿吧。可是她作为帝国公主的尊严不能丢,她曾经说过,谁想谋反,她就和谁不共戴天,就算同床共枕的丈夫也不例外。
  她传余栖遐来,仔细问了外面的情况,朝廷调遣大军平叛属实,这么看来他大有可能借这个东风,把兵马送进北京城。若果真如此,实在令人心惊,王鼎还需要过关斩将,他却可以一路畅通无阻,难怪会说“直取京师”。
  好深的算计!恐怕他那个糊涂的哥哥还在做着天下太平的梦,人家的刀已经架在他脖子上了。
  婉婉闭了闭眼睛,长出一口气。余栖遐忧心忡忡地问她:“殿下打算如何?”
  她握起了双手,含泪狠狠道:“我那哥子再不成器,也是我一母所生的手足,我不容许别人伤他的性命。良时有几句话是真的?分明年前就说开拔的,为什么那回问少奶奶,却说澜舟动身没多久?如果我没猜错,安东卫的大军应当分作了两拨,一拨早就在路上了,澜舟在第二拨,那一拨才是攻陷京城的主力。”
  余栖遐简直有些惊讶,一个小妇人,有这么缜密的心思,果真她的骨子里有与生俱来的不凡,不因长久被人宠爱着,就失去判断力。
  他说是,“据臣所知,安东卫的大军远不止二十万。朝廷调拨,面上出去的人数谨遵朝廷旨意,但内阁没有派遣钦差来清点,实际人数就算动用四十万,也没有人知道。”
  她颔首,慢慢蹙起了眉头,“无论如何得给皇上提个醒儿,他眼下病急乱投医,只要听说安东卫出兵了,大概就觉得平安无事了。”
  她到案前写信,情真意切劝皇上以国事为重,以免流寇集结,硝烟四起。把信交给余栖遐,叮嘱他:“挑个靠得住的,八百里加急送进京,务必面呈皇上。信是为了应付盘查,以免惹他起疑。要紧的话传口信儿,请皇上即刻调集西宁卫和太原府守军勤王,以防安东卫大军兵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