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宋燕王> 第725章 银子烫手

第725章 银子烫手

  “三千万,这是回易处上下官员拿了以后剩下的钱吧,算上他们分的,出海一次能赚多少?”
  赵昚对官员贪墨的手段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御史台言官们天天说的不就是这些吗?
  “皇上,这个臣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臣估计他们拿的钱应该有四五百万,都是有账目的,拿不了太多。”
  “我看不止吧,没有一千万也有八百万!明知道朝廷到处需要钱,还在上下齐手,能捞一点就捞一点,他们多捞一点,国库里的钱就少一点,完全不体量朝廷的难处!对他们还是太放纵了。”
  刘溪心里暗惊,难道皇上要对回易处下手了?
  “皇上,其实他们也不容易,出海一趟就是两年,远渡重洋,有时候一连几个月都要生活在船上,在海上吃不好睡不好,还经常遭遇大风大浪,运气不好,命就没了。还有,在海上闷热湿气重,容易生病,一旦得病就很难好,病个十天半个月就死了,人一死,船上放不住,也不敢放在船上,怕生瘟疫,直接就丢进海里,最终落个尸骨无存。出海的人都不容易,个个都是九死一生,但为了给朝廷赚钱,他们不可能只去一次,回易处的官员要安抚出海归来的人,并希望他们下次还能出去,最好的安抚就是给钱。百艘大船,随行人员一般不会少于五六千人,这么多人要发响钱,要给奖赏,死在海上的还要抚恤,得花一大笔钱。如果回易处把出售异域货物换来的钱一分不少的交到内库,回易处马上就会解散,跑的一个人都不剩,下次出海恐怕连水手都找不到。”
  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刘溪,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马上开始为回易处说情诉苦,说的就像他也随同出海了一般。
  果然,他话音刚落,赵昚便问道:“刘溪,回易处有你什么人?”
  只听刘溪马上双膝下跪,伏地叩首道:“回皇上,臣一母同胞的弟弟在军中,他被选调进回易护卫军,跟船队一起出了趟海。船队回来以后,他来过一趟汴京,臣跟他见过一面,详细问过他回易船队的事。”
  “你的胞弟?”赵昚眉头微皱。
  “是,比臣小十多岁,臣入宫之后他才出生,也近些年才相认。”刘溪当即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他在军中任何职?”
  “只是一个指挥。”
  “嗯,那就让他盯着回易船队,以后大事小事都记在心里。”
  “是,臣代胞弟谢皇上隆恩!”
  “这次回易处上下分了多少钱,我暂不追究。但下次再分钱,必须要有账目,分多少都要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别给人留下捕风捉影的机会。”
  “是,皇上。臣会把原话传给回易处。”
  “起来吧。陆游独掌回易处、市舶司,为朝廷聚揽钱财,着实辛苦,有什么话我亲自跟他说,传话就不必了,你只要放些风声出去就行。”
  “臣明白了。”
  “船队今年还会出海吧,你有什么消息?”
  “臣听说今年有不少商贾自购海船,准备带着自己的货,跟着回易处的船队出海,回易处跟这些商贾的要价不低,据说签了契约,其中约定,商贾的船回来以后要把一半利润交给回易处,若是途中不幸遭遇海难,损失由商贾们自己承担。条件虽然苛刻,但回易处愿意带商贾们的海船出海,为他们引路,还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因为名额有限,商贾们挣抢的很厉害,这次能跟着出海的基本都是在朝中有背景的。”
  “带商贾的船出海,汴京这些人连海外的辛苦钱也要赚吗?”赵昚面上露出一丝不悦。
  “在临安时,有些人就眼红回易船队,是太上皇严令禁止无关官员和商贾参与回易处事务,他们才一直没能插手,现在朝廷缺钱,急需赚钱,就让他们的商船也参与进来了,反正多带一些船,也费不了太多事。其实从大宋到南洋诸国的海路不少海商已经知道了,就只有去西洋的海路还独独掌握在回易处手里。”
  “他们迟早也会知道去西洋的海路,是吗?”
  “从绍兴十八年,回易船队第一次出海至今,已经有很多人去过南洋、西洋了,有心人已经通过那些去过西洋的人得到了海图,只不过还不够详细。加上路途太远,远离大宋,船队不管是海上,还是在西洋诸国,凭商贾自己都不能保证货物和生命安全,所以才一直没人敢从南洋往西走。这些年去过西洋的人有那么多,商贾们真愿意下功夫,肯花钱,他们还是能找到几百个人,让他们冒险去一趟西洋,也不是不可能。”
  “距离回易船队第一次出海已经二十多年了,想知道的,确实也不可能瞒的住,回易处怎么做,我不过问,只要能源源不断的赚回钱来就行。”赵昚微微叹息一声,转而问道:“刘溪,据你所知,汴京城里最有钱的人,能拿出多少钱来?”
  “汴京城里最有钱的自然是皇上,天下都是皇上的,天下的钱自然也是皇上的。”刘溪不知皇上为何会忽有此问,无奈之下,只能马上含糊一句。
  “府库里的钱是天下的,我让你说的是民间商贾和官员乡绅,你在汴京城里消息不少,不会不知道吧。”
  “是,臣确实对汴京城有些了解,但对那些高官大户也没有刻意去接近过。但关于他们拥有的财富,臣倒是略有耳闻。臣听说有一次汴京城里来了一个貌若天仙的歌姬,不少达官显贵都想一亲芳泽,据为己有,于是现场上百人竞价,从十万一路竞价到百万,仍有数十人争相叫价,后来升至二百五十万,仍然有三人相争,最后忽然有人叫价四百万,其他人这才放弃争斗。那个歌姬买过去,也不过是一个小妾,但有人能出四百万买一个小妾,就说明他的家产可能有十倍、几十倍。”
  “汴京真有这么富有的人?”赵昚瞳孔一缩,表示怀疑。
  “天下默默无闻的富人很多,有些人看似拿不出多少钱来,但其实他们的田产多的数都数不清,有的甚至能占据大半个县。钱花了就没了,但他们拥有的田产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即使千百年后改朝换代,该是他们的田,还是他们的田。在黄河两岸,这样的拥有千顷良田的大户数都数不清,有的是官宦之家,有的是乡绅巨富,他们的财富连户部都统计不清楚。真正的有钱人,不在汴京城里,都在地方藏着,他们手里的田产地契,才是真正的财富。”
  听了刘溪的这番话,赵昚沉默了。
  是啊,手里有钱又算得了什么,内库每年收那么多钱,还不是很快就花完了,只有每年春天都能从地下长出庄稼的土地才是真正的财富,拥有千顷良田的人才是真正的巨富。
  天下的土地有多少是掌握在那些人手中,他们手中的土地又有多少是交田税的?
  皇帝虽说是拥有天下,但真正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土地,又有几亩呢?
  赵昚没有土地,杨丛义应该也没有吧。
  杨丛义早年主掌回易处,基本都在海上,纵使手里有钱,也没时间没机会购置大片土地,更何况他的家眷以前在泉州,那边全是山,根本就没有多少良田,想买也不可能买不到几亩地。
  率军北上长江、淮河、黄河以后,忙于战事,也不可能有没闲心置办田产,到了汴京,有那么多人盯着他,就更没机会了。
  赵昚仔细想了想,认为杨丛义除了夹带私船,借助回易船队赚了些钱,并无可能置办田产。
  没有田产就是无源之水,手里再多钱,花出去了也就没了,杨丛义虽然曾经拥有钱财三千万,但他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因为那些钱几乎都花出去了。
  虽然是这么想,但赵昚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杨丛义手中的权势太重了,能调动的兵马也太多,要是他再有数不清的田产,不管他愿不愿意,日后都有可能被裹挟着,变成大宋之患。
  “刘溪,你知道这天下哪里的稻米和面粉最好吗?”
  赵昚忽然冒出这个问题,听的刘溪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回道:“臣没有听说过。”
  “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宋天下这么大,南方北方气候大不相同,种出来的粮食自然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土地种出来的庄稼,肯定也不相同。”赵昚自语道。
  “是,皇上说的对,不是有句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刘溪马上附和。
  “我想知道这天下哪里的粮食比较好吃,给你半个月时间,你去好好查查。”
  “皇上,天下这么大,让臣上哪儿去查啊?”刘溪顿时一惊,难道皇上不待见他了?想让他离开汴京?
  “汴京是大宋国都,这天下所有的好东西,最终都要汇集到汴京来。而在汴京能有资格享用天下好东西的人,除了朝中的高官大员,便是豪门巨富。弄清楚他们每日吃的粮食来自哪里,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是,臣愚笨,臣明白了,臣马上去办。”
  “去吧,探清楚了速速来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