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宋燕王> 第189章 喝风受冷

第189章 喝风受冷

  看汤鷽那痴迷的神色,杨丛义可以想象那艘船有多大,有多壮观。但知道后世海船有多大的他,对这艘神舟并没有太多感觉,也不以为然,毕竟二十一二丈长的神舟,跟一百多丈长的航空母舰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海船已经基本建造完成,对此他也不用再操心,等回易物资需要装船的时候,直接去接收交割就是。
  当晚,杨丛义在蚶江港休息,这里修建的有临时休息房屋,除了少量家就在附近的工人要回家,港口几乎所有人晚上都会留在港口休息。
  汤鷽有家人在泉州,他自然是要回去。
  下船之后的这个晚上,在简陋的房屋里,杨丛义睡的特别踏实,甚至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跟江恺要了十个人,就带着他们离开港口回到泉州城,回易督造处,准备接手招募差事,把该招的人招齐。
  泉州回易督造处住的是汤鷽家里人,汤鷽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港口物资交割,招募差事基本交给他们在做。
  杨丛义八月中旬离开前,汤家已经带人赶来帮忙,他们那时候就见过杨丛义,如今自然认得出这个回易督造副使。
  一进院子,杨丛义就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回易督造处已经不是当初的回易督造处,像极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家,而不是一个办事衙门。
  改变这些的除了汤鷽的父亲,再不会有其他人。
  “汤副使在吗?”杨丛义进回易督造处所在的院子后,便高声向汤家仆人问道。
  那仆人回道:“回禀杨大人,少主人不在这儿,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来住了。”
  听得这话,杨丛义却是略感意外,昨晚他离开,还以为是回这儿来,不想却是一个多月都没回来。
  不等他再问什么,就见一五十余岁的长者从房中出来,迎到院中。
  只听他笑道:“杨大人,好久不见,你可算是回来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汤鷽的父亲。
  杨丛义赶紧迎上前,笑道:“汤伯父,近来可安好?”
  汤父笑道:“好好好,吃得好,睡得香,一切安好。只是杨大人一离开,四郎肩上的胆子就重了,忙的整日回不来,就连这回趟回易督造处看几眼都没时间。杨大人不在,四郎又忙的回不来,这里的差事,老夫不得不替他上点心,照看一二,若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杨大人指正。”
  杨丛义赶紧推辞,笑道:“不敢。我与汤副使乃同窗好友,伯父带人前来相助,我们感激已是感激不尽。况且伯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我们初出茅庐,回易督造之事繁杂无比,当向伯父多多请教才是。”
  汤父笑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多吃几碗米,论见识哪里比得上杨大人博览群书,行万里路见诸州风土。”
  杨丛义又推辞:“伯父过奖,都是无谓奔波而已。伯父在泉州这些时日帮了我和汤兄大忙,等差事忙完,改日闲暇,再设宴款待。”
  汤父笑道:“不必了,四郎的差事就是汤家的差事,我们来帮他做好也是应该的,杨大人不必如此在意。”
  杨丛义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伯父了。”
  汤父笑道:“好说好说。杨大人,进来坐坐,喝杯茶?”
  杨丛义推谢道:“不了,还有事要忙,改日再请伯父喝茶。”
  汤父笑道:“哦,杨大人去忙,老夫就不打扰杨大人办正事了。”
  杨丛义抬手行礼后,快步离开,来到招募处。
  招募处房门紧闭,内外无人。杨丛义推门而入,桌椅摆放的整齐,屋内一切如旧,书案上还留有不少招募告示宣传标语。
  几本招募名册就放在桌上,杨丛义坐下翻看了一会儿,见名册上六七百人几乎都是舵手、水手、工匠,其中郎中也有数个,但其他人员却是一个不见。
  有些人员必须要有,不说别的,单说郎中,两艘船上配一个,一百艘船就得五十人。五十个郎中,还真不好招募。如果朝廷要求即刻出海,招不到郎中,出海的几千人就遭了,海上航行温热多病,一旦在船上瘟疫流行,一船人,甚至整个船队都得没命,郎中绝对缺不得!
  “来人,把这些标语纸张拿到街上,在繁华热闹的地方张贴!”
  十名后备军听令全部进来,杨丛义把书案上招募郎中的招募告示和标语分给他们,让他们出去大肆宣传一番,看看到底能不能招来郎中。
  等后备军军士拿着招募告示离开后,杨丛义闲坐招募处,等了个把时辰,也不见任何人前来报名应征任何一个岗位,但又不能离开招募处出去,便只能练练字打发时间。
  大半年来,已经很少练字,提笔居然都有些生疏。在大宋,没有好文章,没有一手好字,想做官那是做梦。
  杨丛义走了大运,被选中来做这回易督造之事,授了小官小职,从此天南海北,费神劳力,也不得不为。他是武学出身,授的是武官,不然依他现在的文笔,在文人中根本没机会授官,还不知要等多少年以后才会有参加科考的机会。
  即使授官了,文笔依然不能丢弃,时不时的要写报告,要写文书,官做大了还要写奏折,写出来的东西字难看,又没有文采,就不会有人想多看一眼,如此一来,不管你说的什么,说的再正确再对,上官都不会有兴趣,写也是白写。
  杨丛义现在是小官,但他有大志,大志就得配上一手好字,不然一切都是瞎折腾,没人看得入眼。
  中午,发完招募告示和宣传标语的军士回来了,依然不见有人造访回易督造处。
  傍晚,太阳落山,从早到晚,始终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这一天,杨丛义练了一天字。
  接下来的一天依然如此,直到傍晚,不见一个人影前来,莫说郎中,连舵手、水手都没有。
  如此一来,这招募处,杨丛义再也坐不下去,当即起身去港口找汤鷽,必须想出办法才行,不然真等到朝廷出海的命令,却因为他们招募的人手不足,不能出海,他们就会麻烦不小。
  蚶江港离泉州城最近,杨丛义来到蚶江港时,天已经黑了,整个港口防卫已经被后备军接手,入口处的后备军自然认得他们的监军,当即就把他放进港口。
  进港之后一打听,才发现汤鷽不在蚶江港。
  杨丛义直接找到库房掌柜打听汤鷽的消息,那掌柜却告诉他,汤副使一早就离开了,可能是去了石湖港或者秀涂港,每晚他都要亲自核对入库物资的账目,也不知道今晚还会不会到蚶江港来。
  之后,掌柜又告诉杨丛义,要是找汤副使有急事,可去他住处找他。
  汤鷽果然另有住处,应当就在这附近,不然晚上太晚,他也回不去城里。
  掌柜告诉他,汤副使的住处离蚶江港不远,就在蚶江港后面,两刻钟就到。
  既然掌柜的知道汤鷽住处,当然就得请他带路。
  二人当即提着灯笼出蚶江港,往汤鷽住处而去。
  不多时,就见远处有灯火亮着,隐隐像个小院子,夜太黑,看不太清楚。
  库房掌柜手一指灯火处,说道:“杨大人,那就是汤副使的住处。”
  杨丛义道:“多谢,你回去忙吧,我自己去就行。”
  说完,杨丛义提着灯笼,踩着田埂,一步步朝那亮着灯光的院子走去。
  不想汤兄也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居然把住处选在这样一个四周无人的田野里。不过这四周黑黢黢的,附近好像也没有更好的住处,以汤兄的性子,让他跟其他人一样住在乱糟糟的港口,他显然不会愿意。
  低头看路,不知不觉就来到那处院外,提起灯笼一看,只见院门紧闭,抬手轻轻一推,木门纹丝不动,这门还挺结实。
  杨丛义“哐哐哐”连敲三下门,然后高声喊道:“汤兄,你回来吗?”
  院内无人应答,从门缝往里看去,里面依稀可见灯火光亮。
  “汤兄,你在不在?找你有事。”杨丛义又敲三下门,院内还是无人应答。
  院内听不到一点声音,看来汤鷽应该是没有回来,但院中有灯火,却是颇为可疑。
  一个念头在杨丛义心头升起,爬进去看看?
  当他把手搭上院头,正准备翻进去时,一想到私进宅院似乎不太合适,虽然他们很熟,没经同意就爬墙进去,那也是失利,随即就息了翻墙的念头。
  还是在院外等待吧,汤兄应该是没有回来,不然不会听不出他的声音。
  十月中旬,一阵风吹过,穿着单薄的秋装,便感觉微微有些冷。
  杨丛义将灯笼挂在院墙边,准备活动活动手脚,练练攻,暖暖身,却不想挂的不够牢固,又一阵风来,灯笼随即一晃,落地熄灭。
  院外顿时就漆黑一片。
  黑就黑了,杨丛义也无所谓,在黑夜里活动了一番手脚,便开始慢慢练起拳来。
  一趟拳慢慢练完,身上热气渐渐上涌,冷风吹过,再没有一点寒意。
  当杨丛义准备再练一遍时,却忽然听到院内传来两个年轻女人说话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