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奋斗在初唐> 第1411节

第1411节

  “当然不至于。造船造了不到一半,三州的百姓受不了,于是他们就上书朝廷,请求允许他们出钱让潭州人代为造船。换句话说,就是出钱不出力。”
  郭业道:“如果三州百姓真是耐不得辛苦,这个办法也算不错。难道朝廷没有允准?”
  “谁造不是造呀?朝廷当然允准了。可就是因此,才酿成了大祸!”
  “什么大祸?”
  “三州的百姓没钱!雇人造船的这部分钱一直凑不齐。地方官府为了不被朝廷责罚,难免就催的急了点。不少百姓被逼得卖儿鬻女卖田卖地,生活无着,被迫造反。”
  郭业挠了挠脑袋,道:“这话没道理呀,当初要交钱的是他们。最后交不出钱被迫造反的,还是他们。他们没钱装什么大瓣蒜呀?”
  韦挺道:“这就说到关键之处了,根本原因就在于你!要不是你给陛下许下了四海之地,许下了金山银山,陛下怎么会把造船的数目提高到了原来的三倍?百姓又为什会为了这三倍的赋税而造反?”
  郭业心说这关我屁事,是你们自己逮着一只羊死薅的。
  三州的百姓不堪重负,把这些赋税分摊到九州之地不就行了?咱们大唐有三百多州呢,这算大多的事儿?怎么就弄到官逼民反了?简直是一把好牌打成屎!
  咦?不对呀!郭业忽然意识到,韦挺的解释有很大的问题:就算李二陛下一时糊涂,地方官的胆子不至于这么小吧?地方哭穷,那不是地方官的工作内容之一吗,这都不敢?
  于是,他就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
  韦挺听完了,面色有些尴尬,道:“这个……这个……三州的吏治的确是有些问题。他们之所以不上表反对,为的还是本人的利益。无他,方便上下其手而已。需要的钱越多,他们弄钱的余地越大。”
  “但是百姓确实不负重负,他们就不担心有人造反?”
  “那就是利令智昏了。当然,地方官也确实不是完全不顾及民生。他们见百姓确实无力支撑,于是,就把主意又打到了僚人的头上。一般百姓应该要出多少钱,僚人只要出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郭业无奈地说道:“所以不但一般百姓反了,连僚人也反了?唉,这些僚人真是无法无天。只是被收半税就起兵反叛,也太不知朝廷的威严了。”
  李二陛下道:“话也不是那样说。僚人一向不交税不服徭役,突然征税肯定会引起反弹。再说了,僚人也没钱呀。他们比一般的百姓可穷多了,即使是一半的税收也难以承受。”
  房玄龄道:“秦王以为朝廷不想对僚人征税吗?突厥那么强大都被我大唐灭了,何况区区僚人?最关键还是得不偿失。要想彻底征服僚人花费巨大,真的征税又征不出什么钱来,得不偿失。”
  李二陛下冷笑道:“没想道的是,朝廷下不了这个决心,地方官倒是替朕下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真亏他们下得去手!”
  郭业道:“既然已经确定了是官逼民反,那就好办了。无非是严惩贪官,安抚百姓罢了。”
  孔颖达拱了拱手,道:“秦王高见,在下也是这么认为。奈何朝廷诸公,却有不同的看法。”
  “谁有不同看法?”
  房玄龄苦笑道:“主要是在下。”
  “为什么?”
  “三州叛乱虽然总的来说是朝廷的错。但杨盛野心勃勃,一直想一统僚人部落也是事实。即便没有此事,他也会起兵反唐,只是没有这么大声势罢了。所以。光招抚恐怕不行。”
  孔颖达道:“那又如何,只要陛下下了《罪己诏》,再宣称所有参与反叛的军民一概赦免,叛军大部定然散去。剩下的小部分叛乱分子,定难当朝廷大军一击。”
  房玄龄冷笑道:“然后呢?”
  “然后,什么然后?”
  “三州糜烂,数州被波及。即便这场叛乱镇压下去,也是近几十万人生活无着,赈济的钱粮你来筹措呀?”
  “那当然是朝廷供给。”
  “问题这是蜀中,道路难行。剑南道为什么铁钱泛滥,还不是铜运不进去吗?铜都不好运,何况需要的赈济粮饷?”
  孔颖达怒道:“那总不能把被叛乱波及的百姓全杀了吧?房丞相,你这是要鼓动陛下行桀纣之事?”
  “孔尚书你扣什么帽子呀?我说全部杀光了马?在下之所以说那番话,是想告诉大家,蜀中一乱,平叛非常不容易。当然,该花的钱还是得花。不过,这钱一定得用好了,永绝后患!”
  郭业一皱眉,道:“官逼民反,这种事也能永绝后患?真要达到了这个目的,我大唐恐怕就真能永世长存了。但问题是……可能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永绝官逼民反这个后患,而是绝了僚人反叛的后患。朝廷对僚人一直优容,就是因为改土归流花费巨大。这次反正要花大钱,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僚人一起解决。”
  李道宗说道:“房相这话我赞成。僚人穷,税收可以减免,但是一文不交算怎么回事?如此一来反而显得陛下厚僚人薄汉人,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恐非国家之福。”
  孔颖达冷哼一声,没理李道宗,反而对房玄龄道:“古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江夏王是个武将罢了,你房仆射也不懂这个道理?”
  房玄龄寸步不让地说道:“孔尚书太迂腐了。这个说法,也就是三皇五帝的时候还能凑合凑合。哪怕是到了商周之时,就已经完全不顶用了。商汤周武哪个不是凭征伐取天下?”
  “那是因为治乱世要用重典,可如今是太平盛世。僚人就不是陛下的子民?说什么永绝后患,哼,你打算杀多少人?”
  “陛下认僚人是他的子民,可人家僚人未必承认!”
  “子非僚人,你怎么知道僚人是怎么想的?”
  房玄龄正色道:“武德二年,集州僚人反。武德三年,开州僚人起兵陷通、信二州。贞观七年,东西玉洞獠人反;贞观十二年,巫、钧、明、巴、洋、集、壁八州僚人又叛!贞观十四年罗、窦诸州叛。”
  他顿了一下,嘲讽道:“僚人总共才多少人?我大唐立国又才几年,他们都发动叛乱多少次了?这次可以说朝廷有些责任,那前几次呢?”
  然后,他跪倒在地道:“如今我大唐君贤臣明,府库丰盈,将士勇猛。可即便如此,僚人都时常叛乱。一旦我大唐衰落,恐怕他们更加难制。为后世子孙计,请陛下下旨,彻底平定僚人,改土归流。”
  孔颖达也跪倒在地,道:“僚人虽时常叛乱,但不过都是疥癣之疾。陛下若是听了房仆射的主意,恐怕会逼得僚人皆反,后果难料。另外也有伤陛下的仁爱之名。还望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没理他们俩,对郭业道:“你瞧瞧,为了这事,二位爱卿都吵了半天了,难分高下。所以,朕才命人把你请了来。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第2060章 众望所归
  “我?”郭业道:“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支持房仆射吧?微臣亦是如此。”
  李二陛下道:“呃……你还真想错了。比如说江夏王,别看他刚才出言支持房爱卿,不过要说现在大举对剑南道用兵,他就又要开始反对了。”
  “为啥?”
  李道宗双手一摊,道:“简单的说,就是户部没钱!”
  “那怎么可能?谁不知道我大唐府库充盈……”
  “你说的那是总和,我说的是局部!别的地方是有钱,问题是不好运输呀。为了平定这场叛乱,咱们至少得出动十万大军吧。人吃马嚼战,战中的赏赐,哪样不得花钱?你给抗进蜀中去呀?”
  郭业迟疑道:“蜀地不是一向富庶吗?还要靠外面的钱粮?”
  “话不是那样说。”房玄龄解释道:“蜀地虽然没经过什么战乱,比其他的地方要富庶一些。但是我大唐扫平天下,多赖蜀地的人力物力。等大唐一统天下,蜀地积累的钱粮也消耗地差不多了。”
  “可是咱们大唐都太平十几年了,这还不够?”
  “蜀地太平将近二十年,的确可以说恢复了几分元气。但是要说承担十几万大军的供养,单凭当地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稍一不慎,恐怕就会引起更大的叛乱。”
  说到这里,李道宗一摊手,道:“所以说,房仆射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僚人,我双手赞成。但是要说出钱……户部的确是没办法。”
  郭业道:“不对吧,想当初蜀地的钱粮能运出来,现如今就运不进去?这是什么道理?”
  “那当然不一样。当初天下大乱,有口吃的就算不错,无论是征发百姓运粮,还是给将士们赏赐都花不了多少钱。简单地说,就是钱粮比人贵。但是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当然了,以我大唐的力量,这笔钱硬是要凑也不是凑不出来。但如果为此阻了征伐高句丽的大计,未免有些不划算。不管怎么说,高句丽的威胁总比僚人大得多吧?”
  郭业知道,还有些话李道宗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说出来——高句丽算是敌国,官兵可以抢掠弥补赏赐的不足。但僚人乃是大唐子民,抢劫他们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说了,高句丽盛产金银,僚人却是一帮穷光蛋。即便是允许抢劫,恐怕也榨不出什么油水来。
  综合算下来,在蜀地用兵十万,几乎相当于对高句丽用兵三十万了,对大唐的确算是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僚人打不过了往山里一躲,玩起了游击战。如果以改土归流为目标的话,这场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也难怪李道宗虽然乐意改土归流,但却不赞同出动大军。
  这就如同在现代社会,幻想屠日灭美大家都挺乐意。但是如果真要投票要不要动真格的,恐怕大部分人都得怂了。无他,花的代价太大了。
  郭业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事情的关键还是在钱粮二字。”
  李二陛下道:“在钱粮,更在人。如果有人能用蜀地的钱粮和兵力,就把僚人改土归流,那就没问题了。秦王,你说呢?”
  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往郭业脸上看去。
  郭业微微一愣,瞬间就秒懂了,道:“陛下,您把我找来,不会是打算把这活交给我吧?”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朕还真有这个意思。说实话,这不光是朕的意思,也是众位爱卿的意思。”
  韦挺道:“三州因您的建议而乱,又因为您的出征而平。所谓有始有终是也!秦王千岁,此事非您不可!”
  李靖道:“平定三州之乱不难,选一上将即可。难的是平乱之后的改土归流。非文武全才之人不能胜任。当今朝廷,非秦王莫属了。”
  李道宗也道:“本来这活该我干的,奈何大家都不同意。说是怕我对蜀地敲骨吸髓,激起更大的民变。没奈何,也只能把这个好差事交给你了。”
  郭业苦笑道:“对于江夏王当然是好事,不过对于郭某人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可就不一定了。你们这是让我巧妇为无米炊呀。”
  孔颖达道:“如果一定要按照房仆射的提议行事,我也赞同秦王千岁为帅。”
  “那是为何?”
  “因为您有点石成金之能。如果别人去了,为了平定叛乱肯定是加强聚敛。而您,却还有希望别开财源。秦王,你赚钱的法子恐怕比打仗的法子还多吧?不敲诈百姓而补充军资就全靠您了。”
  郭业无奈地说道:“我要是真有赚钱的法子,不早就用出来了,还用等到现在?”
  张亮插话道:“即便不能生财,您也比别人强。不管怎么说,蜀中也是您的老家。即便是为了乡亲们,您也不会过分聚敛吧?”
  郭业眉头一皱,往四下里看了一圈,道:“那我到剑南道平叛,是大家所有人的意思?”
  李二陛下道:“所有爱卿都认为,如果有一个人能兼顾两方面意见的话,那还就非郭爱卿莫属了。当然了,你要是不乐意……”
  “不乐意也得乐意!”尉迟恭高声道:“平定蜀地,怎么也得一位重臣吧。你瞅瞅,在场的众人,哪个不比秦王大十岁以上。这种爬山的活,他好意思让我们这帮老头子干?”
  李二陛下劝道:“其实,也不光是爬山。要破僚人,必须要经过一些瘴疫之地。你年轻身体好,还可能顶得住。其他人年老,那危险可就太大了。”
  许敬宗冷笑一声,道:“秦王年纪还轻,不会已经熄了建功立业之心吧?还是说……您觉得留在长安城比去蜀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阎立本是个老实人,正色道:“大唐唯一的异姓王,您在长安,不知有多少人盯着您。为了避免被人猜忌,在下以为,您还是在蜀地待上几年为好。”
  这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不过却是正理。
  郭业眉毛一挑,道:“好吧,我明白了。大伙有的人是为我好,有的却是看我待在长安不顺眼。不管大家怎么想的吧,都是想让我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二陛下道:“朕却是盼着你给我把僚人改土归流。但不知秦王可愿意?”
  郭业道:“听人劝吃饱饭,事到如今,我还能说什么呢?启禀陛下,微臣愿意。不过……”
  “怎样?”
  “这活还真不好干。仅靠蜀中的力量平定叛乱,也不是不行,但您得给我军政的全权。”
  “你要剑南道的全权?”李二陛下眉头微皱,道:“那就相当于裂地封王了,与国法不合。郭爱卿,我不是疑你,只是这样做的话,绝非保全功臣之道。”
  “没有全权,请恕微臣不能从命!”
  “郭爱卿别急,朕还没说完呢。此战既有军事,又有民事。仔细想来,还是民事为重。所以,朕可以给你民事上的全权。至于军事么,朕只能给你一半的权力。”
  “蜀中之军一分为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