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从1983开始> 从1983开始 第55节

从1983开始 第55节

  有科普类的《飞碟探索》。
  有社交成长类的《演讲与口才》。
  有妇女之友类的《读者文摘》、《知音》。
  有故事类的《今古传奇》。
  有纯文学类的《收获》、《花城》、《十月》、《当代》。
  十几本杂志整整齐齐,许非问:“你们猜,哪本销量最高?”
  “《大众电视》吧,这个最火了。”欧阳道。
  “才不是,现在文学热,应该四大名旦(指四本文学期刊)卖的最好。”陈小旭道。
  “我倒觉得是《知音》,我买过一本,还挺好的。”张俪道。
  “……”
  许非笑笑,拿起《知音》道:“这个今年一月才创刊,创刊号就卖了40万。”
  “《大众电视》,最高发行量是九十六万,平均销量是二十几万。”
  “四大名旦虽然火,但受众是固定的,学生、知识分子和业内人士,文化稍低一些的人根本不爱看。”
  他又拿起《今古传奇》,道:“这个1981年创刊,现在发行量过百万。”
  “《读者文摘》,也是81年创刊,当年月发行量三万,今年达到了数十万。”
  “体育类瞧着热闹,其实销量中规中矩,因为受众也很固定。”
  “最高的其实是这个……”
  他拎起《大众电影》,“1982年,有一期卖了947万册,这是影视类杂志的世界纪录。”
  “947万!”
  仨人大为惊讶,跟着又听对方问,“要是只许你们选一本,而且一个月只能看这一本,你们选哪个?”
  陈小旭思量片刻,选了读者,欧阳也选了读者,张俪仍然偏爱知音。理由相似,这两本通俗易懂,耐读性强,可以反复看,最适合打发时间。
  “啧!”
  许老师做了个小调查,若有所思。作为后世人,他当然清楚妇女之友的魅力,但自己可不想搞一个妇女之友啊,不过倒可以借鉴借鉴。
  而他这番意图,那仨人自然也瞧出来了。
  陈小旭和张俪都想询问,又瞅了瞅欧阳,还是暂时憋着。
  第61章 溜达
  许非那场戏拍完后,暂时就没事了。筒子楼住几天,四合院住几天,反正托大妈买了辆自行车,也算方便。
  其实本想买摩托的,一问几千块钱一辆,加油还得用油票,每季度能买42升,7、8毛一升。
  他合计了一下,可以,但没必要,也就没买。
  今儿他没去收古董,便来片场凑凑热闹,刚好赶上一场重头戏。
  黛玉见贾母,见宝玉,“这个妹妹我见过”已经拍完了,今天拍的是晚上吃饭那段。
  摄影棚的主景便是贾母正屋、外间,布置的相当考究,灯光也调了昏黄,古代人家点蜡烛的那种色调。
  演员有二十多个,算挺大的场面。
  贾母一身富贵的坐在主位,迎春、探春、惜春在旁边站着,双臂自然垂下,一声不吭,规规矩矩。
  黛玉今日初来,算是客,所以被凤姐和李纨扶着,坐在贾母的左手边。王夫人更是亲自端菜上桌。
  王夫人、凤姐、李纨都是媳妇,理应伺候老太太吃饭。不过贾母命王夫人和三春坐了,剩凤姐、李纨在旁布菜。
  外间还站着五六个传菜的,另有七八个候着的,连声咳嗽都不闻。鸳鸯、琥珀是大丫头,可以进来伺候。
  各处细节,一丝不苟,繁而不乱。
  一桌子菜呼啦啦上来,都是凉的道具,装模作样夹了几口,又呼啦啦撤下去。跟着才是核心部分,黛玉学礼仪。
  先是长一点的杯子,漱口用的,然后就着金盆洗手,用帕子擦干,再上一盏茶吃。
  “……”
  许非在旁边看着,见陈小旭含了口水,微微侧头,用帕子遮着,捏帕子的手指头跟春葱似的。
  根本看不见嘴,就轻轻一遮,漱完了口。
  他心中感慨,这丫头越来越像黛玉了,可没人教过她,都是自己琢磨的。
  跟着又想起10版,妈了个蛋的,黛玉跟老帽进城一样,少红大师还直接给个吐水的正脸镜头,绝了。
  “好!”
  王扶霖喊了停,又给讲下一个镜头,“吃完了饭,贾母让三个媳妇回去。这里要注意,拍到你了,你要表演出来,没拍到你,你也要在这个情景之中,言语神态动作都要合乎角色。”
  李尧宗也补充道:“其实之前都讲过,我们要的是一个连续的,活的场景。每个人在画面中都要动起来,不是说你一定要做动作,而是像王导讲的,要保持自己的角色气质,这样才像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明白么?”
  说了一番,继续开拍。
  贾母道:“你们走吧,让我们自自在在的说会话。”
  三个媳妇应了声,站起身来。
  王夫人走到镜头前,叫过鸳鸯,“老太太今儿高兴,别让累着。”
  与此同时,李纨跟贾母说了声,走到镜头外的一个位置上。另一边,凤姐轻轻拍着黛玉,也道:“可别客气,有什么事找我。”
  贾母含笑看着一帮孩子,探春在看王夫人,惜春发呆,迎春在看黛玉,黛玉小心翼翼的应着……
  “好!大家休息下。”
  王扶霖喊了一声。
  哎哟,许非也道了声好,因为确实有一种真实感,那种古代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是动态的,哪怕惜春在发呆,观众一看,哦,这是孤僻的四姑娘。
  他饱受后世烂片烂剧的荼毒,最讨厌的一种,就是相面。
  什么叫相面啊?
  俩演员面对面站着,没肢体,没表情,连手都懒得动,就那么站着说台词。你要真是自己说的也就算了,还特么都是配音!
  这尼玛也叫表演?
  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流行的,一抓一大把。
  许老师看了一场好戏,心满意足,刚想找个地方坐坐,便见陈小旭走了过来。
  “溜达溜达?”
  “呃,好啊。”许老师一咧嘴。
  俩人离开摄影棚,顺着香山的小径往上走。四月春寒未尽,她穿着戏服,外面裹着件大棉袄,暖上身不暖下身。
  自上次看电影,已经隔了几天,陈小旭一直憋着,此刻终于问:“你怎么想起办杂志了?”
  因为我是搞传媒的吖!
  许非当然不能这么讲,只道:“现在的影视类杂志太狭隘,眼界不宽阔,很多想看的东西都没有。我就是有点想法,也不是现在就办,过两年再说。”
  “那你的意思,以后就留在京城了?”
  “差不多吧,难不成你还想回去?”
  “我……”
  陈小旭轻轻摇头。
  若是一直在鞍城也就罢了,可谁让自己见识到这繁华世界了呢,心气一大,自然收不住了。
  “其实这段我也想过……”
  她沉默了一会,道:“王导说起码要拍三年,时间看似很长,实际一晃就到了。我们来京城面试,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事儿。我本想拍完就回去,现在也打算在京城发展发展,我喜欢演戏,看能不能做个真正的演员。”
  她瞅了瞅对方,道:“我觉得你演戏挺好的,可惜心思不在这上面。”
  “哎,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你可不明白我演的多费劲。我自问没啥天赋,能来这剧组走一遭就算圆满了。”
  而且还认识这么多大佬!
  许非瞧她实在是冻腿,便把棉衣脱下来,在腰间一围,也能挡挡风寒。说起来,红楼一帮人演戏都没啥天赋,反倒经商溜的很,钗黛不用提,邓洁后来搞制片也是一把好手。
  还有编剧周领,这位成就最高,混到了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社长、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创业板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等,反正一大串。
  “你现在一集六十块钱,加上话剧团工资,三年也不过两千多。你既然也想留下,就得考虑以后的事儿,京城不好混,衣食住行都得要钱……反正你先把《红楼梦》拍好,拍完了要是还想当演员,那就尝试一下,能当就当,当不了来找我。”
  “少看不起人,说的好像到时候你就成个人物了,我就得来投奔你?”陈小旭呸了声。
  “投奔不投奔的,有我在,还能让你流落街……阿嚏!”
  许非猛地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跟着又是两个。
  “阿嚏!”
  “阿嚏!”
  “回了回了,太冷了。”
  他本就是不喜欢透露内心的,趁机止住话题,死也不往前走,抹身往山下撤,“以后没事别找我瞎溜达,冻死我了!”
  “给你衣服!”
  “噗哧!”
  陈小旭瞧着他往山下跑,先是愣了愣,跟着忍不住笑了出来,踩着一双绣鞋,碎碎的也追了下去。
  第62章 小送别
  转眼五月,初夏。
  许非骑着自行车,顺着琉璃厂街一直走,骑过那座头几年修的汉白玉仿古石桥,停在了中国书店门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