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20节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20节

  “哎!”谢意文在后面大喊,“你去哪里下星期的稿子什么时候能交?”
  然而,那姑娘已经跑远了也不知道听到了来自责编的催稿没有,反正谢意文是没收到回答。
  她一路跑一路喘,眼看着离公交站还有不到一百米,她甚至都能认出站牌旁边那个熟悉的人影,一辆公交车却在这时候从她身后开过,瞬间超过了她,朝着站牌开去。
  公交在站牌前缓缓停下,她眼睁睁看着李潇潇随着其他乘客,一起上了公交,公交又继续往前开。
  “哎!等、等等!”
  可惜,她离公交太远,那公交司机根本听不到她的话。
  “哎,那姑娘是不是在追公交”
  “好像是哎。”
  “她追什么呀,不能等下一趟吗?”
  公交车上,有人注意到了车后有个人影在追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李潇潇也听到,回头看了一下,果然有个姑娘在路边跑,边跑还边挥手。
  这里离下一个站还有点距离,公交司机也不可能中途停车,李潇潇心想这姑娘怕是追不上了。
  忽然,她感到了哪里不对。
  那姑娘看着像是在胡乱挥手,但李潇潇仔细一看,那姑娘的手指是在打手势,因为不怎么标准,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李潇潇才没看出来……
  这场景莫名有点熟悉感,李潇潇感觉有点疑惑,随后马上反应过来——
  这不是《淮海街探案》里面的一个情节吗?
  “老师……”李潇潇拍了拍陆星辉,示意他往外看,说,“那姑娘好像是来追我们的,我们下一站下吧!”
  陆星辉回头看了一下窗外,然后又看了李潇潇一眼,说:“准确来说,是追你的。我回制片厂还有事。”
  李潇潇明白他的意思:“那老师您先回。”
  等到下一站,李潇潇一个人下车了。
  那姑娘已经被公交甩在后面了这会儿早就没影了李潇潇也不知道她还会不会继续追。
  她看了看手表,心想大概等个二十分钟差不多了要是二十分钟还看不到人,那她坐下一班车回去。
  然而,过了大概十分钟左右,那姑娘再次出现在她的视线中,大概是累了跑得不怎么快,却在看向站牌之后,又一点一点地提起速。
  李潇潇干脆往她那边跑,两人终于越来越近,近到可以互相看清对方的表情。
  那姑娘跑了一路,头发早就散乱了。
  但仍是看得出来是精心编过发。因为出汗,她脸上的妆和汗水融在了一起,但又因为只是淡妆,所以还不至于成大花脸。
  李潇潇试探着问:“同志,你找我”
  那姑娘定定地看着她,眼眶渐渐发红,嘴唇动了动,微微有点发抖,像是有很多话想说,却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后,她终于像是鼓起了勇气一样,朝李潇潇伸出了手,声音里是压抑的激动:“李潇潇同志您好,我是《淮海街探案》的作者知秋。”
  从看到她在公交后面追赶时,李潇潇就已经有预感了这会儿听到后也没有很惊讶,笑着握上了这位年轻作家的手:“知秋同志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您的作品非常棒,我每天都有在追。”
  几乎是同时,李潇潇感到握着她的手紧了一下,知秋笑了一下,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眼眶却越来越红,泪花溢了出来,划过她苍白的脸庞。
  第156章 女作家
  之前李潇潇就想和作者本人见面沟通,可报社那边说作者为人低调,平时不怎么出现,谢意文也直接拒绝李潇潇上门拜访,所以她本来都已经放弃了。
  但谁也没想到峰回路转,作者本人自己突然找过来了。
  知秋用手胡乱地擦着眼睛,又哭又笑:“抱歉,我太激动了。”
  天知道她有多想见到李潇潇同志,想亲口跟她说一声“谢谢”!哪怕简单的两个字,根本抵不过扭转她一生的恩情。
  李潇潇给她拿手帕,知秋一脸受宠若惊,接过后又有点手足无措,吸了吸鼻子:“我、我洗干净后还给您。”
  李潇潇笑着说:“我们其实年纪差不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跟您交个朋友。”
  知秋眼神一亮,马上说:“当然!”
  李潇潇笑意愈深:“那咱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敬称了。”
  马路边不是说话的好地方,两人到了附近一家餐厅,坐下来慢慢说。
  知秋本名梁慧清,曾用名梁招娣,原本是附近城市一个乡下农村的村民。
  她从小伺候家里人,村里的知青姐姐教她识字,给她讲故事,家里觉得她上学没用,还不如下地干活赚工分。
  她家里人明里暗里都在表示,她到了十八岁就得嫁人换彩礼。她直觉这样不好,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好。
  因为村里几乎所有姑娘都这样的,她们中很多人还不到十八,家里就已经开始给她们物色婆家。
  因为女儿不能给家里留后,养大还要嫁人,十几二十年的口粮,最后是给别人家干活的,嫁人时还得贴嫁妆,所以哪家生了女儿都会嫌弃地说一声是个赔钱货。
  唯一能回点本的机会,就是在女儿嫁人前收的那点彩礼……
  家里人正等着这笔钱给弟弟攒老婆本呢,她要是不嫁那还得了。
  她们村里的姑娘都这样,从出生就是赔钱货,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家里回本,所以从小到大不管干多少活都是应该的。
  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大家都是这样的,她也会像她们那样。
  就连跟她最要好的姐妹也告诉她,她这就是结婚前紧张,每个人都这样的。
  所有人都在告诉她,路子就是要这么走的,也只有这么一条路给她了。
  于是梁招娣就等着结婚的那天到来。
  可就在结婚前一个月,她看到了《半边天》前传,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也就是在当天晚上,她大半夜出逃,一口气逃到城市里。后来她打零工,遇到贵人,在家里人报公安找人的时候,帮了她一把。
  曾经的梁招娣——现在的作家知秋,只粗略地一句带过当初的逃难,没有说具体过程。
  从一心一意围着家里转,到冲破思想枷锁逃离原生家庭,这其中的艰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
  即将嫁人的女儿逃跑,眼看着到手的彩礼要飞了,梁招娣的家人当然不可能罢休,十有八九是报了公安的,能将这件事处理好,看来她背后那位贵人的身份和手段也不一般。
  知秋看着李潇潇,眼底的激动还没散去:“李潇潇同志,如果我那天没有看到那场《半边天》,我现在可能已经是个孩子的妈了。”
  李潇潇认真地说:“那更多的是因为你勇敢。”
  她的话剧只是一个小火星,是因为知秋本身心里就有一把火炬,所以当火星落到上面时,她才会被点亮……
  知秋回想着以前发生的事:“我听过《半边天》背后的故事,后来也有去看后传,有幸和吴芳同志交流过,她很好,也不在意其他人的目光,只一心一意地演话剧,也经常为妇联走动。”
  当初吴芳的前未婚夫劈腿,逼得她差点下山逃避,是李潇潇牵头用话剧鼓励她重新站起来,这就是《半边天》诞生的原因。
  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目光,对女性怀着极大的恶意。吴芳重新站起来后,除了出演《半边天》的系列剧,对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女孩子伸出援手,鼓励她们做出反抗,许多女孩子都非常感激她。
  李潇潇有点好奇地问:“那现在我不演话剧了,你失望吗?”
  知秋摇了摇头认真地说:“当初你从京剧转去话剧,也是这么果断。我相信你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的最合适自己的路。”
  除了重锋之外,李潇潇还是听到有人这么认同她的选择:“很多人都为我感到可惜,觉得我从文工团到制片厂,是自毁前途。两个月后,我会让他们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她顿了顿,又说:“话剧现场表演的话,只能由一批观众看到,但广播电台覆盖全国,所有百姓都能同时听到。”
  知秋明白她的意思,广播剧也能达到话剧那样传播思想的效果,但传播范围却更快更广。
  知秋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定可以的。”
  李潇潇笑着说:“嗯,但是首先,我需要你的帮助。”
  知秋拍了拍心口:“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请告诉我,我一定会完成的。”
  李潇潇高兴地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她已经将第一个单元的剧本写了出来,并且给知秋看了一下,将一些因为要方便制作背景音而修改的地方指出来,并且大概解释了一下修改的逻辑。
  因为知秋才是原作者对作品最熟悉,如果有她帮忙类似的地方,出剧本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随后李潇潇带知秋参观了一下制片厂的录音棚,朝她介绍背景音的制作原理,并列举了一下小说里哪些背景音,是她们目前能做到的,但哪些背景音是难以达到的,而难以达到的地方,将会采用旁白的形式代替,或者直接修改剧本。
  李潇潇一边带着她走一边解释说:“当然,最好还是以背景音的形式展示,旁白毕竟少了点场面感。”
  而这些修改又会涉及到小说中案件的逻辑,目前小说还在连载,李潇潇不清楚里面的某些场景是不是伏笔,但知秋身为作者是肯定清楚的,所以由她修改才是最合适。
  知秋点点头“我明白了,包在我身上。”
  李潇潇拍了拍她的肩膀:“辛苦了。”
  知秋很高兴自己能帮上她:“不不不,你才是辛苦了。”
  李潇潇扑哧一声:“那我们两个都辛苦了。”
  知秋看着她的神色,见她心情很好的样子,趁机说:“那个,我有件事想征求一下你的同意。”
  李潇潇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
  知秋一脸认真地说:“我想将你的故事写出来。”
  李潇潇愣了一下:“我我有什么故事。”
  这么优秀的人,居然对自己认识这么不清楚的吗?
  知秋有点心痛地说:“有,当然有!你的经历比小说更精彩!”
  她特意了解过的,去了解这位改变了她一生的话剧演员,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李潇潇并没有马上答应,知秋有点着急,连忙说:我不会乱写的,传记,写的是传记,不是小说,保证都真实。
  倒不是这个问题,她也不会将部队的经历告诉知秋。
  她想了想,说:“我在部队里的一些任务,是需要保密的,部队的经历,你也不可能写进书里。与其这样,你还不如重新塑造一个角色。”
  如果有一本以戏剧和话剧为题材的小说,那对舞台表演这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未来译制片崛起之后,传统艺术会受到冲击,如果有这样一本小说,到时候再制作成广播剧,人们也会因此持续关注传统舞台表演。
  知秋一脸犹豫,李潇潇又说:“或者你先和谢意文同志商量一下,我相信他能更全面地考虑,你到时候再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目前《淮海街探案》还在连载,新书的事情确实不急,于是知秋点了点头这个话题暂时揭过了。
  小说改编成广播剧,这种事情哪怕是在老译制厂中,也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角色很多,这样一来,就算是新人也有机会上场了——当然,还是凭实力竞争,孙厂长开会的时候也说了,这个剧会长期做,希望大家好好抓住机会,试音将在一周后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