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六爻> 第42节

第42节

  他说着,好像是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原地踟蹰了片刻,最后试探着在严争鸣肩上拍了拍。
  他发现自己仍然是一说好话就没词,程潜有点挫败,低低地叹了口气。
  严争鸣:“我不是说这个。”
  程潜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不然呢?”
  比如门派以后该何去何从?比如掌门师兄你什么时候才能争气一点?
  严争鸣在这一刻发现了程潜和别人的不同——他从不关心自己这个掌门有什么决策,也从不指望谁能厉害一些,让他在青龙岛上不必吃那么多苦头。被欺负了,他就自行增加练剑时间,无论天塌还是地陷,他眼里都只有那么一条清晰明了的路。
  “师父将整套的扶摇木剑演示给你了?”严争鸣忽然岔开话题道。
  程潜点点头:“只是后面三式我还没有融会贯通。”
  “记得就行。”严争鸣披上外衣,从床头拿起自己那把给他带来了无数屈辱的佩剑,“走,去后院,帮我把扶摇木剑默成剑谱。
  第37章
  青龙岛有前后两山,后山之巅,海涛与密林遥遥相对,一道人影飞快地穿行其间,几乎化成了一阵风,直奔崖边而去。
  只见他脚尖在近乎直上直下的山崖边上轻点几下,继而腾云驾雾似的攀爬之上,看准了崖边一株无花无叶的“枯草”,一把便连根拽下,随即一个翻转,他五指插入山石,手臂一带,便将自己甩上了山坡。
  此人身法飘逸得几乎有些漫不经心,落地时方才现出真容,竟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他回头扫了一眼落日山崖,似笑非笑地转身快步拾级而上。
  直到这时,一早守在“枯草”旁边的巨鹰才反应过来自己被人截了胡,当即嗷嗷乱叫一番,气成了一只炸毛鸡,然而气归气,这畜生伶俐得很,仿佛知道来人它惹不起,犹犹豫豫地在原地逡巡片刻,到底没敢上前追,只这么一会,那少年的身形便已经隐于密林中,再不见了踪影。
  突然,密林中传来一人长啸,巨鹰受惊,“腾”地飞起,离开悬崖,其他几声啸声纷纷响应,在密林中形成合围之势,显然是有备而来。
  林间群鸟直冲霄汉,呼啸盘旋,又四散而逃。
  那少年听见,神色不变,他仔细地拍去“枯草”根下的泥土,将它收入怀中,将手中一把平平无奇的木剑转了两圈,“啧”了一声道:“阴魂不散。”
  原来这少年正是程潜。
  匆匆五年如弹指一挥,昔日稚子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且幸运地应了当年“温柔乡”中大师兄初见时所赠寄语,果然并未长残。
  眨眼间,密林中已有四五个人将程潜团团围住,为首那人其貌不扬,面如黑炭,正是张大森。
  张大森上青龙岛之前,真元已经有所小成,因此在散修间一直颇有名气,他使一手双头戟,心气本就高傲,整日里还有一群不成器的散修没完没了地捧他的臭脚,于是变本加厉地翘起尾巴。
  “又是你这小子,”这五年间,张大森与程潜的积怨非但没有解,反而愈甚了,一见程潜就不禁咬牙切齿,“识相的将东西交出来。”
  程潜双手背在身后,木剑垂在身侧,有一下没一下地在腿上轻轻敲打,脸上恰如其分地露出一点“听不懂狗在吠什么”的困惑。
  张大森其人,一向擅长张牙舞爪,若是别人与他对骂,他心里还能好受些,可是每每对上程潜那一脸无动于衷的四大皆空,他都感觉自己能活活气出两撇胡子来。
  与张大森同来的一人对着程潜冷笑道:“小道友,你若是聪明,就快点将‘乌篷草’交出来,要是硬不低头,我们也只好不客气了。”
  闻言,程潜立刻转向他,只见那少年端平木剑,对着那说话的人恭谨有礼地一低头,抱拳道:“不敢当,指教。”
  这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态度,让围着程潜的几个人对视一眼后,立刻默契十足地一拥而上。
  这几人一出手,便清晰地分出了主攻的、辅助的、偷袭的与包抄后路的等等角色,而程潜应对起来竟然也毫不慌张,游刃有余。
  显然,对于这种围殴,双方都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那张大森双头戟横扫出一团罡风,将程潜牢牢地困在其中,后面三人紧跟着压上,最后一人绕到程潜身后,大喝一声,长刀顺着程潜的脊柱直上直下。
  程潜头也没回,只见他手中木剑如灵蛇,一卡一别间分毫不差地压制住了那偷袭者的手腕,接着,他整个人以此为支点,翻腾到了半空,木剑上被对方大刀削下来的木屑受他劲力所激,碎钉一样崩开。
  张大森等一行人连忙躲闪,配合顿时有些乱,程潜趁机在三个人气感封锁中抓到了一条缝隙,只见他抬手攀住了树枝,纵身一跃,衣炔翻飞,仿佛一只鸟,自缝隙中直上。
  张大森等人本能地往上追,只是轻身功夫没有程潜灵巧,反应过来以后,几个人发现自己已经和别人拉开了先后。
  仅是这一瞬,已经被程潜抓住了。
  只见他一招“潮卷有情风”,登时在树梢上掀起了一阵喧嚣,枝叶哗然,张大森双头戟无处施展,首当其冲被迎面扇了一道剑气。
  接着,程潜不顾一手拿降魔杵的人法器追击,从当空一跃而下,落地顿时高速直行,同时一掌拍向了大树根部。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上面住着程潜打的几个人来不及撤退,便发现脚下已经是大厦将倾,忙连滚带爬地滚了下来,等他们从密林枝叶中挣扎出来的时候,那程潜早已经在数十丈以外,眼看追不上了。
  远处,程潜拂过沾衣的小叶,客客气气地朝张大森拱了拱手,仿佛是“叨扰,多谢指教”的意思,而后身影飞快地融入夕照里,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这些年,扶摇派就这样在青龙岛上扎下了根来,比较幸运的是,那孜孜不倦企图找他们麻烦的周涵正作为护法,只在第一次讲经堂上出现了一次,之后就再没有出来碍过人眼。
  讲经堂两大护法,一个唐晚秋来自牧岚山,另一个周涵正也不是出身青龙岛,只是此人的来龙去脉比唐晚秋更隐秘些,便不是韩渊之类的能打听到的了。唐晚秋是仙市将开时,才赶在与严争鸣他们同一批抵达青龙岛,那周涵正来得却比她还晚,并在第一次讲经堂过后隔日就匆匆离去。
  此后上高台讲经的大能多半十分自持身份,上去只是说自己的,说完就走,并不怎么搭理台下这些三教九流的散修。
  严争鸣彻底吸取了来路招摇的教训,此后讲经堂开班的日子,他们基本天不亮就一同过去,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彼此之间也不打闹交流,各自打坐、刻符咒或是看剑谱,等着别人来,等这一堂课结束,又会悄无声息地结伴离开。
  久而久之,扶摇派终于逐渐被不相干的人淡忘,几个少年也几乎成了透明人……哦,当然,只除了程潜,程潜渐渐地很少在公开场合下与门派的师兄弟们一同露面,他几乎都是独来独往。
  他未能羽翼丰满,保护不了整个门派,便只好不动声色地将别人对门派的敌意都拉扯到自己身上,一力担了。
  这年年前,严争鸣还雇了一条大船,将大部分的道童和小月儿她们这群长大了的小姑娘们一起送回了严家。他们毕竟都是凡人,一生青春年华不过十来年,虚耗不起。
  只有少数几个,如雪青赭石等人愿意留下来,陪着他们一同走上这条漫漫长生路。
  这样一来,原本拖家带口似的扶摇派几乎人去楼空,几个人干脆搬到了一个院子里,真真正正地开始清修。
  青龙岛上没有四季更迭,光阴如掠,身在其中的人也时常会恍惚,若不留心,根本不知道外面又过了几个春去秋来。
  五年间,严争鸣和程潜几经商商讨,最后终于完完整整地将扶摇木剑还原誊写了一遍,将其传给了李筠,又由李筠传给了韩渊。
  不知是“学不如教”,还是严争鸣心绪几变,终于渐渐沉淀了下来,他在扶摇山上蹉跎了八年才学会了不到三式的剑法,终于在青龙岛上融会贯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